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无声渗透其中滋润学生的心灵,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也是《小学语文》杂志的忠实读者。现在,课程在改革,时代在进步,感谢人教社又给我们送来了一位无声的老师——《小学语文》杂志。每一次拿到《小学语文》杂志,我就一口气读完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听雨     
寂静的夜里下着绵绵细雨,如丝如线连接着天的那头。凝眸,似乎能感受到它那有节奏却又空荡荡的心;倾听,就如同黑夜里流淌着的无声的泪;品味,却不知它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是咸……我伸手想将它接住,它却从我手中静静地滑落.或许这样无声的泪就该在这无声的夜里流淌……滴嗒!滴嗒!滴嗒!.[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工具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五爱”教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五爱”教育,悄悄地给学生心灵以无声的滋润,方能彰显出德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储蓄年华     
12月29日 晴 时光静静地流淌着,我看到午后的阳光将我的影子拉长,梧桐树叶在漫天飞舞,鸽子展翅,天空湛蓝。风从哪溜进来,吹鼓了我的门衬衫,我以为16岁的光阴就此定格,它却从指尖无声地消逝。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体态语运用的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师在重视显在的口述语言的同时,也应重视无声的体态语的运用。体态语的运用应渗透进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对课文的感知、理解、运用三阶段。语文教师只有把握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及其相应的心理机制,才能自觉地运用体态语,更好地组织语文教学,传授语文知识,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助体态语表达出来,进而转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针对初中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不是很浓的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像雨露滋润禾苗似的那样无声、无私。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实践的雨露滋润,笔者有以下几种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 ,让学生将语文书搁在一边 ,笔者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为蓝本 ,创设聊天情境 ,让学生围绕“喜欢学语文吗 ?”这一话题聊一聊 ,学生真实表态后被划为甲、乙两方。师 :大家的选择都值得尊重 ,能谈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学生各自为阵 ,热烈讨论后 ,推出如下观点 :乙方 (不喜欢 ) :1 .学语文老是抄抄写写 ,真烦人 !2 .最怕写作文了 ,学语文必须得写作文 ,伤脑筋 !3.学语文天天都要背呀读呀 ,没劲儿 !甲方 (喜欢 ) :1 .语文书上有不少精彩的故事 ,让人爱看。2 .学语文可以增长不少见识。3.语文像无声的老师 ,教给我…  相似文献   

10.
每个语文教师都拥有 4 5分钟和三尺讲台 ,很多教师也不乏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但教学效果迥然有异 :有的情趣横生 ,气氛活跃 ,学生双眸闪光 ,兴趣盎然 ;有的平板乏味 ,沉闷窒息 ,学生旁听别望 ,昏昏欲睡。产生这不同效果的原因何在 ?我认为语文教学规律的驾驭能力固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但不能忽视的是教学的语言修养及运用语言的艺术 ,这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主要指体态语言。许多教师只注意讲究有声语言而忽略了体态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这便是某些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尚未意识到的一个失…  相似文献   

11.
姚龙兵 《学语文》2010,(4):52-52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口头语言。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是无声语言,将文章有声有色传情达意地读出来,使其成为有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上称为朗读。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更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一种必备的能力。语言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杨柳 《小学生》2023,(5):82-84
朗读是将文字从无声词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朗读,能让听朗读的人集中注意力,充分感受文章传达的文化内涵。新课程改革后,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朗读教学引起了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高度重视朗读的语文课堂教学,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和拓展,帮助广大小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有声朗读教学的独特性和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4.
北京语文特级教师赵景瑞说:“语言训练的关键是把语文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文字.也就是活化语言。”想一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语句常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将无声的文字变为学生有声的语言。将静止不动的语言变为跳动的变化的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文字描述的情景等.这不都是在活化语言吗?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种具体做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语文素养.比“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抱着求索的心愿,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发智力因素,将开发大脑的记忆功能与语文能力训练融合进行,一个是基本客观记忆规律,一个是主观的课堂内外的训练,怎样将二者有机链接起来?  相似文献   

16.
韦世安 《陕西教育》2008,(10):27-27
曾几何时,语感这一概念萦绕耳际,迂回心底。作学生时,不同的语文老师每每评价课文读得好、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语感不错,课文读得差、作文写得差的同学语感不行。自己作了语文老师之后,也常常有声无声、有意无意地将这种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而且不时地听到或看到语文同行、同仁以至方家学者对这一概念也时有提及,言内言外,语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包罗万象的学科,教语文是最辛苦劳碌的。然而语文又是最具人性的学科,教语文最能感受人间冷暖;语文也是最美的学科,教语文最具美感享受。于是,作为语文教师,我在辛苦之中有着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享受为人师、为人友的快乐;有着与文本的触摸对话,享受在文学殿堂徜徉的愉悦。语文让我更睿智,让我更有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8.
王平 《现代语文》2006,(6):61-6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体验,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9.
春雨伴随着和风悄悄乘夜而来,细细而下,只求润物不求人知。它富于特色,贵在“潜”字,妙在“无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也应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确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各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