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方式 1.人类对物质能量流的干预 在人地系统中,主动积极的方面是人类.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参与了地理环境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并且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地理环境.这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一个自然、历史的综合体,它既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类改造和利用的对象,人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体.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亦越大.如果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环境最终会反过来损害人类本身.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R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工业发展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化肥、农药的滥用都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之一.环境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人类却面临着化学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因此,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关注,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类的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地球--人类之家,是人类生存、发展、栖息的唯一处所.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相似文献   

6.
一、环境污染与保护所谓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或称人类环境.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一、绿色化学的含义 化学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到汽车、电视、洗衣机等家用品,无不与化学有关.可以说化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健康与生活水平.但化学的这些巨大贡献却同时伴随着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制造、使用与处理这些合成物质对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技术化生存是人类自为生存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特指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阶段,人类对近代技术和技术产品高度依赖状态下的人类生存方式.技术化生存作为技术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生存时代的近代工业化、生存基础的技术依赖性、生存状态的技术意识形态化和生存活动组织方式的"非理性"等特征.技术化生存中人类生存面临着困境,从本质上说技术生存中人类的生存困境是文化的困境.摆脱人类生存困境,需要人类的生存方式从技术化生存向创造性生存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心灵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最奇妙、最不可思议东西.有的时候极为坚强,有的时候又非常脆弱,有时十分敏感,有时又近乎迟钝……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造就了纷繁复杂的人类情感和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从古希腊的哲人到中国古代的智者,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探索,到人类社会学、行为科学的研究,人们始终对揭示人内心世界的秘密、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充满了好奇和冲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科学、脑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心理世界有了建筑在实证科学基础上的研究,追求人类的心理健康(精神卫生)逐渐成为一个日益清晰的目标.关注人类内心世界的成长,构建健康和谐的人格,成为人类自我完善发展的必然需求.正是基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才更加凸现了其内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们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对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来说,文化遗产作为现存的文化记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人类获取光、热、动力等形式的能量的载体,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现和利用火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能源,对能源资源的使用能力也代表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人类健康的新问题、人类安全问题、人的德行发展和价值取向受到巨大冲击、"数字化"和"公式化"对人文科学发展的影响、"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带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影响等.我们应全面发展自然科学,不断提高人类把握自然科学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树立科技伦理观,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密切关注环境并从我做起人类和人类社会是在环境中产生、发展并不断趋向高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从环境中获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最终又将其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在这两个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则会产生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从而危害到人类自己.而且人类已经切实地感受到这种环境压力,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将面临资源的匮乏和生存环境的崩溃,地理物种的灭绝,可能很快就会轮到人类自己.因此,关注环境,就是关注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出现人类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人类对地球的依存关系.在悠悠二三百万年间,地球始终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它的精华--物质和能量,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人类正是利用了这一切,才得于成功地进行农业开发、"工业革命"和涉及领域范围广泛、种类多样的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而不断地满足人类的物质要求,也使人类的活动空间由地面扩展到地下、天空和海洋.然而,人类在创造"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行为引发了环境无情的报复,诸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地球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呼,自然界与人类已进入全面对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SARS呼唤环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病毒的流行和对人类的威胁,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物质贪欲疯狂掠夺和破坏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一种必然反馈.人类从此又多了一种时刻需要付出代价去应对的敌人--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或降低人类面临的类似负面影响所付出的代价,达到和实现人类与生存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人类必须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上,普遍培育、树立、提高环境道德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主体观凸显出诸多不利于人类发展的弊端,后现代主义主体观因其对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而受到青睐.后现代主义从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人类理性等方面对现代主义主体观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以后现代主义主体观为基础的德育观.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是个充满悖伦的世纪.一方面,它给人类对自己的能力以极大的信心,另一方面,它又对人类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给以极大的怀疑.人类有能力在短短的历史时期内使其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超过前人数千年创造的总和,但却无力控制自我的异化,诸如永无止境的征服欲,占有欲,以及给人类以毁灭感的战争.人类欲壑难填,导致了伤痕累累的地球的资源迅速枯竭,人口膨胀、森林锐减、沙漠扩张、物种灭绝、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为表征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如德莫克利斯头上的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曾经创造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人类,还有能力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人类共同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教育对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教育将是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领域.办教育尽管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培养教师、提高教师水平是第一位的工作.“名师出高徒”,要培养高质量的学中,就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从教师职业活动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以及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来看,教师是人类思想、道德、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中介入.继承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维护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自身的完善 这是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新产业革命的出现,要求教育与现代化大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就决定教师素质的特定内容将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 也就有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师生关系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师生关系受各历史发展时期的限制和人类思想意识、伦理观念的影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