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达先生的“施受同辞”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同一个词兼有主动和被动两种用法,这属于语法范畴;二是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与和接受两个对立的义项,这属于词汇范畴。“施受同辞”应限于词汇范畴,且应在同一历史平面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揭示了“反训”说自身存在的问题 ,进而通过对郭璞所针对的训释材料及郭璞在注释中阐明的观点的分析 ,指出“反训”是对郭璞原意的误会和曲解。“反训”说所面对的是正反同词现象。正反同词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辩证思维观念、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其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省科教工作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 ,科教工作者群体的身体健康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科教工作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他们所承担的工作负荷之间形成很大的反差 ,平均工作时间长 ,身体健康状况差 ,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职业性咽炎等疾病严重威胁着科教工作者的身体健康。根据调查结果 ,提出改善科教工作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反训是一个训诂术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应该解释为“香”。古代诗词中有极少数词语要反训,即从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否则就会与作者的原意相悖。如高中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揭示了“反训”说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对郭璞所针对的训释材料及郭璞在注释中阐明的观点的分析,指出“反训”是对郭璞原意的误会和曲解,“反训”说所面对的是正反同词现象,正反同词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辩证思维观念,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其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置于“动词”前的“见”字,有两类情况:第一类,受事主语句用“见”例,用 A 表示施事者,R 表示受事者,V 表示行为动作,则为“R 见 V(于 A)”式:①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②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相似文献   

7.
反训成因论     
本文从词义的分化、引申、假借、相互感应和词的使动用法等方面,探讨了反训的成因,并认为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语言上的客观体现。  相似文献   

8.
赵苇杭 《学语文》2008,(1):44-44
反训是个训诂学术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有些词在古代含有正反两义,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古代诗文中有些词语需要反训,即从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否则就会导致对整句话乃至整首诗理解的偏差甚至错误,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旨趣也会变得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汉语中的反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训,指“正反同辞”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不少词常用来表示相反或相对的两项意义而形成反训.如“乱”有紊乱和治理二义.“乞”有乞求和给予二义.“受”有给予和接受二义.我们把这种义兼正反的词称为反训词.古代汉语中的反训词,据笔者汇集约有两百多个.关于反训的性质、特点、成因、类型及古书中常见反训词的考释,笔者已作详细论说,此不赘述.那么,现代汉语中有无反训词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前辈及同行.  相似文献   

10.
近来谈反训的文章称反训即反义同词。“反训”是训诂学术语,训诂学与文字学,音韵学构成传统的小学。“反义同词”是基于现代语言学的新提法。既然小学不同于语言学、训诂学不同于语义学,术语对科学体系的依存性告诉我们,反训也很难与反义同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对“正反同辞”(有的学者又称“反训”)现象的语言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参见本刊1985年第一期《正反同辞及其语言性质》),现在再来讨论一下对正反同辞现象的逻辑分类问题。对正反同辞现进象行整理、归类及描写,是晚近诸学者乐此不疲的课题、这比起清季及其以前的学者们偏重在收集词例的工作,自然是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各自立足点不同,诸  相似文献   

12.
以反义词互相解释,训诂学上称为反训。最早的词典《尔雅》里面就记录有反训的材料。《左传》词语的反训现象,存在美恶同辞、施受同辞以及正反同辞三种情况。其中,正反同辞现象用例较多。且施受同辞例"贷"和正反同辞例"纳"的反训用法保留在了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充分的古文献材料为依据,对上古汉语形容词中有无反训的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并具体分析这些形容词含有相反或相对二义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反训,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反训就是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的认为“反训是用反义词相互训释的释词方式”,而有的则认为是“反训,即用反义词来作训释”。无论哪种解释,都包含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内容:同一个词形包括了两个互相对立的词义。如《尚书·臬陶谟》:“乱而敬”,《史记·夏本纪》作“治而敬”,以治训乱,训诂学上就称反训,反训是训诂学史上产生得比较早也使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训诂术语,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仍可寻觅其使用的踪迹。一千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引起了不少的纷争,至今仍在进行,因此很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17.
古代汉语中有类词是比较特殊的,它所属的每个词都是一个单音词,即一个汉字,而且均具有两种相反对的意义。对于这种现象,古代的训诂家们早有解释。如晋代郭璞在《尔雅·释诂》“徂、在,存也”条下注云: 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曏,以故为今①,此皆训诂义有反覄旁通,美恶不嫌同名。这段著名的论述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由于训诂上往往几个意义交相潛通,两种相  相似文献   

18.
本篇汇集古汉语中同时具有买、卖二义的九个反训词,并援引古今材料,一一训释。  相似文献   

19.
共时的反训     
关于反训的有无,近来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教学上,对有关反训字眼的解释也就不一样。比如售有买卖两义,在解释也就不一样。在解释买义上,主张没有反训的人,说是卖义的使动用法,是使卖出,然后再说,使卖出就是买。这样解释在逻辑上自然不准确。有人又认为反训是一种方法,即古汉语一个词的正反两义是后人用后来意思解释出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识,但这些认识中有不少是错误的,可以称之为“误解”.毫无疑问,这些误解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必然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有效地克眼这些影响,有必要研究学生究竟有哪些误解?这些误解是怎样形成的?对学习物理有多大影响?怎样才能有效地纠正?为此,我们教研组从1996年5月开始,开展了“学生对力学现象的误解及其矫正”的专题研究.一、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书面测试,了解学生存在的误解;其次是抽少数学生面谈,了解误解形成的原因;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