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久湘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2-124
阜阳汉简《诗经》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随葬的遗物,其残简尚存长短不一的简片170余条,其字体为隶书。对其残存字中的异体字加以清理,共得异体字17个,共出现31次,占总篇幅的2.61%。主要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为依据,对这些异体字加以分析,指出孰正孰俗,多少能揭示出异体字产生的根源,反映当时人们书写汉字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作为《诗》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经》研究具有不同于之前及之后的《诗经》研究的独特之处。这主要表现为:反拨《诗经》的经学性质,确立起文学本位原则,并展开对《诗经》的文学和史料价值的探究;研究局面新旧杂陈,以新为主;研究视野大气开阔;研究态势急剧变动;研究方法自觉、创新;学术思维存在绝对片面的偏颇。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新释读并注解了斯坦因1913—1915年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敦煌汉简《风雨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形式、作者、题名、抄写者、创作年代、抄写时间以及风俗地理诸问题。认为《风雨诗》是八言八句的骚体诗,其中所缺"兮"字为抄者所省。作者应是汉陇西、天水或安定郡的郡守,按后来制题的惯例,诗当题作《陇西太守××歌》、《天水太守××歌》或者《安定太守××歌》,其抄写者为T.ⅩⅫ.d中的烽率。《风雨诗》应创作于东汉时期,抄写则当在汉光武帝建武廿三年至汉明帝永平十年这廿年的时间内。《风雨诗》写的是一场大风雨给陇西、天水、安定三郡地区人民带来的洪水灾难,考其风俗地理,更可了解当地自然状况和水患背景,而知此次水患人民受灾之深。  相似文献   

4.
1977年出土的阜阳汉简,有竹简、木简、木牍;内容丰富,有《苍颉篇》、《诗经》、《周易》、《年表》等。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经过近三十年的整理研究已取得了成果。但从其文献价值上来看,还显得很不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教师,薪火相传,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诗经》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今存者仅有孔颖达《毛诗正义》、陆德明《毛诗音义》、成伯瑜《毛诗指说》、贾岛《二南密旨》等四部。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传授给学生,薪火相传,文脉赓续,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是《诗经》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诗经》所开创的现实精神与比兴艺术优良文学传统,直接滋养了唐诗"丰神情韵"的思想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安大简《诗经》的篇次排序问题主要集中在“侯”风之上,研究者或以为“侯”风为《王风》;或以为《魏》与《唐》产生置误;或以为《侯》为晋诗;或以为《侯》与魏文侯有关等。文本性质方面,既有将其看作战国时期乐歌的歌辞选本的,也有将其视为书写本的。梳理以上各种观点,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具体辨析,认为无论是“侯”风问题,还是文本性质问题,每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难以形成定论,有待于学界进一步开展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本的详细解读,指出《诗经·关雎》的文本结构与礼法的建构紧密相连。首章以雎鸠象征阴阳结合的欲望冲动起兴;君子虽有感于此,终止步于琴瑟钟鼓所代表的礼乐世界。而参差不齐的荇菜经人类的挑选后终从自然的杂乱走向庙堂庶物的齐整,象征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同时也隐现着礼乐化身的淑女形象。这一过程对君子当有深切的触动,其情感也从爱欲中的混乱,转向礼乐下的节制温和,终以礼乐与窈窕淑女相待,《关雎》文本的礼乐精神由此走向极致。新出土古代文献《孔子诗论》所言"《关雎》之改"及"色喻于礼",也暗示文本中的情感应经历了一个转变,终止步于礼乐。  相似文献   

9.
本从《诗经》中的采诗出发,根据所采植物的功用,把它们大致分为思念之物、祈子之物、祭祀之物三种,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分析,从攀术、化、社会、心理等角度对《诗经》采兴象之本义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颁行年代进行了再次探讨,认为汉二年时,萧何并未制定汉律,而《二年律令》中诸律如:《贼律》、《置吏律》、《行书律》、《金布律》、《史律》、《傅律》等律的颁行年代也均不为汉二年,因此推断《二年律令》中的“二年”当为吕后二年。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汉语文学创作的第一座里程碑,由《诗经》产生的大量成语在今天都为人们所广泛使用。这些成语构词精巧、音韵优美、内涵丰富、风格典雅,在修辞格的运用、重言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典雅化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多样的风格特色,积淀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语言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诗经》对当代文学评论、诗歌、小说创作的多方面影响,从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典文学对当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对于《诗经》及《诗经》研究的论述虽然没有严密的系统,但确可视为“诗经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分《诗经》为“南、风、雅、颂”四体,并分别作了详细的解释;他将《诗经》作为研究周史的重要史料,并认为通过《诗经》研究可以寻绎当时中华民族的心态与生存状态;他从学术史家的高度,对诗经学史进行了论述;在《诗经》的文学研究方面,他也有独到见解。综而观之,梁启超在《诗经》研究方面所做的除塞拓通的工作为后人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天地。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专书词类研究原则与方法,对《敦煌汉简》中的助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搜集和整理,并按其在句中的语义特征进行分类,共总结和整理出虚词14个,出现408次。其中表意愿类的4个,出现178次;表可能类的7个,出现119次;表事理类的3个,出现111次。试分类解释这些助动词。  相似文献   

15.
黄典诚教授《诗经通译新诠》,在《诗经》的普及与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力甚深的新,此本着《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从对《诗经》原的校勘,句读,章句的分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依据,与黄典诚教授商兑。  相似文献   

16.
该文就不同《诗经》分类形式的具体内容和分类依据作了一定的整理和概括,以《诗经》现代分类(以《分类诗经》作代表)为突破点,对《诗经》的文学阐释表达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诗》本与今传《诗经》本是什么关系,今本《诗经》是否为先秦时孔子删定之旧本,这是学术界迄今仍有争论的问题。本以上博简《孔子诗论》为主要依据,并.结合传世献及其他考古发现,得出先秦《诗》本与今本《诗经》不同,今本《诗经》成于汉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扬之水近年基于"名物新证"的《诗经》研究方法在学界产生了相当影响。由《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两部著作,可以看出扬之水研究中继承的前人观点主要为"《诗经》反映社会背景""《国风》非出于民间"及"《诗经》内容与周代礼制息息相关"三点。在研究方法上,扬之水采用考古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但也并未忽视文学性考察,这是其研究长处所在,而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则与过于零散琐碎、不成系统等"名物新证"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朱玲 《文教资料》2011,(34):4-5
《诗经》时代的社会政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变化,纯粹的繁衍后代的目的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成分。女性的淑人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形体上的美貌,更是内在的真善关和一种独特的神韵;而男性之美不仅体现在孔武有力的外在.而且体现在美好品质的展现。这种对美的认识对今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