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宇榕 《采.写.编》2023,(11):107-109
随着数字化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乡村网络文明建设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成为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虽然,国内许多地区都在积极推进乡村网络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协同乡民、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优化网络文化产业布局、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推动乡村网络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山水间的家》是一档体验式文旅探访节目,通过聚焦中国美丽乡村的不同图景,结合文化旅游与乡村传播的双重叙事架构,建构了差异化明显且丰富多样的美丽乡村形象,生动诠释了乡村在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生的壮美蝶变。本文从节目呈现的乡村景观、乡民形象和乡土风情等方面进行阐述,讲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形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邵沛  郑欣 《传媒观察》2023,(7):72-78
随着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色乡村作为特有的革命文化留存地,开始借助自身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本文基于对浙北地区“J红村”的实地调研,从空间的三重维度分析乡村空间中红色文化和乡土记忆的保存和传播状况。研究发现,作为景区的红色乡村与现实的生活乡村之间目前尚未实现充分的有机融合,走向精细化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进双重空间的融合,对村落的记忆存续和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景观化的外向特质使红色文化较难与乡村之间建立紧密的连接感,作为空间主体的乡民与土地的连接渐趋弱化,以此方式进行文化传承与记忆存续存在村民缺位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必须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和全民阅读,山东省平度市坚持文化先行,自2017年4月开始实施“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有效激发了乡民的阅读热情,培养了乡民的阅读习惯,打通了平度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一条乡村阅读的“平度模式”。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5.
徐红 《新闻世界》2011,(10):220-221
中国传统的乡村结构世代相传,乡民的乡土意识也亘古难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乡村社会也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经历着种种变迁,甚至衰落。但是仪式传播作为乡村社会价值规范、文化习俗传承重要的形式,在维系乡村社会独立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档案真实记录了乡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情况,是维护乡民利益和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对2009—2018年CNKI收录的乡村档案研究领域文献,从时间、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揭示乡村档案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提出进一步研究乡村档案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彦芳 《兰台世界》2017,(7):108-111
清末民初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相继进行教育改革,在乡村社会强力推行新学教育,然而新学堂却因与乡村社会有着种种不适应,一直未得到乡民的广泛认同,遭到乡民强烈抵制。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乡民强烈抵制新学并非完全因其保守、顽劣,而是追求、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表现,是对近代教育改革阙失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8.
雷兰芳 《图书馆杂志》2023,(1):72-78+98
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研究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活化,有助于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主要呈现样态,归纳出以人为本、供需契合、多元服务、赋能乡村等公共阅读空间活化要素。活化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必须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多方重视赋予“有位”,开展多元服务、优化供给内容、传承乡土文化等自身的积极“有为”,创设阅读环境、加强营销宣传和提升乡民阅读品位等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有味”,方能充分发挥乡村公共阅读空间职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进步,已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必要任务.新媒体数字传播能够丰富乡村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渠道、改善乡村文化的边缘化现状,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梳理了数字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分析新媒体数字传播对于乡村振兴的助...  相似文献   

10.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因此,十四五时期关于文化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建设,需要从管理逻辑转向治理逻辑,多主体协同供给进而优化供给结构,激活乡民主体性提高参与度和获得感,采用全媒体供给增强供给能力,全方位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俊华 《新闻传播》2010,(3):65-65,67
传统的乡村结构世代相传,乡民的乡土意识也亘古难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型媒体在农村的出现和应用,传统的乡村意义开始解构。本文拟以河南的东南部的传播现状为标本,论证乡村传播工具与乡村意义解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9,(3):62-69
《向往的生活》等乡村题材生活纪实型真人秀节目,将原本被边缘被忽视的"不可见的"小山村呈现在电视上,不同于都市空间也有异于真实乡村的媒介化乡村空间出现。它是地理空间加戏剧化想象的"异质性"空间,是被统治也反抗统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扩张,"异质性"空间的开放性、边缘性和他者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着都市文化霸权。但被资本裹挟的电视媒介,利用空间的意象生产、乡村空间商品化以及构建乡村空间城市符号展演场等手段,开启都市文化对乡村的收编。事实上,文化霸权通过"异质性"的媒介化乡村空间在具有共时性的社会空间中完成生产、利用和收编、融合的所有过程。最终,传统的农村空间结构、秩序、观念等被彻底改变,并纳入都市文化体系,成为受文化霸权支配的社会秩序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秦艳华  社洁 《中国编辑》2021,(11):11-15
数字时代,乡村公共结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等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和重构,乡村的媒介环境亦变得更为复杂,表现为资本驱使下的乡村文化异化,村落文化"脱域化"发展加大基层治理难度,乡村文化向心力、凝聚力趋于淡化,媒介信息逐渐沦为消费主义的工具,乡土文化生产传播陷入"信息茧房"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然要面对农民对于媒介...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大擂台》全媒体项目以独特视角聚焦乡村振兴,以综艺化形式呈现电视问政节目,以真人秀呈现外拍画面,以直播形式开展助农活动。用全媒体渠道传递广东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亮点,将宣传触角延伸到全社会,积极引导村民"唱主角",有效发挥主流媒体参与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传承、创新和发展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依靠连续八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民阅读战略.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是相互依存、相互依靠的关系,可以实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涵养乡村居民的文化底蕴,拓展乡村文化的传播渠道,传承乡村文化的精髓,丰富乡村文化的呈现载体.因此,要挖掘特色鲜明的乡村阅读资源,搭建乡村阅读融媒体平台,打造精品乡村文化阅读资源,延伸乡村文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齐头并进,达到"双赢"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冷利琴 《视听》2024,(1):122-125
从媒介情境论的理论来看,“黔韵说唱”系列短视频构建出农产品蓬勃发展的经济形象,传统朴实、生动有趣的文化形象,勤劳朴实、富有歌唱特色的乡民形象。该系列短视频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等价值意义,为媒体内容生产者书写乡村形象和传播乡村文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乡村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各类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作为其中的代表,从资源配置、服务模式、品牌形象、公益加持等方面合力形成个性化运营模式,其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书店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农家书屋与乡村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发展状况以及对乡村文化发展的作用,深入分析了农家书屋在振兴乡村文化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水平与覆盖率不高、缺乏人才、图书资源更新未能对接农民用户文化需求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家书屋+"的多元服务模式、提高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水平等助力乡村文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乡土社会,仪式是比较活跃、比较普遍的文化事象,它贯穿于乡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仪式不但是乡民传承俗信文化,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传播手段,而且,乡村仪式的展演过程也伴随着丰富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现象。遗憾的是,关于仪式传播的研究,一直被传播学者所忽视。  相似文献   

20.
田畅  袁智忠 《出版广角》2022,(24):82-86
乡村阅读是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从乡村阅读的现状出发,结合调研实际,以解决当前乡村阅读主体断层化、内容不够精细、阅读载体依赖的问题;思考文化主体缺失、老龄化、需求错位的阅读困境形成原因;紧抓住集体阅读意识、阵地阅读意识、责任阅读意识等乡村阅读培育导向,提出建立乡村带读机制、形成书影共读方式、挖掘地方性知识特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