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物进化的历程”为例,探索发现为情境主线,建构模型为切入点,模型分析为把手,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尝试培养学生的建模、归纳、演绎、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证据建立模型,在模型基础之上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综合分析、推理论证,并从物理视角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本文以“引入参量法”为例,说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通过分析推理获得结论,并在类似模型应用中作出论证和质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论证式教学进行初高中课堂教学衔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建构概念后上升为生命观念。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例,说明开展初高中生物学衔接教学过程中,选择可延伸的整体化情境,创设初高中生物学衔接境脉,聚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构筑初高中生物学论证证据链,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循证活动,实现初高中衔接教学思维进阶,聚焦核心问题设计,回归初高中生物学学科思想。  相似文献   

4.
黄巍  林松 《中学生物学》2020,(2):12-14,17
1问题的提出:科学发展史与论证式教学的关系1958年,英国哲学家图尔敏(Toulmin)提出了论证研究的经典模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推理”和“论证”被引入课堂,论证式教学应运而生.基于科学发展史的论证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严谨的论证推理方式,学习科学家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运用生物学事实进行思维,利用实验证据和逻辑进行论证,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中,利用物理学科“光的色散实验”原理、化学学科萃取方法及数学模型,解决生物学问题。基于学科融合,以问题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实现科学概念的建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唐荷  刘静 《教学月刊》2024,(4):48-51
论证式教学以训练学生论证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历科学论证各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模型建构”“实验探究”等策略开展论证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基于探究和发现的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陈懋 《中学物理》2023,(6):26-28
科学思维是学习科学过程中形成的核心素养,“思考与讨论”是初中科学教材中的重要资源,本文基于“思考与讨论”栏目的内涵与特征,将“思考与讨论”栏目分为引导类、巩固类、总结类、应用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与比较、模型与建模、推理与论证、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证式教学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教学方式,TAP论证模型是论证式教学的常用模型。以“酶”的概念教学为例,从加工素材、创设问题、组建学习小组、论证模版的使用4个方面探讨了TAP论证模型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的梳理及论证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为例,将细胞膜相关科学史资源构建成完整的证据链,应用论证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理性探究与主动建构,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以单元主情境“人造细胞”为依托,创设本课时的具体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模型、概念模型和科学史材料等,促进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系统观等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模型与建模、论证等科学思维,使学生领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对人造细胞构想的实现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理性解释,完成重要概念“细胞内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的学习,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思维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建模活动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模的过程是思维与行为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建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主动建构实物与模型科学关联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的主动性;在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思考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有效性;在采用量化思考模式探寻科学原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一轮教育改革为背景,立足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的培养,以“中考复习电学串联动态电路分析”为例子,引导学生对电学动态变化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模拟实验是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探索出“三阶段五步骤”的模拟实验教学策略,即在“感性·具体”阶段,通过“模拟实验,捕获信息”和“处理信息,理解实验”,实现对操作模型及模拟实验的理解;在“思维·抽象”阶段,通过“搭建支架,思维抽象”和“探究原型,建构模型(概念)”,完成模型(概念)的初步建构;在“思维·具体”阶段,通过“应用迁移,反思升华”,加深并完善对模型(概念)的理解。依托上述策略,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抽象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实验探究和实验验证都是科学建模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理论验证、实验验证、应用推广、方法论提升的一系列环节体会科学建模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建模思维,并利用模型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建模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麦文喆 《广西教育》2022,(32):62-65
本文以教学“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为例,阐述以提升生命观念为目标的高中生物教学思路,认为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分析科学资料、组织观点论证、运用“模型与建模”方法、巧设认知冲突、设置创新作业和实施多元评价等方面设计科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以“电源和电流”教学为例,指向科学思维提升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真实具体的静电感应起电机与手电筒电路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分类,在理论探究与抽象思维中建立电源模型;通过理论探究和定性分析,推理得出通电线路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分析电路中形成电流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论证能力;通过科学推理,建构电流概念,通过实例探究,深度建构电流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质疑与论证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科学思维培养中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利用“旁栏思考”栏目渗透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基于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旁栏思考”栏目挖掘科学思维,通过把握重点,归纳概括;巧妙设疑,科学推理;敢于质疑,批判思维;发挥想象,建构模型等方式渗透科学思维。将科学思维的培养与生物学教学相融合,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图像解读为例,分析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轮单元复习为例,阐述了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发展学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建构“生物的呼吸作用”概念模型为例,通过提出问题、质疑方案、分析推理、完善概念、模型应用、迁移巩固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批判、论证、概括、演绎、创新等科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