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智能背景下,发展数字农业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现阶段,农村地区在发展数字农业的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对数字技术接受程度不高、数字技术投入成本过高等难题。鉴于此,文章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受到更多关注,迫切需要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态势进行辩证、系统的梳理。基于文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形成了关注热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健康发展要关注三点:明确应用目的,规避技术风险;提升理性认知,规范实践应用;逐级开展实践,产生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当前的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精准的乡村教育供给,提高开放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效能是现实所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建设数字化乡村教育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开放大学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设计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方案;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联动机制;加强开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开放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教育线上线下对接;开放大学积极建设“乡村振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开放大学赋能我国乡村教育振兴可持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选择。人工智能作为“手段”之利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目的”之需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融合的逻辑基础。同时,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在乡村教育振兴中存在着乡村教育精神空虚、乡村教育文化遮蔽、乡村教育特色丢失等方面的使用限度。应从智慧助推育人本质的回归,技术借力乡土文化的传承,智能推动异质发展的促进等方面加强乡村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教育均衡发展再到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乡村教育受到了质量之变与质量之不变的矛盾影响。农村地区教育经费、学校、师资的改善和城乡教育发展差异、趋势、结构的不变对立运动,容易让人们陷于城乡教育二元对立思维,表现在城本抑或农本的价值困惑、外援抑或内生的路径依赖、疏离伴随互联的时空变局三方面,这些二元对立限制了乡村教育发展并进一步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通路。基于此,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在价值上破除二元对立思维、策略上强化城乡一体格局、时空上促进技术赋能学习内核,让乡村教育回归乡村和教育本身,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显著,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得到推广。纵观老年教育的开展情况,老年教育在城市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农村地区则面临着不少阻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攻克制约其发展的难题及困境,寻求实现乡村振兴和老年教育发展的耦合,为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本文将结合当前农村老年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困境,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农村老年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在于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小规模学校作为服务偏远地区儿童的不可替代的教育载体,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H县19所小学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小规模学校仍面临小规模学校数量骤减,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部分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仍需改善;优质师资匮乏,乡村教育振兴缺乏人力资源保障,等等发展困境。究其生成机制,为城市化办学导向、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家庭教育选择行为、教职人员认知偏差等的综合结果。基于此,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构建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化乡村小规模学校;重振家庭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健全动力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可实现小规模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振兴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阅读作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正面临诸多挑战,成为了制约乡村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之下,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借助智能技术搭建乡村教师智慧阅读平台,有助于拓宽阅读之路,撬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学习研究,促进乡村教师深度学习;延展发展环境,重塑乡村教师成长空间;优化学习生态,重构乡村教育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教育是我国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块“短板”。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办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条件弱质化、教师人才流失化的现实困境,国家和学校不仅需要完善顶层设计,高效配置资源,以落实农村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权利,而且需要构建人的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各项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还应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重视以城促乡,实行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以改变乡村被边缘化的困境,进而为寻求农村教育变革、振兴乡村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必然趋势。探究当前中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路径,将有效深化国内教育改革。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发现主要挑战和困难存在于技术应用、教师教育培训和教学模式创新三个层面。针对以上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企图为中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发展,各地情况大不相同。本文以陕南安康部分乡镇为例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社区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乡村振兴下社区教育要强化乡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强化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及强化社区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育全面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而教师是最关键要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教师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经历了救济式、输血式、精准、巩固拓展等四个阶段,其逻辑理路是:始终聚焦社会公平,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始终关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始终聚焦乡村振兴,凸显教师教育主体职能;始终聚焦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强化教师作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的职能。新时代,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始终把乡村教师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立足高质量教育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情怀;坚持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优质均衡;坚持挖掘内生动力,增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能力,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易平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113-114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教育是关键。推进乡村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生命教育,服务乡村建设;让乡村人民享受优质的教育,培养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关爱乡村,为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进行综述,形成如下基本认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乡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其实现需要更新发展理念、秉持系统思维、解决供需矛盾。在学生发展层面,既要注重提升乡村学生学业能力,又要关照乡村学生精神世界,实现乡村学生生命整全发展;在教师队伍层面,要解决教师流动问题,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完善师资配置政策,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在课程层面,要秉持在地化教育理念,注重乡土文化传承,实现乡村学校课程创新;在教学层面,要注重技术赋能和学校治理改进,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基层干部是党的农村工作政策贯彻执行者,也是农村建设发展的组织者。当前,虽然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因此要进一步采取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壮大教育队伍、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制度建设等建议,能够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凝聚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土教材作为乡村教育的核心元素,对助力乡村振兴有着弘扬文化、认同乡土、热爱乡邦三重价值。打破单一、孤立的视角,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由生物因子与环境因子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乡土教材生态系统,并阐述了其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审视乡土教材生态系统现状,存在着生产失序、乡土文化难以弘扬;消费不充分、乡土认同欠佳;评价不健全、乡邦之爱受困的问题,并提出了找准生态位,恢复乡土教材生产秩序;消解限定作用、提高乡土教材消费质量;依据边缘效应、建立乡土教材评价体系的可行之策,以推动乡土教材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乡村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背景下学习型乡村建设是赋能乡村人力资源集聚的必然选择、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举措、涵养乡风文明和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及实现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必经之途。目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和全过程学习的学习型乡村建设无论在思想认识、运作机制还是在合作意识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建设学习型乡村须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加快学习共同体建设,培育乡村学习愿景;加大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多元协同建设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首先就要解决农民的问题,而教育又是推动农民教育与综合素质提升的直接手段,只有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村发展走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遇,推动了农村教育的转型。在此大背景下,农村中学开展教学需要认识到尚且存在的限制条件,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的改进措施。数学作为中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现状中仍然存在教学短板,作为农村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分析存在问题的表现以及原因,重点改善农村的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升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本文从教育理念、乡村振兴的要求、教育方式以及内容上深入分析高职旅游教育在乡村振兴理念下的发展现状,并从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角度,将乡村振兴理念融入教学: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方式提升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鼓励学生深入各大乡村旅游景点,通过实际观察和感受,增加其实践体验,以促进当地经济与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