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运用文献归纳、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阶段老龄化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积极老龄观已经初步形成,慢性病已经成为老年健康的重要威胁,老年人心理健康逐步成为第二焦点,体卫融合健康观更符合时代诉求。以体卫融合为切入口,从运行机理、构成要素、各要素的三维关系以及模式的实践进行探讨,构建体卫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最后得出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完善管理体制,为体卫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组织保障;加强人才培养,为体卫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专业人员保障;协调各方资源,为体卫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设施保障;创新治理机制,为体卫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行动途径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可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趋势下,关注与推进老年群体体卫融合供需适配机制的建构,不但对帮助老年群体预防疾病、促进健身康复,而且对进一步挖掘以体育推动老年群体社会化融入、提升自我认同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积极老龄观,对老年群体体卫融合供需适配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从历史视角看,我国的老龄化与体卫融合政策经过了渐进式调适的过程,在从健康到积极的老龄化理念,以及体育与卫生健康政策发展中,我国老年群体体卫融合程度、积极性等都得到了拓展;从社会视角看,老年群体体卫融合政策的建构与作用发挥应坚持情景式融合的内在逻辑,并表现为因时制宜、以老为本、主体协同;从发展视角看,在老龄化社会、数字化社会及现代化并行发展的时期,老年群体体卫融合供需适配应进行数字融合、异质性识别,以推动创生式、持续化的老年群体体卫融合政策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不断扩大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整合社区体育与卫生服务资源,满足慢性病人健康管理的需求,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社区体卫融合健康干预是改善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国基层社区体卫融合服务模式不能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需要,因此,体卫融合提升我国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服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析目前社区慢性病人群体卫融合健康服务现实困境,以及社区慢性病人群体卫融合智能健康服务的时代机遇,并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我国社区体卫融合健康服务的模式,以期为我国社区体卫融合健康服务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体育旅游企业负责人、体育旅游主管部门(体育局和文旅厅)及有关院校专家学者等三个群体为主要调查对象,从人才的现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入手,收集了大量真实详尽的一手资料,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行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构成多样、对口专业人才较少、总量不足且供给滞后于市场需求等问题;在岗位需求方面,市场营销、活动策划与执行等岗位人才缺口较大;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过宽以及人才缺乏实用性等。基于此,提出建议: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动,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促进浙江省体育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公益性与商业性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社区体育转型和健康管理服务落地亟需关注的研究论题。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AGIL模型”框架剖析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功能、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认为: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要基于优化老龄化背景下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运动健康服务、契合“体卫融合”发展的基层实践需要、实现社区运动健康促进的价值共创4种功能需要;现实困境主要集中在发展错位、制度失位、治理缺位和文化空位4个方面;研究进一步从经济、政治、治理共同体和文化4个视角出发,提出社区体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优化路径: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运动健康管理服务;完善“康体融合”制度设计,构建融合共治机制;明晰权责边界,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培育积极老龄观,提升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素养。  相似文献   

6.
王芳  陈诚 《当代体育科技》2023,(34):116-1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CDIO理念,从构建新型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建设4个方面,来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逐年攀升的背景下,从1995年至今,国家相继颁布体医结合、体医融合和体卫融合相关政策文件,体医结合、体医融合和体卫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产物,体医结合是雏形阶段,体医融合是发展阶段,体卫融合是成熟阶段。体卫融合是全方位多层面的融合,是体医融合范畴的扩大和融合深度的进阶,彰显了全民主动科学运动促健康养生意识的转变,体现了健康关口前移,更是“Exercise is Medicine”理念的升华和再创造,是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究健康中国视角下体医融合实践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体医融合政策和制度逐步健全、机制和平台不断完善、推进路径和模式逐渐清晰。面临的问题:重医轻防,重“治已病”轻“防未病”;基层薄弱,向社区、家庭延伸不充分;结构失衡,地区、城乡和人群间发展不均衡;范式单一,中国特色彰显不足;技术滞后,数字智慧程度偏低。展望:预防为主,从“医”向“卫”转变;强化基层,推动依托社区和家庭的延伸服务;统筹兼顾,促进地区、城乡和人群间均衡化发展;范式多元,以传统体育和传统医学融合的典范为启发;数智赋能,研发体医数字化产品。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太极拳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高等院校太极拳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等院校应承担起太极拳人才培养的重任,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完善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来源,提高生源质量;扩大国际交流,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技术、深厚理论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太极拳人才,为太极拳的普及、发展及“文化走出”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高师美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坚持以师范教育为核心,培养普通美术教育人才为目标,转变单科专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创造教育为核心,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深化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是应对未来疾病防控的全新趋势,更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研究认为:依据体育和医疗卫生在健康促进方面的服务侧重点,厘清了处于健康状态时需要以“体育为主、医卫为辅”的主动性预防,亚健康状态时需要“体育与医卫相互调整”的协调性预防或“医卫治疗、体育调节”的沟通性防治,以及不健康状态时需要以“医卫治疗为主、体育康复为辅”的通力配合的体卫融合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体卫融合的价值使命,即把握健康促进新认知、应对慢性疾病防控新变化、转变医疗卫生新角色、肩负体育责任新使命。  相似文献   

12.
以体教融合政策为导向,对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开展系统研究。针对当前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融合深度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单一、竞训非均衡发展和后备人才流动不足等问题,提出强化发展目标,促进融合共生;激发行业活力,拓宽培养路径;明确竞训协同,促进均衡发展;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等对策,以期促进冰壶运动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推动建立主体多元的冰壶运动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个案法。研究认为,我国高素质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匮乏,培养工作中存在着学科理论建设落后;培养知识的结构体系不合理;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难以满足产业需求;多元的培养途径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提出设立长短期相结合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结构、积极拓展多种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更新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生命健康共同体视域分析我国社区“体卫融合”的供给逻辑、发展困境以及推进策略。供给逻辑:“强支持”是先决条件、“多要素”是充分条件、“高创新”是发展动力、“全链条”是实施保障。发展困境: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保障制度缺失、内循环不足引发供需结构性失衡、创新驱动不足引发供给机制障碍、链式化关系缺失导致“体卫融合”与生命健康共同体断层。推进策略:筑牢区域共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创建供求结构平衡的智慧化服务平台、创新驱动多要素融合的供给机制、建立协调发展的链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本文对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体医融合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存在体医融合政策法规缺失、体育与医疗部门协作不足、专业体医人才缺失等问题。为了深化体医融合发展,建议:增加政府的主导性,完善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完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一体化体医融合体系;构建“分层管理”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健康处方库的建设等。以此构建体医融合实施路径,推动体医融合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职体育教育是培养高素养体育应用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教育阶段,通过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的中职体育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深化体教融合是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立足于新时代体育事业转型发展要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推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发展瓶颈,在树立体教协同育人、多元开放融合的现代化治理理念基础上,研究建议从目标、资源、措施的一体化融合上改革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笔者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指出必须以服务为宗旨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育人方针举措,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合格人才,以学生为根本注重教师角色转变,并思考与体会对机电类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模式,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量合格技术技能型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订单式"培养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岗位群或技能性领域,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素质、职业素养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尤其在旅游管理专业方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在体教融合政策背景下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征、困境与路径进行研究。结论: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征转变显著,主要表现在从单一追求竞技体育成绩向全面发展培养方式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制度创新驱动培养转变、从服务国家的单一价值向满足社会需要的多元价值结构转变。该政策的出台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主动融入教育的内生动力亟待优化,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结构还未形成,竞技体育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后备人才与学校体育组织培养不协调等问题。亟需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赛体系,发挥服务社会的多元价值、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组织结构,构建教育、体育与社会共同培养体系、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培育能力均衡协调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