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是近代成矿理论的重大发现,热水沉积的矿床有着规模大,品位高的特点。本文依据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热水沉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狼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它经历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与变形、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沉积→闭合、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海西期-中生代以来的挤压造山并伴有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的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该造山带有丰富的锌、铅、铜、铁、金等矿产资源,矿床(化)类型、矿床规模与时空分布规律都与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矿床形成:在新太古代主要形成了海底火山环境热水沉积条带状铁矿、在中元古代主要形成了与被动陆缘裂解过程相关的海底喷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而在海西期-中生代以来挤压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活动,既形成了中小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又对中元古代等先成的喷流-沉积矿床产生了明显的改造和叠加成矿作用.东升庙、炭窑口和霍各乞矿床的部分铜矿是造山过程中叠加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1)
对织金地区磷矿典型矿床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系统研究织金地区沉积型磷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岩相古地理特征、矿床特征等,分析得出沉积型磷矿的成矿要素,建立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模式。运用基于GIS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对织金地区沉积型磷矿进行综合定位和定量预测,并圈定了6个最小预测区,估算未查明的磷矿预测资源量35230万t。  相似文献   

4.
温开浩  刘伟洪 《大众科技》2007,(10):101-102
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矿床围岩岩石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其成因,结合区域成矿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喷流沉积-改造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CO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CO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CO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CO2的包裹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CO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探针。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官山瓷土、瓷石矿区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矿体和矿石组构特征,探讨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并对成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瓷土(瓷石)矿床形成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Ⅰ号矿体属于沉积风化型瓷土矿床,Ⅱ号矿体属于火山岩型瓷石矿床.  相似文献   

7.
洪雅海子河铅锌矿床的类型属于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矿体的富集受层位和构造双重控制。层位反映了成岩期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而后期改造则促成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并在有利的空间、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再生富集而形成新的相对原来大而富的矿床。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外近年来在深部成矿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深部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地壳连续成矿理论,微细浸染型金矿深部找矿模式,浅成热液金矿和斑岩铜矿的套叠模式,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与网脉状铜矿互存,金矿和铅锌矿的共(伴)生关系,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成矿定量预测与深部找矿理论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矿床围岩岩石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其成因,结合区域成矿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喷流沉积-改造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在地壳的各个构造单元内发育着一些特定的岩石建造及矿床成矿系列,这就是经受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沉积、岩浆、变形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简称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构造环境不同,成矿作用必然有差异,赋存的矿床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顺元昌铅锌矿位于内蒙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围岩为林西炭质板岩及粉砂质板岩,成矿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相关.区内矿体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规律性,在空间上有分带现象,在时间上有分期的特点,矿床形成划分为两个成矿期次,由于各期次的成矿作用不同,分别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其中矽卡岩型矿床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  相似文献   

12.
锡坪钼铜锡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不同类型围岩蚀变及成规律的研究,认为围岩蚀变属于岩浆期后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受断裂构造带影响,形成不同的蚀变带,对钼铜锡的富集成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综合对比辽东尖山沟金矿区与小佟家堡子金矿区,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成矿相似度,矿床成因均沿不同规模断裂构造上侵的含矿热卤水混合(渗透)大气降水形成中低温热液,于大石桥组上部大理岩、片岩、变粒岩或与盖县组片岩互层过渡带成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金矿床。两者同处于尖山子断裂下盘附近,空间上属于同一套岩石组合序列,具备建立(描述性)地质找矿模式条件,本文重点围绕尖山沟金矿区从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进行论述,结合前人对辽东金矿床研究,建立辽东中低温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金矿床描述性(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凌云地台大-超大型硫铁矿位于右江裂陷盆地凌云孤立碳酸盐台中,硫铁矿产于晚二叠世合山组底部,目前已发现矿(点)床8处,其中大-起大型矿床二处,中型矿床二处,矿区受东吴运动的影响,形成海滨地带半封闭盆地,经搬运-分解-沉积成矿阶段和右江凹陷成矿阶段沉积成矿,因此研究其成矿与找矿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西乡县龙王塘地区钠长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西乡县龙王塘地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汉南凸起南缘,矿化主要发育于基底中。基底汉南杂岩体由酸性到基性侵入岩、次火山岩、火山岩构成。钠长斑岩型金矿在新疆天山成矿带发现的大中型矿床较多,在扬子地台尚属首例,对该类型金矿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及认识相对较低。通过研究认为:成矿分为3个阶段,即火山热泉阶段、潜火山热液阶段、后期热液改造叠加阶段;成矿时间应该为晚元古代;矿床(点)产出在大型沉积盆地边缘的海相火山岩中,矿化强度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矿床浅部贫、深部富,矿床为半隐伏型;通过研究,对该区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进一步明确,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浅析了下元古界二道凹群二道沟岩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认为该矿床属一火山沉积成矿——变质弱改造形成的层控型金矿,对在二道凹群内寻找新类型金矿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黑水庵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成因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并对区内的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往勘查成果显示,区内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位于秦岭凤太矿田北部尖端山-八方山铅锌铜成矿带东段,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及背斜构造所控制,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以往地质工作的分析、总结及多年来矿山开发实践,论述了矿床主要矿体深部分布状态和找矿潜力,指出矿区深边部找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其主要矿石是海相沉积型磷块岩,占我国磷矿储量的85%.《中国磷块岩》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磷块岩矿床形成特点和展布规律的专著,已于1989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是对我国磷矿的找矿勘探和科学研究的总结.它对沉积成矿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对今后磷矿的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锶矿成矿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林  李俊民 《青海科技》2006,13(5):20-24
柴达木盆地西部锶矿床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层控矿床特征,晚第三系和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为锶矿较集中的赋存地层,尤以上新统狮子沟组上部层位是全区的主要的赋矿地层;锶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具多源性,但主要来源于盆地周边山系岩石的风化剥蚀,其次为深部含锶水的补给;区内锶矿成矿系统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前陆盆地内的湖盆中远离大河补给水的滨、浅湖区,其成矿作用发生在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前缘;成矿构造和成矿流体对锶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锶矿床是在柴达木盆地上新世古湖盆中形成的,盆地中央凹陷的高山深盆区域古地理环境是锶矿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