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泛的社会参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强力的安全治理、强大的国家政治影响力、飞跃的科技发展和经济成就改变了内地高校港籍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场景,并增进其国家认同感。建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加强历史教育交流,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推进科技合作及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我国的政治影响力与经济实力,以提高该群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三地高校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必不可少的一环。国家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来推动三地相互招生、联合培养、师生交流、文化交流、实习交流和创新创业交流,增进三地高校学生的相互理解、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从粤港澳高校学生交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厘清高校学生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完善粤港澳高校学生交流的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促进学生“双向交流”、丰富学生交流体系和加强高校学生文化认同等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应紧跟区域社会发展,主动作为.文章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提出要明确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领域,构建体现高校自身优势的符合大湾区发展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组建依靠自身专业学院、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名师的师资队伍,打造紧贴湾区市场、产教融合、注重品牌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5.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高校统一战线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能为湾区建设提供高端人才服务,增强党外高知群体凝聚力。通过明晰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在联系、地位及作用,挖掘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存在问题与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兴增长极的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三地发展基础各具特色,并且拥有国家意志、地方努力和市场逻辑三大组合优势,但也面临着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校科研与企业研发之间尚未叠加,三地历史文化隔阂不利于深层次交流等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应寻求国家意志和市场逻辑二元合一,构建政府—大学—企业协同机制,以人文湾区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深入部署。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毕业生是有创新能力和理想信念的青年才俊,应引导其进行乡村创业,从而缓解当前就业难的状况,推进乡村振兴迈向美好未来。对此,文章以行为公共政策为研究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大学生的乡村创业政策行为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大学生乡村创业行为效应的关键要素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大学生乡村创业政策感知变量、政策评价变量对大学生乡村创业政策行为效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大学生的乡村创业政策行为认知机制呈现出典型的政策评价部分中介效应;(3)政策目标群体是否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会影响政策感知对政策评价路径的作用。文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提升乡村振兴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大学生乡村创业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8.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下,广东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也跟着不断的提升。在创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封闭化、形式化、脱节化和碎片化等问题。要想使广东高校的创业教育得到良性发展,就要创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使其团队的内涵式培养得到不断的发展,注重引进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10.
黄小燕 《大学教育》2023,(10):99-10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当地的高校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产教融合途径愈来愈备受关注。文章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特点的基础上,挖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高校人才素养培养体制存在缺陷,企业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驱动力。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产教融合的途径,即确立“五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凸显产教融合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现状为基础,从语言、饮食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和理念等方面剖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内涵,提出既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又要兼顾多元文化的共存和融合,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建立一个丰富、多元、共同的文化认同内涵。同时,从手工技艺、美食技艺、文化艺术技艺、民俗技艺等四类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技艺传承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所面临的历史文化断层、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豪感,权威性和认可度,国际认同问题等方面的困境与挑战。传统技艺传承内在认同体系既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和承诺,也是对技艺创新和发展的信仰和追求。内在认同体系的过程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强化阶段、融合阶段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递进关系是渐进的,都会对内在认同体系产生影响和塑造。粤港澳大湾区可从政策制定和落实、市场机制、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方面着手,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以促进大湾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无论对国家经济还是对创业者都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现状,阐述其重要性,探析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过程存在的问题,基于科学性及高效性原则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子模型,并提出其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升级发展,迫切需要能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才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各高校必须及时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讨论区域产业发展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究高校开展专业结构调整的实施策略,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湾区高等院校间的合作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高校教育协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诸多契机的出现更是为大湾区高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合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改革需以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主导中心,教师带领高校学生共同进行高校创新技...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成世界级湾区的核心推动力,旧金山湾区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硕的成果,其发展路径和经验可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育工作的有力借鉴。通过梳理旧金山湾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个案,分析传统名校与新型高校人才培育的特点,提炼出它们在创新精神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服务链条部署和全球合作这四个维度塑造的"旧金山样本"。参照"旧金山样本"的四个维度,粤港澳湾区高校应发挥岭南文化的底蕴优势,弘扬粤商精神,培育"湾区意识";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建构一流的创新创业服务链条;通过多个层面的跨地域、多主体、跨校的广泛合作,形成合力,拓展三地学生的创业空间,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创新资源的流动,使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湾区发展的智慧动能。  相似文献   

16.
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方针,需要持续培养港澳青年爱国者,开展适合港澳青年特点的思政教育。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港澳籍大学生群体具备独特的培养优势,但也面临该群体思政教育基础薄弱,在内地难以适应相关教学课程,教育方法有待拓展和创新。内地高校会同政府部门实践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基本理论的架构下,构建适合港澳籍大学生国情教育的精准供给平台,为培养青年爱国者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区域整合是高等教育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分为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其在经历了内部整合向外部整合延伸的过程后,最终形成"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不仅取决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也是教育自身逻辑的使然。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实施阶段性的合作计划以及建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盟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进路。  相似文献   

18.
探索创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更好地为新疆输送思想和专业都合格的人才是内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本文结合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约束力的途径与策略,旨在实现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专利信息服务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专利信息用户群体的增加,及国家职能部门对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建设的重视,图书馆将在我国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的调研,分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现实需求,构建适用于高校使用的专利大数据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探讨面向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利信息服务发展策略,将把高校专利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粤港澳高校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但是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合作壁垒仍然存在,协同合作状态较为松散;实践平台建设有待优化,协同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探索,应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规划管理体制,优化协同合作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多元化平台,增强协同发展动力;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共同体,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