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四对母女关系的冲突与融合,折射出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展现了作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此次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及共性,在坚守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语料库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致力于文本的检索,取样,分析以及统计。语料库的工具如Wordsmith、Concordance等都为文本,尤其是具有情节性的文学文本的分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将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Wordsmith、Concordance等工具来分析谭恩美的《喜福会》的文本主旨,人物塑造与称呼语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喜福会》作为一部美国的华裔文学作品,展现了美国两代华裔移民之间的情感冲突和融合,在所有关于《喜福会》的评论中,母女对各自身份的寻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尝试从母亲在中国和到美国之后的生活状况的对比以及女儿们在美国的生活情况出发,分析母女两代人对各自身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母女之间冲突的本质。笔者认为母女间的误解、冲突、沟通理解,到最后的认同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沟通和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描写了四对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小说中母亲和女儿的冲突不仅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更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喜福会》隐喻意象的分析,根据隐喻主题建构功能,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由一个中心隐喻和大量衍生的次要隐喻支撑的"失散"———"回归"主题。这一主题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美国华人群体文化处境的一种隐喻,同时也表征了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它代表了美国华裔从与母语母国的疏离和由此引发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散",到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讲述的是四对华裔母女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小说一发表就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关注。本文以母女之间的冲突为切入点,以中美两国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为主线,一方面讨论了中美文化差异在母女冲突中所产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分析了文化冲突对于移民心理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在父权社会和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兼容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自我认识。作者通过对东方与西方、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挖掘了形成华裔女性自我身份危机的最大根源,使读者意识到,只有消解了东西方的文化对立,才能重新建构华裔女性的独特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小说《喜福会》母女关系主题入手,通过对四对母女关系的矛盾冲突到融洽的心路历程的分析,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从冲突与对立走向沟通与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中,反复出现的风和水的意象对于营造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和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在方法论上主要借用了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以及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但是萨义德在借用这些理论的时候存在诸多误用与自相矛盾。在借用权力-话语理论的时候重新陷入西方话语霸权的泥潭;在操用解构理论的时候落入结构主义的困境;在借用葛兰西霸权理论的时候误入折中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2.
文化身份一直是处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发展的华裔文学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作品《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出文化身份的发展特点及流变过程,阐明跨文化视野下族裔文化身份的历史延续性和时代建构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2005年出版了小说《沉没之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写作手法受到国内外众多评论家的关注。谭恩美一改以往的作品风格,不再仅仅探讨母女关系、族裔问题或是文化冲突,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文化。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小说拯救主题对霸权主义的消解,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反东方主义元素,以期展现谭恩美小说艺术对东方主义的非凡超越。  相似文献   

14.
分析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形象的异同和各自母女冲突的转变,揭示四位母亲所体现的中国母亲共有的相似品质:乐观、独立和坚忍不拔。指出母女关系的和解实则代表中美两种异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以《喜福会》中几对母女的冲突为研究视角,文章从语言、家庭观、和宗教观三个层面来分析中美之间的文化冲突,旨在让读者更好理解原著。同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让人们能够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并尊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学术概念,东方主义包括一切东方及东方知识的教授、写作和研究活动。作为思想方式,它具有想象的特质,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把东西方文化看成截然对立的两面,两者难于交融。斯蒂芬·金作为美国当代最为重要的恐怖小说作家,以哥特式小说形成了广泛的文化影响。本文通过对斯蒂芬·金的小说《瘦下去》的东方主义文本分析,探究斯蒂芬·金了缔造出的恐怖世界的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世纪,道学文化如旭日东升。道学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她给现代社会哪些启示。世纪之交的全世界已变成一个整体化的大社会。新道学将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要素,克服现代西方文化的弊端,重新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为新科技发展导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卜林和福斯特是有关印度书写的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比较吉卜林和福斯特对印度不同时期的人物关系的描述,从后殖民角度揭示文化霸权指引下的文学活动,尤其是小说在形成帝国主义态度和参照系的重要作用,以及西方作家本身存在着的种族与阶级意识歧视与偏见。  相似文献   

19.
《迷人的海》这部具有原始主义倾向的作品,围绕两个海碰子与大海的斗争,还原了人与自然的原始性对峙.小说主人公在找寻传说中的宝物的过程中,展现出以力和勇为特征的阳刚之气,打破了人和自然的人为界限,回归到共同体生活.同时,作品在展现原始与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中,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信仰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华裔美国文学身份认同研究多从作品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出发,实现从"对抗"到"融合"的完美模式,这种针对女性群体的单一主题研究,并不是身份认同的终结。笔者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角度,以小说《喜福会》为研究文本深入探索华裔美国女性从最初的身份困惑,到追寻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的认同,进而实现国家身份的建构历程。这种研究范式不仅可以消弱西方社会中存在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而且对全球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