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蜀山剑侠传》描绘威力巨大的阴雷等,主要来自清代小说《荡寇志》,更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等先进武器触发。还珠楼主紧密结合灾害民俗记忆,将战争科技创新化入小说,并表现出同情万物众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态眼光;还珠楼主将正邪双方对生态破坏的区别、邪教"阴雷"不负责任的毁灭性艺术化地揭示出来。还珠创作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生态美学与反战意识,达到了民国小说生态思考的巅峰。  相似文献   

2.
在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中,初凤降服神兽坐骑,条件有三:一是发现天书所载龙鲛弱点,二是初凤受仙蚌庇护拥有神性,三是初凤和龙鲛的终极目标都是“谋一正果”。“神兽坐骑”与法器是剑仙的身份标志,显示了剑仙的正邪取向、个体修为与仙界地位。神兽坐骑母题具有“琴高骑鲤”的仙话渊源,鲤鱼构成仙话质素和拥有超凡能量。还珠楼主将鲤鱼“仙性”与剑仙仙话融合,开拓了海中世界愿景,世俗性与传奇性熔铸在女剑仙以及“龙鲛”形象上,在“神兽坐骑”母题演绎中折射出理想社会结构整合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作品思想论、作品艺术论、作品源流论、作品价值论等四个方面,对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研究历史以简要述评,期以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对还珠楼主创作成就的整理和重读,增进学界对渝东南地域文化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问题,已经成为武侠小说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瓶颈。从还珠楼主的研究中,我们知道,武侠小说研究需要更加重视的是“第二世界”的建构,并由此建构起武侠小说研究的有效理论模型,带来武侠小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民国武侠历程中,还珠楼主是一个典型的存在。早在1948年,就出现了关于还珠楼主的研究著作。后人进一步提出“雄伟文体”和“生命哲学”,为还珠楼主研究树立了两大支柱。至今,关于还珠楼主的学术研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学术逻辑、较系统的学术构成、较突出的学术亮点,可对武侠小说研究理论模型的建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还珠楼主,其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中“奇幻仙侠派”的高峰。他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还珠楼主独特而系统化的生命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对现实世界、生命形态以及生命发展过程的观照中,都体现着还珠楼主超越性的生命观。这种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同时又带有现代性,是武侠小说转向现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的代表作,宏大的篇幅、光怪陆离的想象与细致精炼的描写是其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则是其隐于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道教文化的角度切入,通过道教自然宇宙观与道教写景文学技巧来探寻道教仙境对小说中的幻想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我也曾经读过还珠楼主所著<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宣传"成仙得道"故事的小说.当时在报纸上,也屡屡有某些青少年迷上这些小说,而上山修道,最后发现是骗局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成败得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集剑仙神魔化武侠小说之大成,其想象力丰富、怪谲,令人叹为观止;笔佳妙;写打斗则层次井然,高潮迭起;写风光历历在目,如诗如画。但也表现出了逃避现实、恶性发展剑仙神魔小说、为嫌取稿费不惜胡编乱造的创作倾向,同时亦充满了恐怖血腥、黄色下流的描写。  相似文献   

9.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黄畹秋因爱生恨的非理性复仇,来自传统女性偏执报复的劣根性叙写,复仇模式较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复仇叙述套路。其复仇母题深受西方文学影响,女性复仇动因属"早期创伤型"变态复仇,类似"美狄亚"报情仇,复仇效应为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复仇。这一因爱生恨的狠毒女性类型,也影响到金庸小说,并因此形成了一个"黄畹秋"式形象群落。  相似文献   

10.
还珠楼主小说多角度地表现了剑侠与动植物的关系,展现出山林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的危机。其小说以白兔活动引出故事主人公的新际遇。白兔可爱可悯,能烘衬人物的性情类型,表现能否与动物结友、有节制地获取和保护生态资源。苓兔作为仙草茯苓的化身,已初步修炼且是进一步修道的资源。追捕苓兔成为正邪双方对修道资源的争夺。如何夺取与保护苓兔,代表着剑侠对修道资源的不同理念。苓兔意象昭示取宝过程中的艰辛、凶险,还珠楼主在小说中主张珍惜资源,不能危及生态系统,不能因灵药而运用威力过大的宝物,导致地底崩裂。解救苓兔,也是阻止资源供妖人炼制邪法。夺取山野中的白兔和仙草茯苓的化身苓兔,代表了外来入侵者强势争夺生存资源、残害生命的民族生存危机。生态伦理精神被投射到动物资源上,是还珠楼主在“战争思维”和民族危机支配下的“以仙比俗”。这与其深海图景、北极严寒世界等构成多元互动的组合,描绘了人与动物共存的理想文学空间,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家中,朱贞木是一位重要作家,但多年来由于其小说散佚难觅,生平资料发掘甚少,对手他的研究一直滞后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等与他同时代的武侠作家。朱贞木是具有探索精神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尚未大成的武侠小说家。从还珠楼主到金庸,从民国旧武侠到港台新武侠,朱贞木是一位关键人物,其小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20世纪武侠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中国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巨著《蜀山剑侠传》内容宏富,无所不包!号称是“武侠百科全书”,曾开中国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更引领了大半个世纪大陆及港、台武侠小说家的创作趋势与方向。但该书及其系列作品却大多没有写完,留给世人无穷遗憾。通过梳理其创作轨迹及出版过程中种种疑情,加以深入剖析,作出客观评价,当有助于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之完善与发展。特其“物理的玄理化,玄理的物理化”创作方法及奇思妙想交织成章,则不啻为指引当今玄幻武侠创作的一盏明灯,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还珠楼主的剑侠精神有其自身的文化渊源,一方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来自于西方现代文化,还珠楼主将两者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超越的融合了儒释道一体并且具有现代意义的生命观,这种观念就是剑侠精神。还珠的剑侠精神虽然受到动乱时事影响发展不够成熟,仍为后世武侠小说作者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念,对侠文化的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珠楼主(1902—1961),本名李寿民,中国武侠小说大宗师。著有武侠小说36部:《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11部出世仙侠(剑侠)系列小说,述正邪两派剑仙间善恶之争,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融儒、道、释三教哲理于一炉,寓意深远;《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25部入世武侠小说,提倡崇善除恶、孝友义侠,表彰人的价值尊严。还珠武侠对郑证因、朱贞木、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均有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15.
天书奇谭天宫“秘书阁”执事人员袁公趁玉帝去瑶池聚会,偷出天书下到凡间,将天书刻在云梦山白云洞的石壁上。玉帝罚他终身看守石壁天书。一天,袁公踏云巡山,遇到蛋生,为了将天书留传人间,他嘱咐蛋生用白纸印下天书。又指点蛋生如何运用天书,治蝗救灾,为民除害。这时,狐狸精偷走了天  相似文献   

16.
作家声音     
正王蒙自称对网络文学没有生疏感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对话"活动日前在佑圣寺十月文学院举行。由于83岁的著名作家王蒙到场,这场关于网络文学的对谈显得格外有趣味。"我对网络文学没有生疏感。"作为文化部原部长、著名的当代作家,王蒙一开嗓就亮明了态度。他透露,虽然网络文学的兴起是近些年的事,但网络文学经常涉及的题材,如武侠、玄幻等,他在年轻时就十分喜欢阅读此类小说,包括郑证因的《鹰爪王》、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白羽的《十二  相似文献   

17.
在“十七年”文学中,“红色传奇”小说是一个曾经产生过巨大社会反响的小说支脉。作为一种以意识形态言说为叙事宗旨的小说,“红色传奇”小说在作家(文化)结构、叙事理念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性。这些特异性影响了“红色传奇”小说的叙事建构,并由之产生了“红色传奇”小说意识形态的表述困境。  相似文献   

18.
追溯中国先锋文学的源头,我们会在鲁迅那里找到根源。鲁迅被认为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无论是从小说的结构、体裁,还是叙述视角上都具有先锋特征;鲁迅作品中对精神暴力的书写。对人性丑恶的揭示,都体现出了先锋文学的特质;鲁迅小说的先锋性是对传统文学的超越而非反叛,在鲁迅看来,文学就是要“为人生”的,所以他对先锋性的追求,也是为“立人”的目的服务的,这是鲁迅的先锋性与先锋文学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曹禺的一篇书评为研究对象,发现曹禺“抵抗”思想的谱系,讨论其如何发生、怎样建构、生产出何种意义诸问题,进而探究这些问题与曹禺的文学实践的互动关系,以此为据,重建抗战时期曹禺的文学与政治实践的历史图景,也指出了“俄苏”及其书写之于中国抗战文化史、文学史的隐而不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系列是其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其中的乡村书写是该系列小说的重要特色,体现了哈代关于英国乡村问题的深刻反思;不仅生动再现了当时英国乡村的真实状况,而且注入了哈代本人关于英国田园文学的独特思考和复杂态度:在看似描写田园风光、承袭英国田园书写传统的同时,解构了长期以来由想象和书写建构而成的“田园幻象”。在雷蒙·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研究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其他空间理论,探讨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乡村书写对英国田园幻象的三重解构:乡村“天堂”的颠覆,“阿卡迪亚”的幻灭,理想乡村住宅的“坍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