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这一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了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性、道德评价的多样性、道德情感的两极性、道德选择的困惑性、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矛盾性等特点.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谐发展,就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新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重课堂、轻实践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的重复性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影响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造成了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因此,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必须深化教育的理论深度,另一方面必须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出发,拓展多种渠道,增强大学生参与社会道德实践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是人们的自我意识、理想、道德、价值等主体理念的外在表现。人格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内在的驱动作用。在体制转型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巨变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发展,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奠定人格修养的理论基础。要把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培养与人格修炼结合起来,达到内在的规范与现实追求的有机统一。要结合先进人和事例的教育,把人格教育现实化,引导大学生形成完善和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受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民价值观错位、道德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和主体意识缺失。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高等学校应当多方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塑造。本文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通过深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时代征候及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呈现出较为普通、明显的双重性。个人道德与公共道德的错位,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断裂,学校道德生活与社会道德生活的隔离,人文涵养与科学素养的对峙,是这种双重人格的基本表现。大学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导致了其学习与生活的困惑和不良道德人格的形成。高校道德教育必须依凭大学生的这一人格特征采取有的话矢、行之有效的措施,方能促使其道德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及学生都拥有独特的乡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乡土文化,可以有效拓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在认知、欣赏、感受乡土文化的过程中,以乡土文化素材提升道德情操,以乡土文化精神提升大学生人格品质,以乡土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及学生都拥有独特的乡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乡土文化,可以有效拓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在认知、欣赏、感受乡土文化的过程中,以乡土文化素材提升道德情操,以乡土文化精神提升大学生人格品质,以乡土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道德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如果达不到目的,教育工作就会出现低效或负效;思想道德教育表现为道德学习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的内在整合能力、道德创新能力、道德审荚能力等;思想道德自我教育在国外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也被重视和应用,我们应帮助和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行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氛围;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形成道德习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搭建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加强民主法制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人生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变化、形成和发展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学习、心理和成才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旨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设立的一门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陆艳林 《语文天地》2015,(12):75-76
语文课程资源极为丰富,也是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本文从教育实践层面来阐述依托语文课程资源架设小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桥梁的举措。一、品读教材文本,获得深刻的道德情感体验今天的语文教育专家们已经明确了语文教育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语文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坚持从学生思想道德实际状况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社会主义核心道德观,以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评价标准为切入点,以培养道德情感为基础,以道德案例为素材,以突出道德责任为重点,以巩固道德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素质、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次学风调查反映出部分大学生道德人格水平及其对教育道德价值的认知不适应优良学风建设 ,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重塑大学生道德人格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逻辑起点 ,强化教育道德价值认同是“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建设优良学风关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72):145-146
为了实现高校大学生学生道德判断的建立、道德行为的形成和自我调控的发展,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谚语的韵律、内容及风格特点,探讨了谚语在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化观点。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现状与特点,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把育人与成才结合起来;以行为修身为导向,在生活化情景中渗透德育;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引导大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一门科学,它倡导心理学以积极为研究取向,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从满足学生的个体性功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征及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入手,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唤醒大学生教学主体意识的逻辑起点现代道德价值观告诉我们 :任何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有价值的社会行为 ,其行为主体的主体意识都表现为对相应社会行为道德价值的认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自信心、自主自立的人格尊严感以及为之追求完美的内心动力。这些情感表现显然都是主体道德人格的映现 ,因此 ,这种主体意识实际上是以行为主体的道德人格为基础的。教育是一种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有价值的社会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把学生视为教育教学行为的主体 ,则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必然建立在其道德人格的基础之上 ,并映现其道德人格水平。这…  相似文献   

18.
何菲 《时代教育》2010,(3):135-135
“阶段性养成教育”是人为地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的时间,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培养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养成教育。每一阶段都制定出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有计划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道德认知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现状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最后指出应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加强和完善道德教育等途径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既有良好的表现又存在种种道德人格缺陷。为此,以文化为视角,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矛盾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及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主要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