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京师同文馆创设角度看西学在中国的进入方式,西学在中国的认同状态,西学在中国的文化土壤,由此可见“中体西用”思想并不能使西学在中国得到系统地传播。同时也反映了西学东渐在中国要经历相当艰难地过程。  相似文献   

2.
“西学东渐”始于17世纪,它掀起中国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高潮。明末清初西学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清初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愚昧和保守,西学传入的规模和内容均不及前期。从比较中看出,文化融合的先决条件在于对其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中国第一个留美大学生容闳的一生,志在以西学救国,论述学洋与爱国思想的统一,他的《西学东渐记》是我国东西文化接轨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下半叶,两次鸦片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引发了中国统治阶层自我认知的危机,中西文化交流主要体现为西学东渐。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表面上是新型教育机构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西学东渐走向深入的体现,改革教育旧体制的分歧正是统治阶层对西学认识的区别所致。同文馆从“西文”向“西学”的最终转变,体现了社会剧变对思想观念更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确切地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它涉及的范围有天文、历法、炮术、物理、水利等应用科学技术 ,为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学术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然而 ,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明末清初之际西学能够跨越万里输入中国?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又为什么能够加以吸收而没有像后来一样将之视为“奇技淫巧”加以排斥呢?本文对此略作分析 ,供参考。首先 ,耶稣会传教士在这场西学东渐运动中客观上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欧洲文艺复兴兴盛之时 ,西欧的宗教改革也以波澜壮阔、不可阻挡之势 ,横扫西欧各国 ,形成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6.
刘波 《新高考》2010,(2):37-38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地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它涉及的范围有天文、历法、地理、炮术、物理、水利等应用科学技术,即所谓“经世致用之学”,为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学术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明末清初之际西学能够跨越万里输人中国?  相似文献   

7.
2009年第3期《历史学习》刘建侠老师《如何理解明末清初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一文,对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现象作了分析,读后颇受启迪。但是,为什么明末清初之际西学能够跨越万里输入中国?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又为什么能够加以吸收而没有像后来一样将之视为"奇技淫巧"加以排斥呢?本文对此再作些探究,算是对刘建侠老师一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明朝末年,欧洲殖民主义者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在以后的百余年间,来华的外国传教士陆续介绍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西学当时并没有在中国植根,也未产生任何重大影响。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在华的侵略扩张,西学卷土重来,开始向中国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渗透,不断侵蚀、瓦解、改变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此,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西学东渐的进程相当复杂,其中,既有受到中国欢迎接纳的一面,也有遇到排斥抵制的一面,起伏之间有明显的时段性。此多重面相在受西学影响尤深的特殊教育领域有充分表现。近代范式的特殊教育由基督教士引入中国,是教育领域中最早系统采用“西制”“西学”的学科。但到1930年代前后,情形转变,无论是经办人、师资、课程、经费来源等都表现出“中国化”乃至“非西化”的趋势。见微知著,实际上,从维新运动开展后风急浪高的西学东渐高潮,到此时势头减缓。  相似文献   

11.
在时局巨变、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墨学在近代开始了复兴的历程。与近代中国主体政治思潮发展的道路相对应,墨学复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坟阶段改革派和洋务派知识分子提出“西学源出墨子”说;第二阶段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人士寻求墨学与西学的会通,并倡导以墨学救世;第三阶段是五四思想家们尝试选择墨学作为构建新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点。墨学复兴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政治思想的近代化演变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研究与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西学东渐"与中学未能西进的历史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西学东渐"与西方的崛起晚清的衰落密不可分。正是晚清中西方社会文明的落差,使得当时处于高位的西学在有识之士的大力译介下,迅速为中国的知识分界所接受,成为西学得以东渐,中学未能西进的历史根由。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西学东渐的进程,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因而,如何认识西方文化就成为封建士大夫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戊戌变法以前,开明士大夫的西学观经历了“睁眼看世界”、“四不如夷”直至“中体西用”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联系.近代西学传播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深入研究甚至推崇备至,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巴黎和会"期间,近代西学在中国的失落又促使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随着欧美殖民主义的炮舰、鸦片涌入中国,其声势和规模远远超过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惊恐、困惑和省察之后,中国人终于从封建主义的闭塞蒙昧状态中挣脱出来,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审视、摄取和研究,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的历史潮流。西学传播就是这股潮流中的一条重要支流。西学在近代中国传播滥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士大夫的倡导。至19世纪60—70年代,西方自然科学得到广泛而系统的介绍,形成了传播的第一个高潮。从戊戌维新运动起,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介绍西方的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使西学传播别开生面。尤其在辛亥革命期间(1901—1912),新型知识分子对西学,特别是对西方社会科学作了大规模的介绍,西学传播出现了第二个高潮。毫无疑问,这个时期的西学传播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西体中用”是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处理中西学关系的一个命题。它的基本内涵是,西学自有本末,即政治上的议院为本,经济上的以商为本,文化上的以学为本。中国必须引效其体而行之为用。早期维新派以此与洋务派分离。这又是他们与维新派的一个分水岭。“西体中用”是对“西学中源”的扬弃,扬弃中有继承,继承中有矛盾;它也是对“中体西用”的发展,发展中有突破,突破中有保留。三者都是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立论,西学中源侧重于学不学,中体西用侧重于怎样学,西体中用侧重于深入学等不同层次的西学东渐问题。它们互相联系,各有重点。  相似文献   

17.
郝振君 《教育家》2004,(1):51-53
西学一词在中国出现,始于晚明。也就从那时开始,有了西学东渐的活动。当时,由于地理知识的增长,西方人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在他们的印象中,东方国家简直是神话般的“黄金国度”,对他们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而且,这时他们也有了可供航海的大海船和指南针。在这样的条件下,西方人蠢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评介伴随着西方对中国的入侵,西学东渐。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其后果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风云激荡,思想界快速兴替而多变。怎样认识近代中国思想界快速多变、离异与回归现象呢?苏全有等著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在...  相似文献   

19.
王韬对西学的广泛认识与了解使他的文言小说克满了经受西方文化洗礼的浓重色彩.反映了一个游历海外、深谙西学的责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反思。在西学思想影响下,王韬的文言小说显然比以往的文言小说有所突破,西方的科学精神、经济观念、女权意识、民主平等的婚姻观念在王韬笔下都有所体现,为我国文言小说开拓了崭新的题材内容,也显示了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儒学观念的避步解体和向现代文明的艰难迈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科技文化成就16世纪前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古代光彩夺目的文化成就,使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 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逐渐出现了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曙光,涌现出大量的思想科技文化成果,而我国封建社会已临近它的末期,文化科技也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光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逐渐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西学泛指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西学东渐”大多是通过传教士实现的。1581年来华的利玛窦是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