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秀芹 《教师》2023,(4):39-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强调要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新态势。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现状,并从“以课标理念为方向标,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学情为立足点,设计教学活动”“以学习成效为主抓手,实施多元评价”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新态势的教学策略,以期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教育阶段大力提倡的指导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凸显学生本位、提升课程品质、聚合教学目标等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连贯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将“教—学—评”一体化贯彻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重视教学、教评、学评的层次性设计.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度探究了“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冯洁珏 《新教师》2023,(3):30-33
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语文阅读课堂,先要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系统,再建构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语文阅读课堂的进阶框架,以框架为坐标,遵循课标精神,吃透编者意图,结合学情,开发、设计单元阅读教学目标及嵌入教学的表现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廖秋香 《新教师》2023,(2):76-77
<正>“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基于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资源的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从单元话题的整体角度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和实施教学活动。下面,笔者以外研版六年级下册Module 10这一单元内容为例,谈谈如何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指导设计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5.
杨晓侠 《英语教师》2024,(4):127-130
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认为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课中,通过教师制订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巧妙、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高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制订形式多样、具有反馈实效的评价机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与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深刻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做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是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与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在提高目标的操作性中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其次要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再次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到教学设计全过程,实现目标与任务、教学与评价的协同一致,落实学业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推进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是指教师围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设计并开展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相一致的有效教学,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监测教和学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以评促学,形成“教—学—评”一体化学科育人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并探索在具体课时中的教学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近年来课堂改革提出的新概念。学历案是体现这一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技术。以初中人物描写分析讲评课学历案为例,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设计解决方案,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静慧 《福建教育》2023,(39):47-50
在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评一体化”成为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是为了明确教、学、评的关系,促使这三大要素从对立走向统一,形成一种动态的育人模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目标统领下进行整体性设计;学习过程中,思维可视化方法是促使三要素协同运作的重要载体,凸显评价的学习性功能和诊断性功能的统一,是“教—学—评”趋于一体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李旭翔 《教师》2023,(29):36-38
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作者首先论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应用意义及理论基础。最后,文章作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确切目标、贯穿应用教学评价、丰富评价主体等方式推进“教—学—评”一体化,以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之间建立了关联,将评价镶嵌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与评价、学习与评价不再孤立,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监控并反馈“教”与“学”的活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文章通过剖析部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等要素相互之间脱节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以具体任务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解放传统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评价,也在评价中教学,让学生在“教”与“评”中有效学习,实现全面发展。文章细说“教—学—评”一体化,探究其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点,助推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曹慧娜 《新教师》2023,(3):41-43
“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需要在研读新课标与文本,提炼单元大观念的基础上,立足学生主体,确定单元与课时目标,明确评价任务,在课堂上实施英语活动观,使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14.
俞珠珠 《考试周刊》2024,(21):69-73
“双减”政策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为了在“双减”背景下组织更加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并选择更加恰当的教学模式,而“教—学—评一体化”无疑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因此,笔者着眼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观察,并从相关文献资料中获得了一些与“教—学—评一体化”有关的理论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及在“双减”背景下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由任务驱动学习,将评价植入学习活动,监测教与学的过程,达到以评促教、以评带学的目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情境和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探寻合适的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标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旨在通过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相融合,以评价促教学、促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冯少民 《英语教师》2022,(23):123-126
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结合北京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7 I want to be a teacher,探讨“教—学—评”一体化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路径,即研读语篇内容,确定单元目标;基于单元目标,逆向设计活动;设计多元评价,促进目标达成。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全人发展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素养视域下语文课程实施的“教—学—评”一体化评价建议,这意味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将是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之态。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价值、现实困境、实施要义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原则和策略,旨在明晰课标理念落实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新课标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为此,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更需要以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也让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优化个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评一体化是超越教学、学习和评价分裂的有效途径之一。聚焦高中英语学科开展语法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需要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评过程中根据不同环节教—学—评内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方式,并综合运用坚持目标导向作用、开展师生共同研究和营造平等对话氛围等实施策略,促进教—学—评目标的最终达成。相关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