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情浓郁的文化之美,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迷朦绰约的诗意之美,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情趣之美。平淡无奇的语言,精巧奇妙的构思,感人至深的形象构成了汪氏小说一幅幅清新自然、韵味十足的风情画。  相似文献   

2.
安徒生作为现代童话的开山鼻祖,其作品不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堪称典范。本文从温暖人道主义情怀、如诗如画的诗意之美和安徒生式的幽默三方面着手对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以期窥大师风格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的笔意强调的内涵是意在笔先、以意使笔和尚意而不重写实,并且注重以简约、含蓄和处理时空的灵活性等表现手法增强这种表意效果,形成了独特的笔意之美。究其原因,这是与中国传统艺术讲究意境、追求诗意的观念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又称国画,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设计中经常会使用国画中的元素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中富含传统的中国文化,具有传统的独特魅力。本文主要从中国画的线条美、意境美、笔墨美、诗意美、空间美这五个方面探索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语言特点也是服务于这种特殊的文体的,它既具有文学性,又不拘泥于文学性,既有自力的使用常规,又追求丰富的艺术美感。散文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朴素的自然美、优雅的诗意美、跳跃的音乐美、绚丽的色彩美、深远的哲理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试论爱伦·坡文学创作中的死亡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主张“美女之死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论题”,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的描写体现了坡在失意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本文拟通过坡短暂坎坷的生活经历、艰难曲折的写作生涯及其文学理论作品的探讨,以求揭开作家一生的死亡情结。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观察笔记不仅数据精确、内容详实,还具有丰富的文学色彩。其代表作品《大雁归来》极具生态伦理意味,利奥波德通过独特的教学手法与精准的数据为读者勾勒出自然之美。其对雁群生活的描绘、独具特色的语言以及对生态主义思想的阐释,展现出他对自然诗意的情感表达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白气球》是一部以质朴性与丰赡性为美学追求的伊朗儿童电影,其叙事的质朴性主要表现在简约的叙事结构、平缓的叙事节奏、朴实的叙事风格等方面;意蕴的丰赡性主要表现在逼真的社会图景、深切的人文关怀、象征的意味深长等方面。由此,《白气球》呈现出朴素、宁静、自然、散淡的诗意之美。  相似文献   

9.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幽玄深远、灵妙滑脱、不可凑泊的空灵美。其空灵美源自诗人的佛心禅性、诗意生活、唯美人生及"诗画合一"的审美特质;其空灵美具体表现在灵动的意象、空明的意境、虚实动静相生的活性语言及诗化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落脚点在语文课堂,经典古诗词教学则是语文课堂的重要载体。央视《经典永流传》节目将古代的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使观众在优美的旋律中领略诗词之美,激发了人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小学古诗词教学要不断创新,唤起孩子对古诗词学习的热爱。创新诵读形式,运用吟唱教学法,密咏恬吟,吟出悠悠诗情;融合创新,唱出浓浓诗意;校本课程,拓出诗意生活。引领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下,研究对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和现代深层生态学密切相关。蒲宁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自然之美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从生态美学观的主要范畴"身体感官"、"诗意地栖居"、"位置感"三个维度对该文本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揭示蒲宁小说中丰厚的生态美学意蕴,而且可以使蒲宁小说的研究具有关怀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代美学家中马采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马采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在美学方面。生命一词是解读马采先生美学思想的关键,对美的重视贯穿始终。生命的信仰是审美地生存,诗意地栖居。因此,马采从美的本质、态度、价值三方面来谈生命对美的孜孜追求。对美学的执著是马采一生的信仰,审美也是人们生命的信仰,人们一直在发现美、创造美,所有的努力都是让生命更美,生活更美,世界更美,追求美是人们基于生命最坚定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诗词格律与鉴赏李善奎各有不同音调的异读。如读不对,不但会破坏律诗的音节之美,而且也可能把诗意理解错。"为"、"探"二字一般读平声,而在这里则须读去声(仄),"看"是韵脚字,当然要读平声,而不能像"看望"的"看"那样读去声。这样,"探看"就不是俗语白话...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古代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尽量做到将艺术创造与艺术传达相结合、将语言和情趣意象融为一体达到诗意的美,并用诗的境界去观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武术美可分为感官之美、认知之美及体验之关三个层次。武术应充分利用其美学的商业化优势,以感官之美的武术动作来改良现有各类武术著作及竞赛活动,以培养习武者的兴趣,却后臻至认知之美及体验之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凡物俗则不足观 ,有灵性则格外可人 ,小说中的人物也是这样 ;作为生命之始的性 (包括女性 )是纯洁而美幻的 ,以恶念待之则见淫滥 ,以纯情待之则现诗意 ;宗教精神是人性之高贵处 ,是美丽生命不可缺的 ,缺则难免生命下滑于浊臭之泥坑 ;肉身之享乐是容易满足而生厌的 ,往往以空为结 ,而情性会给生命诗意的栖居感。如上所言 ,方能解读《金瓶梅》、《红楼梦》所给的不同生命感。  相似文献   

17.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18.
书法不只是一个技巧问题,更要讲求诗意的体现,有超然的意境。书法作品的意境和震撼力来源于书家自然形成和艺术风格,从自然之中领悟到本质的美,使其作品气韵生动,天机流荡。  相似文献   

19.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在世界各地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已被人们翻译成多种语言和多个版本。本文从《安徒生童话》英译版本的词汇层面去分析其文体特征,继而感受译作中所用词汇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20.
李娟 《职大学报》2014,(4):50-52
腾格尔作为著名蒙古族音乐家,对家乡的爱恋集中在这首《蓝色的故乡》中,歌词短小、精悍,注重结构、裁剪,讲究炼句、炼字,艺术手法灵活多样,符合诗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使歌词精粹,内涵丰富,充满诗意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