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粒观的构建是初中生学习化学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能力.初中生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普遍感到较难,尤其是"离子"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20项问题,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以实验探究引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以模型运用帮助学生搭建认知桥梁,以理论建立锻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微粒本身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微粒表征、符号表征、宏观表征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形成科学认识方式,构建微粒观.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避免内容空洞贫乏,忽视先前经验,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微粒观主要内容的归纳,揭示了微粒观对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苏教版《化学1》的专题1的教材内容、初中阶段微粒观的教学及高中对微粒观的学习要求,提出用微粒观引领专题1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微粒观,引导学生基于微观视角分析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4.
化学微粒观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以水为认识对象,设计活动、进行实验探究,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运用模拟动画、图片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微观的视角学习化学知识,为建构化学微粒观初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考古遗迹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科学的发掘也是对它的一种保护。以陶寺文化早期城址发掘为例,对田野考古发掘前需要的准备工作、如何布置探方、区分地层和编号、遗迹清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常见遗迹的清理方法以及发掘资料的整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于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田野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以“微粒间作用力”之《化学键》的课堂教学为例,从能量观和微粒观方面进行了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9.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资助育人工作越来越为各高校所重视.三峡大学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三大使者家乡行活动,将资助育人和实践育人融合对接,实现了资助+实践的育人共同体的建设,达到了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资助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互联互通,是立德树人、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有益彰显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定量分析等方法,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通过对学生已有微观知识的认识发展分析,在明确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认知障碍的基础上,渗透基于微粒观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物质的思维方法,促进其观念建构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盛莉 《广西教育》2023,(16):69-72
本文对建立微粒观的重要性及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为例,从情境体验、实验论证、模型认知、对比分析、梯度训练几个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由浅表思维到高阶思维的递进,在递进式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建立微粒观。  相似文献   

12.
13.
<正>教育的目的是“立己达人”,课改的目的是“培育新时代人才”。探寻适宜的教学路径让常态化课堂更加有效,是每个教师的教育理想。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在确保成绩优秀的前提下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发展。化学教育属于自然科学的学习,初高中的化学教师们正在积极探索符合课程改革导向的课堂模式,如“项目化学习” “探究性学习” “问题导向教学”,究其内蕴本质都是在单位时间内提升课堂深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升理解思维水平等知识建构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德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开展德育建设要从文化规律出发,利用文化因子,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整合功能。为此,应重估"灌输"在德育中的价值,发挥"灌输"对文化的自觉选择和价值定向作用。由于文化视野中的德育具有主体性、民族性、价值定向性、创新性等特质,"灌输"作为德育的手段,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所以,"灌输"在本质上与德育是契合的、适应的,在运用中要遵循德育的特性,以人为本,尊重道德主体,注重文化灌输,注重个人示范。  相似文献   

15.
以微粒观的建构为例,针对不同课型与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从观念整合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化学课程的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结合初高中学段知识学习的特点,联系衔接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基于微粒观的发展,通过"描述物质行为、预测物质性质、评价物质选择"等学习活动探究无土栽培营养液,探索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提出教学中应基于学科观念的建构,以认知发展为核心,让学生体验真实思考,以期提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和深化,实践的反主体性效应所凸显的全球问题已经逐渐唤醒人们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意识。反思实践活动的价值,合理规约实践活动,积极消解实践活动的价值张力,既是当代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价值指针,重建实践价值观,才能使人类摆脱实践反主体性效应不断凸现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8.
19.
以“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为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在课前进行自学,提前完成教材相关知识的传递,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讨论、解决疑惑,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以相应的习题进行巩固提高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