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返思1991年6月,在“全国《中图法》(第三版)使用经验交流会”上,数十篇论文和众多与会者介绍了各自的藏书改编经验。其中,金陵图书馆关于“分类排架粗分,分类目录细分”的改编方法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多数代表认为,这是诸多改编方法中较好的一种。为“顺应民情”,大会主持人之一,《中图法》副主编、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主任张琪玉教授对这一方法作了专题介绍:“分类排架粗分,分类目录细分”的方法并非  相似文献   

2.
3.
答 须要.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文献中,量名称“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使用得较多,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GB 3102.3-1993《力学的量和单位》中也是这样写的,因此,一些编辑同人对一定要改为“运动黏度”“[动力]黏度”表示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4.
5.
6.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7.
阿昆 《北京档案》2006,(7):37-37
开场白:友人是<北京档案>老订户,其工作的L单位系西部一大型国有企业.时值档案馆建馆50周年,友人遂邀档案同仁座谈"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起初曾担心大家不感兴趣,哪知众人说,这正是憋在心中却无机会倾诉的话题.于是便将讨论汇总寄来,现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在京城提到"三山",人们一定不会陌生,准知道指的是京西的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可如果我把北京动物园的"三山"说出来,其知名度,决不会亚于上述的"三山",甚至还会引起许多人美好的回忆。这"三山"就是猴山、熊山和狮虎山。逛猴山—熊山—狮虎山,还被许多孩子视为到北京动物园游览的经典线路。  相似文献   

9.
10.
11.
一敏 《新闻大学》2000,(1):73-73
一、文章对《实话实说》节目过于苛求 《实话实说》节目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谈话类节目,也是大陆电视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实活实说》节目为我国电视界启动了新的发展空间,探索了平民百姓参与大众媒体传播的新的方式。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类似的节目,对荧屏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一个时期以来,有关陕西发现华南虎的新闻成了媒体一大热点。那张漂亮的华南虎照片是否造假?一时争执不下。现在事情闹大了,打官司、赌人头,吵得一塌糊涂。不仅闹到了北京,还走向全世界,上了权威学术杂志《科学》。俨然成了一个公共事件,一个“华南虎门”。假如要评选今年重大新闻摄影,周正龙的华南虎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14.
这个标题乍看有点"另类",似有标新立异之嫌,不过别急,容我道来。当编辑,当然要懂编辑学。我是半路出家,对编辑学的理论似懂非懂,因为有人请我去讲课,为给自己壮胆,只好找来几本编辑学的书看看。这类书,既讲我国古代的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举证释典等编辑手段,也讲当今编辑学新理论,诸如编辑主体与客体、编辑符号学、编  相似文献   

15.
一四开四版,每周只出版两期。这就是我们的报纸。十二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摆着五张桌子。这就是我们的编辑部。可是,我们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我们的报纸上了。《胜利报》,你听说过吗?  相似文献   

16.
不少新闻界老前悲辈都告诫年轻的记者:不要光跑机关,光跑会场,应该多下基层,到第一线去抓新鲜的“活鱼”。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记者仅仅靠在机关和会场抄第二手、第三手的材料,是很难写出好新闻的。但这样说来,是不是会议采访就不重要了?或者说记者最好少跑会或不跑会了呢?我认为这同样是偏颇的。会议往往是各种信息和观点的集散地,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齐聚一起,应该是一处新闻的“富矿”,就看你是“泡”会还是“跑”会了。这里“泡”的含义是指就会论会,整天泡在里面拔不出来,只拿会议材料写稿,从一个会“泡”到另一个会,没时间下基层。而“跑”的含义是也去开会,但却是身在会而又能跳出会,在会上只拣有用的材料搜集,找到线索,再很快跑出来,或  相似文献   

17.
18.
祭祖师在祖鼓前缓缓吟唱着部族的历史,史诗里的英雄不会想到。他的子孙后裔会因为民族身份而惶惑多年。这些大山里的儿女,身着祖宗流传下来的“盛装”,等待着自己民族称谓恢复的一天  相似文献   

19.
20.
罗锐 《大观周刊》2013,(10):13-14
教父时代对基督教教义系统化的完成标志着对以悲剧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学之解构与改造的初步完成。它一改古希腊悲剧由人的主体性视角去探讨世界“悲”之所在的传统,代之以神的超验视角去解析发散,反而将“悲剧”文化趋向“喜剧”转变,这么一个转变过程又尤以基督这么一个特殊戏剧形象分析为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