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磊 《新闻传播》2022,(1):49-50
普通短视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日常呈现逻辑是利用技术的可供性来修饰、包装和人设一个"完美"的自己,身体的呈现部位中包括美颜的脸、完美的身材等,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他们的身体呈现则相反,集中放大呈现"残缺"的身体结构是这个群体的主要策略。这个弱势群体在社交媒体中的身体呈现背后有着三重逻辑:自我建构逻辑、身体资本转换逻辑和社交逻辑。在呈现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主题单一、社交美化叙事的策略。然而,身体一旦被物化,并被过度消费,他们的身体呈现将会出现相反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婉波  周志雄 《编辑之友》2024,(3):38-44+104
当前,情感消费与情绪传播日渐成为社交媒体连接和留住读者的关键元素,网站平台依靠读者的满足感维系读者,而读者通过情感满足与情绪宣泄来保持对网站平台的忠诚度。读者的情感满足与情绪宣泄背后隐藏着某种现实欲求,反映着该群体的现实境遇与意义焦虑问题。在此背景下,读者的消费活动伴随着劳动与生产,读者也成为“产消合一”的情感劳动者,在技术赋权与资本剥削下寻求自我发展。读者通过情感消费与劳动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创造价值,推动网站平台资本增殖,促进读者阅读与消费模式的升级,激发网文生产及IP产业链开发,丰富了读者线上线下社交方式,也助力了网文经典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耳朵经济是近年在互联网消费市场中形成的新概念,泛指用耳朵进行信息消费而引发的一切经济现象.近年来,耳朵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对耳朵经济的研究逐渐受到新型娱乐消费市场的重视.同时,如何引导用户进行有效、良性的音频娱乐消费,促进耳朵经济市场规模的增长,预估耳朵经济的市场发展前景,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8,(7):69-75
本文基于技术、社交、内容、思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短视频兴起的外部环境、内部逻辑与创新发展的挑战,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行为的社交化变迁助推了短视频的发展,短视频呈现技术环境改变、创作主体多元、消费场景细分等特点,社交化的视听场景消费、碎片化、分众化的情感消费和定制化的精准消费构成了短视频发展的内部逻辑,在现实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内容质量优化、版权意识明确和强化行业监管等问题,认为应该辩证的审视移动短视频发展的"热"和对用户主体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无论眼球经济还是耳朵经济都是伴随互联网的出现成长起来的.但与眼球经济相比,耳朵经济一直未受到重视.当下,耳朵经济的兴起由三方合力促成:一是眼睛被过度消费后的产物;二是科技的助推;三是声音本身的伴随性、真实性及召唤性特点.耳朵经济的兴起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移动互联时代占领碎片化、细分的生活场景;二是AIoT时代开启智能家居和车载新场景;三是后微信时代引领声音社交新模式;四是新消费时代创造了新的身份标识——耳机.  相似文献   

6.
宋依霖 《新闻传播》2022,(10):31-33
随着用户对互联网购物需求的品质化提升,大数据算法的火热映射出各大社交短视频平台对其用户市场的迎合和关注,以“直播带货”衍生的网络消费主舞台已经逐渐白热化。刺梨作为贵州强力发展的绿色“王牌”产业之一,向外推广并打开市场离不开社交短视频平台的加持,准确考察产品优势劣势和宣传点是推进助农、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之处。本文聚焦于新媒体视野分析贵州刺梨在社交短视频平台宣传的现状与特征,探讨刺梨产品在网络推广中的可持续策略。  相似文献   

7.
于蕾 《传媒》2024,(7):24-26
<正>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以用户为核心的私域运营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途径。随着用户的消费观念逐渐从“性价比”转变为“兴价比”,兴趣消费的新机遇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趋势。2023年,户外运动火爆出圈,体育无疑是兴趣消费的典型赛道。品牌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如何借助体育媒体的力量,通过私域运营达成用户转化和复购,成为体育媒体和品牌关注的焦点。以用户为核心的私域运营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途径用户私域运营指的是品牌通过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搭建属于自己的流量池,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实现用户的长期价值和多次转化。目前,私域运营在中国市场已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8.
彭兰 《现代传播》2022,(9):129-137
以年轻用户为主体的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在今天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以生活与消费话题勾连起一种轻社交,容易形成用户黏性。这类平台在很多方面改写了人们的“消费”。它们促进了媒介化消费的深化,也由此加深了符号化消费及其影响。媒介化消费也是一种群体性消费,个体消费集合为群体行为,群体互动又会作用于个体的消费行为。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也推动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的美学化,而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开始引领这些平台的审美化走向。媒介化消费与流行文化、政治等也有着深层的关联与互动。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可被视为一种情感产品,其生产与消费过程因情感的重塑而走向一体化。本研究采用个案分析和扎根理论,围绕社交媒体用户在张玉环案中的情感交往行为,考察了情感产品的生成逻辑、发展条件和迭代过程。研究发现:用户在消费过程中赋予新闻特定的情感意义和情感价值,从而使新闻的情感属性凸显出来,其事实或信息属性被边缘化;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会进一步固化新闻的情感偏向,使得新闻成为一种情感的表征。新闻发展为一种情感产品与冲突性媒介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抑制的解除有关,情感产品的迭代有一定周期性,可分为分化、对峙和逆转。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从情感视角重新界定了社交媒体新闻、反思了其社会角色,进而为媒体修正职业理念和伦理规范提供了一定参照。  相似文献   

10.
邢小雯 《视听》2021,(1):139-140
本文对以小红书APP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进行分析,总结出四大媒介特征.种种媒介特征的推波助澜使社交走向异化,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开始从"物的消费"转化为"符号消费",并坠入由物欲支配的漩涡中.最终,用户在被社交与消费支配后丧失能动性,逐渐异化为单向度的人,放弃批判性思考.但由于媒介使用的主动权始终由用户掌握,反异化的过程也...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步入新时代,在新时代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简称AI)、物联网、VR(Virtual Reality简称VR)/AR(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等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呈现智能化趋向。伴随着科技的驱动,用户群体需求不断偏向精神上的自我超越需求;在内容消费上,用户的兴趣偏向小众化。社交平台全移动化、受众阅读转向弱目的性,用户的消费能力也在持续升级。此类现象,正在向全年龄段蔓延。本文以用户体验为研究目标,以智能+视听情感传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智能+视听对观众(用户)的影响,进而判断观众(用户)的认知和行为,并将之融入技术与用户体验的情感传播环节。简要阐述智能+视听情感传播的优势、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玉娇 《视听》2022,(3):144-146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情感消费、从众消费和狂热消费的特征,消费动机包括无条件支持、参与式造星、使用与满足的情感因素.但粉丝群体盲目、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形成和粉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规范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引导粉丝经济正向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偶像、粉丝多管...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社交平台成了大众表达自我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市场逻辑的大举进军、传播权利的广泛扩散、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等原因,导致社交媒体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对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公民的理性批判能力、大众传媒的公信力等方面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社交平台、媒体用户、大众传媒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治理策略,只有这三方形成合力,才能使社交媒体在有趣又有益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与市场力量相结合正在不断加深情感因素在驱动新闻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中外新闻业对情感的认知和研究历程,分析情感逻辑在国际新闻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关注国际范围内新闻情感化与平台化的相互建构,进而为如何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语境下做好中国国际新闻实践提供情感干预的理念和方案,推动中国新闻与国际受众情感共通性的有效提升,有感情、有温度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5.
王春美 《传媒》2022,(15):62-64+66
近年来,网络音频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以喜马拉雅、蜻蜓FM等为代表的移动音频平台通过持续的内容建设和产品开发,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广告营销、用户付费、衍生品开发及商业服务为主的价值变现道路,推动“耳朵经济”渐成规模。本研究通过对几大主流音频平台的长期观察,分析其主要的商业模式与典型特征,以此解析“耳朵经济”的底层逻辑,并从中提炼可供传统媒体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视觉消费盛行的当下,短视频占据了公众的碎片化时间,许多的热敏事件和话题能通过短视频渠道快速抵达用户并能够抓取公众注意力。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低门槛、普及性和公众的从众心理、社交需求,公众进行内容二次创造,成为数字劳工、生产迷因并消费当事人和事件,这导致网络狂欢成为常态。本文将以公众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对现象级传播现象"丁真"的围观为例,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支撑,分析这场狂欢盛宴中公众表现、狂欢原因及狂欢后的反思。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热点转瞬即逝,公众在狂欢娱乐放松时,也要注意到狂欢背后刚从贫困县到今年城市营销黑马的理塘所做出的贡献,在打造个人IP时供参考的借鉴意义,公众也要避免过度消费丁真,消解其纯天然特质。  相似文献   

17.
王欢妮  刘芹妍 《新闻知识》2023,(6):49-53+95
小红书作为内容“种草”平台,其月活量已达2.6亿,平台用户体量飞速扩张的同时,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符号化的消费主义渐显。“种草”,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目的、意愿、观念。让消费回归理性,摆脱社交营销和消费狂欢,需要建立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从平台的主体责任、博主行为规范、用户自主反抗等多方面发力,以防消费异化对平台及用户产生的双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程忠良 《编辑之友》2023,(10):21-28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R/VR、算法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线上场景越来越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市场生态,图书出版营销如何直面数字经济时代数字阅读成为主导消费模式带来的挑战,成为业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此视角出发,指出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一问题须回到产品和用户这两个产业营销的核心对象上、回到线上场景中,寻求建立线上口碑营销战略,通过线上各种平台尤其是社交平台评论、推荐、分享以及线上线下协同等方式,影响用户想法,改变其认知、情感、态度,使其产生购买行为,培养忠实用户。文章基于这个前提,从出版业为什么要构建线上口碑营销战略、如何确立线上口碑营销战略、确立线上口碑营销战略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出版业确立网络口碑营销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媒介深度融合的热潮已经开启,传统纸媒纷纷试水微信公众平台。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给用户提供一种社交情境。高度的相互关注和高度的情感连带是互动仪式理论的核心机制。结合互动仪式等社会学理论,探究纸媒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策略,寻求纸媒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动力的关键要素在于相互关注度高的微信矩阵、增强情感能量的语音服务、以交往实践建构交往关系、以深度合作增殖多种服务和以粉丝经济开拓盈利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晏青  杜美玲 《新闻记者》2022,(12):53-66
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粉丝文化生产、传播与治理的重要场域,其中粉丝文化治理是理解此场域的关捩点。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微博平台将法律、社区规范、算法技术等统筹起来进行粉丝文化治理,国家、社会与用户三者之间共同构成了平台治理的主体框架和逻辑秩序,并生成“正能量粉丝”与新粉丝文化逻辑。研究揭示了我国社交媒体平台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特逻辑及其互动结构,为理解我国平台社会中独特的治理模式与粉丝文化趋势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