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伏”乎“站”乎“卧”乎贵州盘县亦资中学余云腾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吴伯箫先生的《早》写同一幅画却说:“东西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站着一只梅花...  相似文献   

2.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3.
蒋牧良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对鲁迅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但在文学创作上奉鲁迅为导师,而且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人,做事。他将鲁迅先生奉为终生的楷模,承继他的精神和遗志。他是鲁迅先生的虔诚守护者和追随者。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四十七周年的时候,我看着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聆听着老师讲述鲁迅先生伟大的生平,想着毛主席在《论鲁迅》中论述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不知为什么,心头总是难以平静,我总觉得鲁迅先生象一头老黄牛……牛,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动物,人们只需要用一根木辕横在它裸露的肩头上,它就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拖着木犁,默默无闻地在荒原地上辛勤地耕耘,把不毛之地变成良田,让大地五谷飘香,百花争艳。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5.
郭来坪 《现代语文》2006,(11):60-60
我们读书人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不陌生,但真正能说清出其中的“三味”是指哪“三味”的却并不多。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它以浓挚的感情 ,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集中描绘了一个“当户织”的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经历。人们研读这首诗 ,大多都认为木兰是一个既智慧又勇敢 ,既孝顺又深明大义的女子。十几年来 ,艰苦而单调的军旅生活 ,保国与思亲的矛盾心理 ,都没能动摇她征战疆场的决心 ,她身经百战 ,出生入死 ,屡立战功 ,凯旋而归 ,却拒封辞赏。她的行为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质朴谦逊、不慕富贵 ,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些理解都不错。但我认为 ,木兰辞官还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王斌  庞丽 《教师博览》2005,(12):44-4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是初中语教材的传统篇目。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鲁迅先生解释说",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了一个绰号,叫作孔乙  相似文献   

10.
鲁迅12岁时,教他的塾师是寿镜吾先生。一次,上对课前,有个学生偷看了寿先生的考对:"独角兽",于是就向鲁迅求助。鲁迅不知这是"对题"(对对子的题目),便顺口答道:"四眼狗。"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鲁迅先生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近千万字的各类作品。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有一些关于如何写作的精妙论述。下面摘选的五句话,仅仅是先生众多著述中的沧海一粟。  相似文献   

12.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六年级时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长翼飞猫”的动物,他一边讲解,一边展示了一个头盖骨。我们认真地做着笔记。接着,惠特森先生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  相似文献   

13.
说“宅”     
<正>"宅"字,从字形上看就像一个人张开双臂,悠闲地躺在家中的摇椅上。那么我们不禁会想:这个人躺在摇椅上能做些什么呢?记得有一幅鲁迅先生的画像,画的就是鲁迅先生躺在椅子上陷入沉思的样子,他的神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忧国忧民之心表露无遗。鲁迅先生"宅"在家里,却心忧天下,为中国的先驱者摇旗呐喊,他以笔为武器,狠狠地刺向了敌人的心脏。  相似文献   

14.
某学者说,孔子活到现在,也会上电视的.我进一步想,鲁迅活到现在,大概也会上电视,但不会是百家讲坛.某个社会焦点或热点问题,应该会请鲁迅先生去作嘉宾,谈一谈看法.我只是不知道,鲁迅先生的"匕首"、"投枪"会不会成为"管制刀具"?我还担忧,他的横眉冷对会不会吓走只求哈哈一笑的观众?他的嬉笑怒骂会不会让电视的收视率随着他血压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其中的“味”却不解其味。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回忆性散文《范爱农》中写到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即1910年在熟人的客座上和范爱农重逢时写道: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这里写范爱农称作者鲁迅为“鲁迅”系鲁迅的疏忽。大家知道,鲁迅先生写文章署名“鲁迅”始于1918  相似文献   

17.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摘自<左传·宣公二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脍炙人口的佳句,是鲁迅先生崇高精神的写照,也是他伟大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以逾 1/3的篇幅,叙述了日本爱国青年写“匿名信”诬陷鲁迅先生考试作弊和霉菌学课余放电影两事件。从鲁迅先生思想发展道路看,他早期赴日求学时思想具有突出特点并发生过重大转折,于是人们就从鲁迅思想研究的角度认为,这两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交待了他弃医从文的原因。这固然不错,但仅此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这种过于笼统的分析立足点脱离了作者的本意。这篇以“藤野先生”命名的回忆性散文,其文章以表现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为主旨,无论怎样散,都必须围绕“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一生使用过140多个笔名,这些笔名是鲁迅先生思想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通过考释鲁迅先生“宴之敖者”这个笔名的出典及其深刻寓意,揭示了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鲁迅的深沉的无产阶级情愫以及执着灵活的克敌制胜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20.
据说,有一次鲁迅去女师大上课,一进教室,里边吵吵嚷嚷地静不下来,一问,是讲义还没印出来。当时正值春光明媚,学生们在教室坐不住了。了解这些情况后,鲁迅先生不但没有发火,还亲自带他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并且做义务讲解员,结果学生们感到“胜过读多少书”。还有一次,一位青年学生在鲁迅先生家里朗读诗歌,朗诵到慷慨激昂时,他竟然跳到了桌子上,而鲁迅先生坐在一旁听得入了神,对此超乎寻常的行为并未见怪。仅此两件小事,足见鲁迅先生在学生面前,真正做到了如他所说的:“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充满了深情厚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