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性丛书《儒学警悟》,为南宋俞鼎孙、俞经兄弟所辑,是书为七集四十卷,所收书为宋人著述六种四十一卷,内容多为记载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琐事。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的《前言》(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及1981年该书《重印前言》(载上海《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1期),均称:《儒学警悟》一书“辑成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  相似文献   

2.
提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2)提出来的要点(也常用做书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其释义,前一项把提要作动词,指“从书或文章提出要点”的工作,这种工作在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过程中属书稿编辑的一部分;后一项则把提要作为名词,指“提出来的要点”可以成篇立章的东西,这种东西在编辑业务中属编辑应用文的一种。无论做动词解还是做名词解,提要均属于编辑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编辑,我有机会比一般读者先读到许多作者的新著。在读到的书稿中,有一本我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它就是段瑞华教授撰写的《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1996年11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读这部书稿时的感觉可以归纳为“耳目一新”和“豁然开朗”八个字。所以感到耳目一新,是因为书中有许多作者的创见,不少观点、论述是前人所未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由赵燕群同志编著的《期刊工作浅谈》一书中,谈到中国期刊发展概况时说道:“清朝以后又出版了《宫门钞》、《开元杂报》等。清朝开始,有人将这类报道按时间刊行,而形成了期刊的雏形”(原书第5页)。共中所举《宫门钞》不误,书中有图可证。而把《开元杂报》说成是清朝以后出版的,则大误了。时间之差相去千数百年。按“开元”乃是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741年),其得名即由此,说明它是唐朝的而远非清朝的“期刊”。这一点有唐人孙可  相似文献   

5.
说起出版社“把关”,仅就编辑而言,要把的“关”也不只一道:有政治的(含思想的,政策的,法规的),专业的,学术的,文字的,还有其它的。然而,在这诸多“关口”中,把好书稿的“政治关”却是最重要的一道,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将它把好。关于加强对书稿的“政治把关”,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已是“老生常谈”了,现在谈它似已无甚必要。然而,近年来由于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书刊出  相似文献   

6.
按《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但在实际校对书籍稿件的过程中,须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杜绝疏漏大错,起到提高书籍出版质量的作用。一、要协助编辑把好书稿质量关。按常规讲,中级职称以上的编辑审读和加工整理书稿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各出版社也正是依靠这些“台柱”,形成每个出版社独具特色的出书体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编出的任何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在校对书稿时,校对人员应从把好出书质量关和对广大读者负责的高度出发,严格审校。只有这样,才能挑出书稿中的毛  相似文献   

7.
年年岁岁都出书,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匆匆地从90年代初流到20世纪末,驻足追忆自己这些年的出书日子,深感不可同“年”而语,最大一点变化莫过是编辑观的转变。昔日被推崇极致的“为人作嫁”的编辑守则和以案头操作为主的就稿编书的编辑工作已不能代表现代编辑的特征。现代编辑并非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劳动,“编辑人”也非“编书匠”,而是化传播的直接参与和创造——做书人。他们比任何时候更重视社会化构建,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放大却辐射出版的社会功能,学会运用经济观念来从事出版化事业.即知道如何“将合适作的合适书稿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市场”(德国出版界流行名言)。  相似文献   

8.
多作者书,一般指两个作者 (含两人 )以上共同撰写的图书。多作者书主要出现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文 (选 )集、教科书、资料汇编等范围内。具有较高质量和学术价值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专著中,多作者书较为少见。但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出版的专著中,多作者书数量增加很快,而质量高者却不多,原因何在,试作探讨。   一、多作者书稿的来源   多作者书稿,一般来源于三个渠道:   一是经科研、教育、技术、出版单位认真策划、论证选题,精心挑选主编 (课题主持人 ),物色作者,主编 (责任编委 )科学安排书的结…  相似文献   

9.
《幼儿学英语》从畅销书变成长销书,16年来一直拥有着稳定的读者群体。从开始编写到三册书稿都完成出版,前后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慢工出细活",正是凭借编写团队和编辑"铁三角"的共同努力,科学编书,精心制作,积极推广,《幼儿学英语》才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作者的最大轻松,莫过于把一大叠书稿交给了责任编辑;作者的最大喜悦,莫过于手写原稿变成了铅字,编印成书;然而, 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陈福接在书稿即将出版时,却匆匆赶往出版社,抽回书稿,谢绝出版.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解放军报》载:陈福接是一位电子计算机专家,他访问日本时计划参观磁芯厂,吸取先进生产经验,以便回国后再充实一下自己即将出版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磁芯存贮器》一书.他跑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文集》是一部多灾多难的书稿,它的出版是同“四人帮”斗争的结果。1962年,商务印书馆约请许良英等同志编译《爱因斯坦哲学著作选集》。当时从爱因斯坦已发表的著作中选译了192篇,共50多万字。1964年年底完成了初稿。1969年“四人帮”策划所谓“爱因斯坦批判”,此稿连同许良英写的《爱因斯坦的世界观》稿(17万字)却被原上海市委写作组强行霸占。几经周折,最后才把原稿拿回。为了同“四人帮”余党的无耻剽窃行径  相似文献   

12.
谈编辑的语文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薇 《出版科学》2003,(3):56-57
一个时期以来,出版物中的“硬伤”很多,编校质量滑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些编辑人员缺乏基本的文字功底,且忽视加强语言文字修养。本刊特增设《编辑语文知识》专栏,请参加编写2003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的同志,联系编辑工作实际,介绍语言文字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期引起重视和帮助编辑人员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希望对这个专栏提出建议,给予支持,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3.
再论编辑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我写过一篇《简论编辑风格》,发表后收编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从历史走向未来》一书中。时间过去八年了,但似乎还  相似文献   

14.
编辑的职能之一就是发现毛病和解决毛病.编辑人员特别是青年编辑人员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发现不了书稿中存在的种种毛病;看不出毛病,也就谈不上改正;书稿中依然隐藏着毛病,这等于没有完成编校工作,这种书稿是不合格的.本文针对书稿中常见的毛病,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技巧.  相似文献   

15.
1关于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量之一,其量纲为N,单位为摩尔(mol)。物质的量,除了可用摩尔作单位外,还可用微摩尔(μmol),毫摩尔(mmol)、千摩尔(kmol)、兆摩尔(Mmol)等摩尔的倍数单位作单位。有不少书稿把“物质的量”说成是“摩尔数”,这是不妥的,这如同把“质量”说成是“千克数”,把“长度”说成是“米数”,把“时间”说成是“秒数”一样不妥。所以,书稿中的“摩尔数”均应改成“物质的量”。2关于摩尔质量有的书稿仍使用已被废弃的“克原子量”或“克分子量”;或者虽已替换成“摩尔质量”,却把单位搞错了;或者在换算时…  相似文献   

16.
年逾花甲的上海《劳动报》编辑顾宪龄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90年,他将自己40年来的作品结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陈丕显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夏日的原野》。全书共22万7千字,分为“艺海行舟(评论、随笔)”、“满目星辰(新闻作品)”、“一代风流”(报告文学)”三大部分。顾宪龄近年身患重病,这本集子是他利用手术前后的空隙时间编选而成的。《劳动报》前总编辑邹一兵在序中写道:“顾宪龄是在手术后把他的《夏日的原野》的书稿给我的。那时,他还在病床上,很虚弱。我为他不倦的追求所感  相似文献   

17.
《回忆亚东图书馆》一书出版于1983年11月,算起来已经二十多年了。当时,我写过一篇“编后记”,只扼要交代了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事。前不久,和一位朋友偶然谈起编这本书的情况,朋友以为值得记下来,会有人要看的。既然当初没有写“编辑手记”,只好写篇“补记”了,只是年深日久,有些事已经记得不那么清晰了。这部书稿的价值1981年学林出版社刚办起来,上海市出版局局长宋原放告诉我们,“文革”前上海有一个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一些出版界的老人在那里整理资料、写回忆,有的还是很有价值的。他特别提到,有一本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的稿子,你们拿来…  相似文献   

18.
《编辑心理论》花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建敏的专著《编辑心理论》即将出版了。她抱着书稿清样,兴高采烈地跑来要我作序。建敏善言:“写什么怎么写都行,有个序,我这书就算完整了!”怎么好推辞呢?序者,绪也、叙也。但对编辑心理学,我没有系统研究过,序写不来,只能写点儿散叶花絮。要赏新曲,还得细翻《杨柳枝》,读读建敏女士这本书。  相似文献   

19.
业余研究点传记。当看到这部浓缩的“一卷在手,了然于胸”的《世界传记名著鉴赏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辞典》),我真是喜不自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硬是将这部近百万字的“百科全书”通读了两遍。遗憾的是,这部由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院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撰写和编译的书,却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让人感到言过其实而大失所望。 归纳起来,《辞典》主要有如下几类问题: 一是名实不副。这是《辞典》最大的硬伤。书名冠以“世界传记名著”,理应尽量收入世界著名传记作家的巨著,尽力收入世界历史长河中最新明星的传记名著,但该书却收得很不理想。书中所选传记都是外国的,莫非中国不包含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书稿档案?《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是这样表述的:“书稿档案是图书编辑出版过程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图书出版是个系统工程,要经过选题的确定、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印制成书等一系列生产程序。书稿档案就是指图书出版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出版事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书稿档案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因此,重视并认真做好书稿档案工作,是每个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