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描述】今年三月校春季运动会第一天清早六点半,我收到杨同学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您说过‘请慢慢走,不要失了我们的风度’,俺都记得!"杨同学,是我高一所教班级的学生,在高二文理分科后到文科班去了。她的短信让我意外而感动,不禁回想起发生在去年校春季运动会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
奶奶的眼睛要开刀了,我被爸妈接去住了两天。今天是奶奶做手术的日子了。天!竟然要在眼睛里开刀!我害怕极了,我怕大夫身上的白大褂,我怕医生手里的手术刀,我更怕奶奶疼得受不了……我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直发呆。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奶奶。我从小就在奶奶身边长大,是她给我洗衣烧饭,是她教我识字写字,是她握住我的手教我数数;我上学了,都是她接送。灯光下,她检查我做的作业,抄题出题让我练习。我能从一年级一直跨上二年级多亏了奶奶啊。  相似文献   

3.
我家住在农村,当地没有幼儿园。女儿四岁那年,为了教她识数,我和妻子想了许多办法。例如:吃饭前让她摆筷子;进菜园让她数西红柿;喂鸡时让她数几只鸡。开始出于好奇,女儿有兴趣。可是时间长了,女儿显得不耐烦了。她小嘴一噘,嘟嚷着说:“天天让我数数,我不干。”一天,我从玩扑克中悟到从A到10这40张牌中,每张牌都有清晰的图形和阿拉伯数字(根据习惯,我把A贴住改成1)。我想,利用扑克牌教女儿识数,既新鲜有趣又便于直观辨析,女儿肯定喜欢。果然,当女儿拿到花花绿绿的扑克牌时,就津津有味地琢磨开了;这是三个,这是五个……等女儿数了一会,我在一旁说:“你先把黑桃、红  相似文献   

4.
<正>几年前,我曾教过一个学生燕,她是班里最出众的学生,每次考试、比赛都是第一。而且,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她都是班长,管理能力强,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可是,久而久之,她身上的傲气渐渐暴露出来,瞧不起成绩不好的同学。渐渐地,她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一天下午的班会课上,我以"我要竞选班长"为题,让几个自愿报名的学生(包括燕)上台演讲,再让学生以投票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一天中午,妈妈出去买衣服,我饿着肚子在家里静静等待。她回来时,我嚷着要她教我烧糖醋排骨。她答应了。首先打开煤气,点着火,再放一点油进锅。她说:"我们先让油温温。"过了一会儿,油在锅里被炸得金黄,接下来就是放进一些葱、姜。顿时一股爆葱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我就像一条小鱼儿畅游在美味的海洋里。然后她又放进了一些芝麻。爆葱的香气中夹杂着一丝芝麻的清香,让人馋涎欲滴。这时我又感觉自己像一只鸟儿在树  相似文献   

6.
精妙的教育     
黄诚专 《课外阅读》2012,(23):22-23
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在儿子牙牙学语的当儿,她就教儿子识字。她酷爱逛超市,每逛一次就是半天一天的都出不来,每次逛超市都乐此不疲地带上儿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教儿子识字,几乎都是在超市里购物时进行的。我是一名售货员,有机会亲历她的这些教子行动。我就纳闷了,纳闷之时就忍不住问她,我说:"教儿子识字的场所很多,你为什么偏偏选择在超市购物时进行?"她说:"超市里有汉字,也有阿拉伯数字,还有英文呢。孩子也想买很多东西,我就以此来刺激他识字,商品名称和价格  相似文献   

7.
2011年我第一次听到了"新教育"这个词,她是那么陌生,又让我倍感亲切,让我重新体会到作为教师的伟大。瞬时间,新教育之风吹遍了中国大地,我们都被它的魅力折服,并踏着她的脚步前行。"新教育"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为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它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教育。"新教育"中提到:"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暑假,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一位姓张的教授开设的"语文教学设计、开发与实施"是必修课之一。她言辞新锐、脾气刚直,对学生非常严格,我们都很怵她,自然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第一天张教授并没有讲授什么具体的内容,课至下午,她让我们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理想教室"设计,并在第二天派代表上台展示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9.
孙晨晖 《考试周刊》2015,(13):163-164
<正>要让教育回归人本,构建"感恩"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让学生永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别人的帮助之恩;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情怀。一天,我接待了一位家长,闲聊中她跟我分享了一件事:女儿过生日那天,我忙里忙外。晚上女儿毫不领情,数落着一二三,直埋怨我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对。我觉得很伤心,问她:"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办这个生日,你就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10.
正大一班的满满是个可爱的小女孩,我刚到大一班的那天,她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后来每隔几天她都要粘到我身上,和我"亲密接触"一会,直到我摸摸她的头或者拥抱一下她,她才乖乖地放开我去做该做的事情,这让我一直误以为她是一个对陌生老师热情、友好的小孩子。过了几天,在美术艺术营的课堂上,我负责辅导幼儿给图画上色,满满的桌子上坐着其他五位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遇到以前教过的学生家长,这位家长很健谈。闲聊中,她告诉我,她们单位里我曾经教过的几个学生家长在一起闲谈时都说我"会讲话",孩子回家常兴奋地告诉家长,我在学校怎么夸他们:"你就是行,总能找到新的办法解决问题";"问题虽然很简单,但也有大智  相似文献   

12.
小云学踢毽子入了迷,天天课间都练习,不几天就会踢了。我让她写一篇学踢毽子的作文,叮嘱她一定要把过程写清楚。她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就把作文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看书,毕业班的一位数学老师来到我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试题送到我面前说:"校长,我托朋友弄到了一套数学模拟试卷,很有价值,我想为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每人复印一份,让学生们做做。"我说:"为什么不把全体毕业班级的都印出来呢?"她说:"这可是我费了老大劲才弄到的,所以要保密。"我笑着说:"这样太狭隘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的女儿现在三周岁半,身体健康。我和丈夫都是教师,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很希望孩子能聪明伶俐,热爱学习,长大后能成为品学皆优、适应社会的人。因此,在孩子两三周岁的时候,我已经教她学会了不少东西。比如:能点清五个以内的实物;能写1~10的数字;能搭10层楼梯、认识六种颜色和七八种形状等。虽然她学得不是很快,但我教她什么,她就学什么。可现在,让她学点东西或看书,她变得极不情愿。比如,我让她搭积木、建房屋,那就非要我们陪着,而且自己不愿动手,让我们帮她搭积木,她在旁边看;我和她一起看书学习五以内的加法,她总是坐立不安、心不在焉,要不然就反问我:“你说等于几呢?”或者干脆说:“我不会。”根据她已经学过的知识,我认为她应该会算。每当这个时候,我很生气。可是又不敢大声训斥她,生怕事与愿违,使她产生逆反心理或厌学情绪,那就更糟了。  相似文献   

15.
给女儿减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做父母的心愿。我也如此.我也希望女儿成为出类拔萃的才女.为此.在女儿三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她认字、背唐诗。女儿学得很快,几个月下来就认识了1000多个字.背会了30多首唐诗。女儿五岁的时候我又教她写毛笔字.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她的毛笔字己写得像模像样了、为了让她多学些本事,等她上学后我又把她送到文化宫学画画。  相似文献   

16.
陈海燕 《中国教师》2013,(17):53-54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影响是巨大的;工作以后,同事之间亦是如此。因为朝夕相处,因为耳濡目染,更因为一种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熏习。我常常庆幸一件事情,庆幸自己那时没有因此误入歧途。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以后,遇到的第一位"师傅"姓黄。说是"师傅",其实不同学科,我教数学,她教语文,我俩搭一个班,她是班主任。由于是新手上路,很多事情,我都学着她的样子做。她教书有些年头了,管班有一套,我摆不平的事情,她总能轻松搞定,因此,我对她颇为叹服。看我态度很好,她也对我倾  相似文献   

17.
精妙的教育     
<正>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在儿子牙牙学语的当儿,她就教儿子识字。她酷爱逛超市,每逛一次都是半天出不来,每次逛超市都乐此不疲地带上儿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教儿子识字,几乎都是在超市里购物时进行的。我是一名售货员,有机会亲见她的这些教子行动。我纳闷了,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学生小倩走到我面前诉说道:"老师,我头痛。"我摸摸她的额头,确定她并没有发烧。接着,我让她趴在桌子上,拿出了"看家本领"为她按摩着。不一会儿,孩子进入了梦乡。我轻轻为  相似文献   

19.
每到一所新学校当校长,我的工作都从听课入手,这种方式既可让我更快地认识老师,又能使我快速地了解老师的教学情况。三年前来到湖塘实小,我依然坚持这个习惯。而且,每次听完课,我都要与教者作一番交流。一天,听完一位老师的课,与她交流时我针对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她翻阅当时刚出版的《江苏教  相似文献   

20.
<正>我感激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对我的工作我、的人生都有一定的启迪帮,助我成长和成熟。---李梓萌父母和老师的启蒙1977年,李梓萌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她从小就漂亮可爱、聪明活泼,父母都视她为掌上明珠,小心地呵护着她。父亲带她去南国海边的时候,小梓萌高兴得像一只小鸟,叽叽喳喳欢叫着。父亲教她在海里游泳,她害怕,父亲鼓励她:"只要相信自己,找准感觉,你很快就能学会。"父亲的话,给幼小的李梓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