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多种先进技术而成的元宇宙开启了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平行空间,成为教育虚拟社区转段升级的创新突变奇点,即从二维社区平台转向三维教育虚拟社区。然而,元宇宙在为教育虚拟社区变革创设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某些潜在的伦理风险。基于此,文章首先阐释了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价值,包括时空拓展驱动学习增效、具身沉浸解蔽学习者身心状态、虚实融通增强知识内化等。之后,文章分析了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交往理性下人与“他者”的博弈、心流体验下学习者沉浸与沉沦的对垒、虚实场域交融下学习者认知与行为的错位、技术促逼下人与物的较量。最后,文章针对这些伦理风险,从主体间交往、自我觉醒、虚实共生、技术向善等维度提出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伦理风险的消解路径。对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进行伦理审视,可有效规避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可能带来的潜在伦理风险,保障元宇宙赋能的教育虚拟社区价值取向公平、合理,并促进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德性复归。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是通过多项新兴技术融合所创造的可与现实世界平行运行并融合的虚拟网络世界。元宇宙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全面升级,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价值意蕴层面,具有催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维,优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话语,实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环境优化,促进教育资源分布均衡,优化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战略意义和深厚潜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联合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积极利用元宇宙技术赋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引导灌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路径;利用元宇宙技术优势发挥仪式教育的“沉浸式”育人效果。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舆情监测数据,对不良信息来源实时检测处理,必要时采用法律手段,从而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导权,铸魂大学生政治信仰与国家安全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进阶形态。元宇宙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数智技术迭代聚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形塑。元宇宙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输出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场域和新模式的价值功能。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包括:强化规范元宇宙中意识形态行为,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实现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互融和有效衔接;依托虚拟与现实“双线”协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新空间,其沉浸性、交互性、融合性和共创性特征将赋能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态变革。元宇宙将会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场域、形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样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心理。元宇宙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场景从“技术在场”到“具身体验”;学习过程从“算法推荐”到“个性学习”;学习资源从“虚拟数字”到“数智技术”;学习评价从“知识掌握”到“成长认证”。元宇宙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应规避数字成瘾、技术至上和数据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的兴起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和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元宇宙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一经出场,因其所具有的虚拟现实性、具身体验性、交互感知性、教学创意性等特性,促成了思政课教学空间转换的迭代升级,推动了虚实结合式的教与学、沉浸互动式的教与学、人机融合式的教与学、创意探索式的教与学,生成了教师与学生身份认知的新逻辑。教师主导作用由空间主导转向建构主导、由权威主导转向对话主导、由单一主导转向双向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由现实主体转向网络主体、由接受主体转向参与主体、由受教主体转向生活?主体。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元宇宙”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元宇宙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桥梁。“教育元宇宙”赋能阅读教学,具有交互性、沉浸性、体验性、开放性等关键特征。具体而言,以数据为支撑,以线上线下的交互为支点,构建“云上资源库”,沉浸阅读;开设“云上畅聊吧”,交互阅读;开辟“云上体验场”,共享阅读,让学生成为自主的信息搜集者、阅读信息的重组者,得到阅读素养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虚实交融的新型互联网应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场所和高等教育必须争取的网络新阵地。“元世代”人群有追求社交认同、追求精神感受、愿意为虚拟产品付费等特点,元宇宙空间的教育场景将发生深刻改变,参与者在虚拟空间中自发形成与真实世界相独立的话语体系,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都可能发生重释、重构与重塑,为此,要实现从单向传导到多维立体、从有限空间到无限场景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必须用“宇宙般多”的内容去建构一个虚实相融的新空间。元宇宙中的内容生产已经成为一个公共问题,而内容生产者的生产境况及其行动环境需要特别引起关注。从数字化进程看,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数字界面的多样化特别是社会化工具赋能数字生产共同培养了自然人和人工智能“类人”两类内容生产者,形成了新的内容生产者结构。元宇宙中的内容生产者面临新的生产空间,主要采用数字劳动生产“作品”,流量替代价格成为评价“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元宇宙中,新数字工具的使用、用户生产机制、平台生产与场景生产的融合共同打造了复杂的新的生产关系。元宇宙中的内容生产、空间生产、空间政治和政治空间的复杂性带来了各种冲击。在元宇宙这一独特的空间中,内容生产者是行动者,对元宇宙新空间的冲击最为敏感,特别容易步入算法沼泽、失信沼泽和隐私沼泽。元宇宙中的内容生产需要防止和回避“沼泽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元宇宙提供的交互技术、虚实融合等技术为课程的情境创设“赋能”,使学习者的课程情境超出物理时空的限制,为未来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情境创设依托具身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生成主义知识观等,对学习者的具身认知、情境学习、创造生成而言意蕴深厚。由此,职业教育课程观亦将发生转变与重构:从离身认知走向具身认知、从脱境学习走向情境学习、从表征主义走向生成主义。依托元宇宙,职业教育的课程实践路径也将从教学、实训、环境、评价等方面得以赋能。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作为虚实融合与交织的社会应用形态,是互联网时代的又一技术创新,为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元宇宙赋能图书馆的技术基础内容包括接入类、构建类、映射类、应用类技术。基于此,元宇宙赋能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虚拟服务空间、提供虚拟资源与服务、重构智慧管理体系。通过提供知识服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分析,对元宇宙赋能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元宇宙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传统在线职业教育所固有的“离身化”弊病将得到“具身化”医治的可能。传统在线职业教育面临的离身困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的“强心弱身”困境、教育活动的“强身弱心”困境、教育评价的“身心分离”困境。在元宇宙赋能在线职业教育具身化转型的技术功效方面,学习分析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内容从“机械固化”转向“智能整合”;沉浸式交互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活动从“无心之劳”转向“有心之动”;数字孪生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评价从“身心分评”转向“具身预演”。为实现具身化在线职业教育,需围绕元宇宙场景中的在线职业教育内容、在线职业教育活动、在线职业教育评价,探索“元宇宙+在线职业教育”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具有虚实融合、技术集成、去中心化等特征。元宇宙与教育的结合,促进教育场域向更广的时空开放,教育范式向更深的层次转换,教育主体向更高的标准发展。为此,要科学合理地认识元宇宙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把准元宇宙赋能教育的契合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为教育变革拓展新的思路。即重塑教育场景,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重组教育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一体耦合;重建教育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契合;重构教育评价,实现数据与证据的科学整合。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勾勒出数字化的生存图景,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元宇宙赋能职业教育将形塑虚实相生的课堂教学空间、创新人机协同的产教融合网络、搭建全景真实的实习实训平台。元宇宙赋能职业教育的应用机理体现在理念层上彰显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目标层内数字孪生反哺学生智识生成、场域层中打造多元数字联动职教环境。就实践路径而言,元宇宙赋能职业教育应完善育人目标,培养新时代“大国数字工匠”;创新教学样态,开发虚实联结的混合教学模式;创设实践环境,构建智能化特色职业教育体系;防范潜在风险,共享职业教育元宇宙生态福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系列现代化技术的综合集成的元宇宙,更新在线教育的技术手段,创设超现实、高沉浸的虚拟化数字空间以拓展在线教育的学习场域,深化在线教育的学习体验,创生虚实交互的学习模式,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具身认知与分布式认知,促进学生在情境中的深度学习,构建深度沉浸的学习空间,融合人脑与机器脑的交互学习,为在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元宇宙发展势头迅猛固然可喜,但教育教学的本质是育人而非炫技,若要元宇宙长久赋能在线教育的良性发展,需规训虚拟社区的数据伦理,厘清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警惕学习者“虚拟成瘾”,超越技术的工具理性和教育的功利价值,强化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伦理,把科技力量控制在道德范围内,规避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保证技术赋能下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公平、合理,追寻在线教育的德性复归。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时代的来临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从挑战来说,元宇宙带来了虚实相融的宇宙新疆域,肉身人、化身人、数据人和机器人的多元主体,全数据化的认知新方式以及边界、自由、隐私等新风险,使得传统的许多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可能失效。从机遇来说,元宇宙可以极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开拓实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新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从经验范式向实证范式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元宇宙赋能中小学教育是在强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所构建而成的新时代信息化教育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中小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物质空间的约束,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可以在虚实结合的双重空间进行灵活转换,能够在为中小学教育重构教育思维的同时强化教学韧性,并进一步整合学校与社会等多方的教育资源。然而,由于目前教育学界的元宇宙赋能仍处于探索阶段,为进一步深化元宇宙赋能中小学教育,仍需从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作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将引发人类生存方式的时代变革,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向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契机与现实可能。元宇宙时代的来临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而言,既蕴含着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具体来说,元宇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新的情景构造、新的研究范式、新的教学方法,也衍生了数字异化、自我认知、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技术支撑等方面的现实挑战,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积极应对,借助元宇宙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质赋能。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虚实融合的教育场域,以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等赋能网络思政教育,为网络思政教育方式变革、范式发展及教育主体思维方式转变提供新方向。然而,元宇宙在赋能提效的同时带来诸多问题,技术理性、信息茧房等内源性风险和多元文化冲击等外发性风险交织,对网络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把握元宇宙赋能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在机理,警惕元宇宙带来各种风险挑战,并利用各项新兴技术推动网络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元宇宙通过虚实融合的数字交往深度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的同时也面临着虚实融合衍生“去具象化”、圈群闭合衍生“去权威化”、交往耦合衍生“去中心化”等挑战。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包括:利用数字替身技术实现多场景共在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仿真实践,提升个体创造力;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共情体验,强化教育价值引领。该过程存在诸多挑战,要坚持理论灌输、人文关怀和伦理逻辑,有效规避技术风险,推动元宇宙嵌入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从技术角度看,元宇宙是新一代人工智能、VR/AR/MR/XR、区块链、新一代通信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规模化统合[1],通过构造“一个与自然宇宙相映射但又能给人提供自由创造空间的数字虚拟宇宙”[2],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集成VR、XR、AI的元宇宙技术赋予了教育虚实深度融合、沉浸式交互的能力,将教育引入了教育元宇宙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