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探究中国科研诚信政策的发展规律及特点,了解中国科研诚信政策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1999-2019年20年间国家出台的科研诚信相关政策文本为数据基础,运用ROST词频分析、PMC指数模型分析等文本量化研究方法,从政策发文时间、发文主体、文本内容等维度对我国科研诚信政策文本外部特质和政策内容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研诚信政策在时间分布、联合主体、内容侧重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发展规律,不同时期发布的科研诚信政策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未来,应从政策权威性、政策内容的可行性、政策发文机构的统一性以及政策预防和监督等方面完善我国的科研诚信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白宫、联邦部门和联邦资助项目管理3个层面研究美国政府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认为,白宫在确立科研诚信指导原则和政策导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联邦部门制定了符合本部门使命和特点的诚信政策,科研项目的诚信管理做到了全链条、重预防和严格规范,美国政府在科研诚信体系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峰  夏孝瑾  贾蓓妮  杨金莉 《科学学研究》2024,(5):1011-1020+1063
开展科研诚信政策体系演化研究,有助于认知政策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对提升科研诚信治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针对科研诚信政策演化研究的内容空白和方法缺憾,提出政策最小颗粒解构方法及三种基本结构,并运用构建主义对政策解构进行理论阐释,设计出基于政策最小颗粒解构的政策体系演化分析框架,以国家层面55份科研诚信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科研诚信政策发展历程、政策重点、政策前沿、政策空白域、政策架构演化和演进趋势进行了一体分析。研究显示,科研诚信政策体系按照“萌芽阶段-基础布局阶段-联动推进阶段-系统拓展阶段”依次演进,形成包含“责任分工、信息记录、惩戒措施、制度规定、伦理治理”五大主题、195个政策最小颗粒在内的政策体系架构。进一步规范调查处理、科研诚信关口前移、强化信用信息使用、进一步破除“唯论文”、进一步明确惩戒措施、深化伦理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加快市场化信用机构建设、开展信用专业人才培养、确保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等11个方面将是未来政策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今学术不端恶性事件的频频曝光引起了世界对科研诚信的高度关注,并成为了政府和科学界的一个焦点话题。本文从政策文本内容分析和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对科研诚信相关概念进行了历史溯源,将科研诚信相关政策和里程碑性的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通过对学术论文关键词的特点分析来揭示国内外科研诚信研究热点的演进特征。结果发现,2007年以来科研诚信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大,广到道德层面的人文精神,深到科研诚信教育、防范的具体技术问题。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明显滞后于国外,主要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尤其在科研诚信教育内容研究方面。近几年,国内科研诚信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成果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科研诚信的关注最多。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集中探讨了科研诚信的挑战、国家和国际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及制定统一的科研行为准则等问题,并促进了各国在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培训和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这些丰富的内容对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研诚信建设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科研诚信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相当薄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53期双清论坛以科研诚信建设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为主题,从管理体制、科研伦理、媒体监督等多角度对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此次论坛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科研诚信政策是政府治理科研诚信问题的重要手段,其演化特征展示了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的 发展历史。近些年来,我国科研失信事件层出不穷,对科研诚信政策发展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总结经验,为我国未 来制定科研诚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选择1981-2020年中国政府出台的75份科研诚信政策,对政策文 本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总结科研诚信政策的发展变化趋势。【结果/结论】我国科研诚信政策发展划分为科研诚信政 策萌芽期(1981-1999 年)、初步发展期(2000-2006 年)、快速发展期(2007-2016 年)和科研诚信政策发展新时期 (2017年至今);我国科研诚信政策发展越来越呈现精细化特征;科研诚信政策力度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我国 科研诚信概念逐渐清晰,但仍存在定义不明确的现象;我国科研诚信政策侧重点在于约束个人和处理学术不端行 为,对评价制度缺乏关注;我国科研诚信政策发布部门合作性有待加强。【创新/局限】本文从新角度总结我国科研 诚信政策的变化过程和演变特征,从而对我国科研诚信政策做出评价,进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影响科研诚信发展的四个方面;回顾了各国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坚持科学共同体自律为主,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良好的科研诚信环境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基于近日在巴西召开的第四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主题内容,结合中国科研管理机构与期刊学术出版诚信环境的改进,确信科研诚信是一个全球课题。【方法】 通过数据搜集和图释分析,客观比较了中国“211”等高校、科研院所、相关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及中国学术期刊重视科研诚信建设的现状。【结果】 中国科研与教育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均在2006年前相继设立了科研诚信管理委员会与办公室等;截至2013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211”等高校均在各自网站在线了学术道德奖惩政策,并相继成立了学术道德委员会等机构;中国近60%的学术期刊正在使用反剽窃软件进行重复率检查工作,以防学术抄袭,部分期刊还制定了严格的学术伦理政策。【结论】 近十年来中国的科研管理与期刊学术出版的诚信环境正在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有利地提升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信誉度,也对如何进一步探索学术诚信的外延和内涵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以我国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综合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调查等方法,结合目前与我国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针对性研究西安市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空间。研究认为,应该从加强科研诚信规范引导、建设信用评估监督体系、健全科研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培训等视角,对西安市科研诚信与监督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以期优化西安市当前的科研生态。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激励和促进科研人员保持学术初心,减少各类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通过建立科研活动主体、评议主体及科研诚信监督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从学术共同体参与科研诚信监督体系及对科研主体是否进行诚信激励两个维度出发,以最大化诚信率、最小化学术不端、最大化学术不端惩罚等3个目标为导向,系统性分析当前科研诚信体系激励机制,由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奖惩机制设计以及推动科研诚信立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是政府部门与学术界的共识,国家科技、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为这一任务提供了目标与动力。而作为政策目标与核心概念,科研诚信的含义与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4个部委发布的,以规范科研诚信为目的的政策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政策文本中出现的与科研诚信相关的概念,分析其具体的含义与使用的方式,基于此探讨我国政策环境中科研诚信概念的特点与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进行综合考察。为此,以国内有关科研信用研究的106篇文献和103份相关政策文本(国家层面13份、地方层面90份)为样本,从国家与地方互动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调研和文本分析方法,对标国家政策规范,分别从价值理念、组织结构、体制机制、技术工具和政策法规等五方面考察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历时性展现出由国家牵头管理到地方响应实施、再到地方突出重点的模式,国家联合管理与地方共抓落实的共时性具有中国特色。其中,东部省份的政策文本数量大于其他地区,体系建设的深度广度更大,在监管对象细化和探索新途径、新工具等方面做了更多构思;此外,自2007年国家层面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2020年起仅有四川、浙江、北京、江苏、云南五省市分别陆续设立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整个体系的央地互动、信息流转不够。基于国家和地方科技信用监管体系总体建设要求,提出推动联席会议制度尽快落地并加强联席会议的稳定连续性、扩充丰富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内容、建设科研诚信数据库、加强相关配套政策实操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挪威更新科研诚信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科研诚信多元共治体系、建立分级调查处理程序、开展科研诚信跟踪调查、建立期刊评价信息系统等多项改革举措,分析了挪威"强规制型"科研诚信建设的特点和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以治理理论为指导,建立"正向激励"加"不端惩戒"的科研诚信双向治理模式,并从治理制度、治理机构、信息系统、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科研诚信行为与行为人自身所具备的科研诚信知识、科研诚信技能、科研诚信态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科研诚信知识对科研诚信技能产生显著影响;科研诚信知识、科研诚信技能和科研诚信态度对科研诚信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在实践中应将科研诚信知识的传授、科研诚信技能的实践以及科研诚信态度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辅之以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从而实现科研诚信教育的目标,最终影响学生的科研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16.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对中德两国科学基金会科研诚信建设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三个方面提供具体经验与启示:(1)通过加强资助条件设计,推动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2)引导专业学会和学术期刊提升应对科研不端的意识和水平;(3)建立科研诚信规范的补充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树良 《现代情报》2018,38(9):139-144
科研诚信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关乎人类科学发展的热点议题。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科研诚信监管并有效遏制学术腐败,已经成为确保在新形势下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科研诚信监管政策与制度发展历程入手,分析我国地方科研诚信监管体系建设需求演化,并结合目前我国科研诚信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阐释当前我国加强地方科研诚信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期为我国科研诚信监管体制机制的完善提供有价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诚信相关研究缺少实证数据支持的问题,基于学术生态视角,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生态主体、校内生态环境、校外生态环境3个维度对影响高校科研诚信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科研人员的性别、身份对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与科研诚信行为呈正相关,身份与科研诚信行为呈负相关;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体系的认可、学校查处科研失信行为的透明度、整体科研环境以及学术规范程度与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从高校层面来讲,应当保证科研评价体系的合理公正、处置科研不端行为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信息;从社会层面来讲,应当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整体科研环境,共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在科技论文发表的科学实践中,决定谁应该成为作者,以及如何排序,是体现学术贡献的关键,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作者署名不仅关系到对研究贡献的认可,在现阶段也可能与作者的事业和基金资助机会挂钩,更是科研诚信的基石。科研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基金资助者在不断出台科研评价体系和科研诚信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和作者署名的实践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20.
从重构诚信科研环境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当前影响科研诚信的诸多方面。指出通过较为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这到重构诚信科研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