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主人公们都有着各种创伤体验,为了把自我从灵魂的暗夜中解救出来,实现心灵的丰盈和人格的完善,她们渴求着灵魂的救赎,其救赎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日常生活救赎、审美救赎和宗教式救赎。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曾提出“以笔为旗”的创作口号,以此给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元素。他的小说多塑造强大的个人意志,在战胜自我后,皈依精神信仰,实现既定追求,从而完成了个体和集体的救赎。本文选择了个体救赎、集体救赎两大点详细阐述,力图用文字勾勒出张承志小说清晰的救赎路线图。  相似文献   

3.
吕萍 《文教资料》2008,(29):16-18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中萌发出基督教的救世精神.因此本文以基督教中的救赎概念观照鲁迅的四部小说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伤逝>),期望通过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及特定意象的分析,品析小说作品中所体现的宗教救赎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学  权千发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98-99,108
随着上世纪后期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生态思潮在世界范围内高涨,而生态文学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俄罗斯当代作家拉斯普京的生态作品不仅为人类盲目破坏生态叹息,更认为生态危机是人类精神家园丧失的恶果。同时,他积极地为人类寻找救赎生态危机的思想武器——宗教。  相似文献   

5.
高志  赵静 《现代语文》2006,(12):57-58
郁达夫是一代小说宗师,不仅由于他的主情浪漫主义风格,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创作中蕴涵的个性自由、自我忏悔以拯救内在生命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可具体归纳为善恶意识、忏悔意识和救赎意识,这三大思想意识在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轨迹体现了其对内在生命的执着和精神的终极追求,这三大意识也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6.
同性恋是人类历史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同性恋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中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主题探索。文章认为白先勇同性恋作品的主题探索是现当代同性恋作品创作和研究的桥梁,其重要价值在于确立并升华了救赎意识,为同性恋者寻找一条通往光明的出路。文章运用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缕析作品,认为作品从集体救赎到父子关系的周合确立了救赎意识,显示了白先勇向传统寻求和解的途径;其次宗教式的人道主义关怀和愉悦的书写笔调完成了救赎意识的精神升华。文章最后指出,救赎意识的确立和升华反映了"迷惘的一代"性观念的变化与矛盾以及新的道德文化重建过程的曲折与成型。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八十年代中期、生长在精神失重背景下的中国先锋小说,在坚持“苦难”主题的创作和沉溺于叙述迷宫的实验过程中,曾走到了远离时代、背弃读者的沉沦边沿。《施洗的河》的出现,标志着先锋小说开始重返精神家园,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张天翼在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方面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归纳为无聊型、苦闷型和退离型三类.在对于知识分子的观照和表现过程中,张天翼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痼疾.并运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幽默的语言和犀利的讽刺手法,来实现作家对于知识分子的严厉批判,完成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救赎.这种批判与自我救赎反映出张天翼对于现代知识分子重建历史主体地位的现代性途径的可贵摸索.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的叙事及其读者感知往往凸显多重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进而形成由动物叙事探寻生态困局解决路径的逻辑。郭雪波早年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与草原情结为其小说拓展了生态批评的解读空间。他的作品《银狐》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采用动物叙事的表述方式,展现了自然危机与人类的精神危机;在叙述社会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同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重建生态家园的努力;借助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源,表达了敬畏自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作者在《银狐》中对生态观念的强化是基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继承,也是对当前人类家园的文化守望。可以说,《银狐》提供了解决生态忧虑的现实方案,为中国生态文学叙事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有些思想已被中西方学者认为是人类克服当代生态危机的重要精神支柱.叶广岑立足于传统生态立场,在动物小说创作中,重新拾起传统文化中经典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关怀,一脉相承充溢着先哲们提出和描绘的生态伦理精神和理想,从而为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必要的启示和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中国本土文化的作用下,意识流小说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异。由于小说的起源和读者群的原因,中国小说具有重视情节的传统,中国作家在借鉴意识流技巧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一传统,这就使中国的意识流小说表现出更强的情节性。心理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使中国作家对意识流的实质缺乏准确的把握,很难像西方意识流小说那样聚焦于人物的无意识或潜意识,进行纯意识的描写。受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精神的制约,中国意识流小说中人物意识的流动表现出更强的理性,意识活动受理性的主导。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使中国意识流小说极少表现人的颓废、沮丧或变态心理,相反,塑造健康的灵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是中国意识流小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充满了各种形式变异。本文以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U-lysses)的中译本为范本,从剖析意识流小说的形式变异入手,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意识流的语体特点,保留其形式,实施一种以变异应对变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嵩焘是19世纪下半叶学习西方的先驱,以探索富强之路为核心,他对中西化做了广泛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求强求富的若干建议。其民族主义意识突破了传统的华夷之辩,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和内省特征,即理性地考察分析中外格局,探讨西方化的内在价值,同时严肃地剖析本民族化的落后因素,批判地审视民族性格的弱点。民族自强、自立是其始终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郭象是魏晋时期最后一位最有代表性的玄学家,他必须同其他玄学家进行理论对话。因此,他有比较强的问题意识。针对如何回应有无之辨、本体如何为人所用、如何处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他建构了一个有特色的玄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编辑实践现代性是编辑实践价值的最终体现。起步于创造社诞生时期的郭沫若的编辑实践,无论是从编辑手段,还是编辑结果来看,都能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其中,创新意识、晶牌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是其现代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主流文化与潮流文化交织的跨文化发展态势,容易使青年学生滋生出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问题。高校文化建设要主动以文化自觉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养成,用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大学生道德基础,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反思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是划清文化先进与落后界限的重要标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文化自觉,通过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文化自省,以历史的尺度、价值的尺度、自我的尺度观照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巩固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廓清文化界限。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在对人性的探索中 ,饱含着深深的悲凉情感 ,它通过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演绎人生 ,诠释人生 ;用“审丑”的眼光 ,审视人性的虚伪 ;通过对“无爱”婚姻的描写 ,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张爱玲小说中揭示出的 2 0世纪 4 0年代中国都市社会中被黄金光圈严重扭曲的、虚伪的人性 ,给人们以独特的心理感悟。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独具特色的。从纵向的角度,郭沫若把文化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看成是文化变迁的动力,认为文化的变迁类似于生物细胞的分裂,是呈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的;从横向的角度,他把文化看成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主张文化的综合创造,企图超越古今中外的对立,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强调生活实践对于文化创造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