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雍正朝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改变了这一地区闭塞、落后的社会形态。改土归流主帅鄂尔泰在西南地区改流中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策略对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代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推动了西南边疆当代和后代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本文从改土归流的背景和弊端出发,着重论述了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对云南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采取的一项重要政治改革。从政治上讲,改土归流政策是成功的;从经济和文化方面讲,改土归流政策对西南各民族的影响又是不一致的。对纳西族而言,改土归流政策促进了其政治上的发展和进步,而在经济文化方面,中原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传播与纳西族的自然观形成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是儒家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综合评估儒学思想对纳西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其负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4.
清初的改土归流,结束了在鄂西南实行了四百余年的土司制度.改土归流之后,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控制,鄂西南民族地区被正式纳入大一统的帝国治理范围,呈现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明显趋向.但到清代中后期,在向主流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政治上国家控制的弱化,民族心理意识的回归,交通的衰落,与经济中心的偏离,使民族地区走向边缘化,最终回归边缘.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 ,统治者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并改善交通 ,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发展。该时期大理白族经济生活的变迁情况 ;白族与汉族及周边各民族在经济生活方面的交流、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6.
清代湘西"改土归流"是学术界研究西南民族地区土司制度及历史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从现存清代湘西"改土归流"地区方志中的几篇筑城记入手,讨论清代湘西"改土归流"后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圈的形成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筑城活动不仅能够起到防御作用,更重要的是起着区分及教化人群的作用,湘西"改土归流"后的筑城活动对于城内居民的身份、生活基础和民风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两代的改土归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民族地区过去主要是土司制统治,进入明代后,由于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和边境民族地区经济日益发展,土司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因而自明代永乐年间开始,便出现了改土归流的趋势,永乐十二年贵州置省,是这一趋势的重要标志。入清以后,这一趋势显著加强,雍正年间鄂尔泰在西南三省的改流,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后,终使西南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得以完成。改土归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及边境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统治者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并改善交通,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发展。该时期大理白族经济生活的变迁情况;白族与汉族有周边各民族在经济生活方面的交流、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9.
明初,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贵州,民族林立,土司割据一方,明王朝还不能控制土司割据的地盘。虽然土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央统治,但是在明朝建立初期,贵州少数民族土司动乱不断,严重阻碍了明朝中央集权的推行。因此,中央政府在贵州镇压少数民族土司动乱的同时,对贵州民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以此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相似文献   

10.
西康地区改土归流进程是西藏近代史上的重要一环,对于该地区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的梳理,有助于了解西康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该地区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一定区域社会群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文化理念与生活在日日演替。番禺是百年中国尤其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变迁与快速城市化的标板。其社会变迁中的文化调适,是地方社会在国家力量之下适应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历史文化过程。通过对番禺社会变迁的考察,提出文化自身调适内趋力与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性互动,实现多元文化调适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制衡格局。  相似文献   

12.
清季十年官吏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旧的官吏制度不能适应社会需求;20世纪初国内的政治改革气氛以及诸多社会问题又为官吏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必要前提;外部环境也为改革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刺激作用;中西文化交流又为官吏制度变革提供了一个思想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确立后,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以前的政治、文化相比较具有了不同的特征和新的变化,本文从当前的文化特征出发,分析文化特征出现的原因,对于今后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塑造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问题作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在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从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系列的重要建议,重视"三农"问题,关心对外贸易工作,孕育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在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分配体制改革、关心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创新、多元文化不断冲突融合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更加复杂而多元的文化价值选择和新的挑战。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而个体价值的主要内容则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公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和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邓猛  苏慧 《教育学报》2012,8(1):83-89
西方融合教育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是西方特有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特殊教育发展规律的自然体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产物,并体现了从文化的移植与到嫁接的转变.我国的随班就读模式是西方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是西方融合教育的形式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结合.儒家文化是融合教育在中国本土再生成的文化土壤,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融合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社会基础,新课程改革为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教育背景,这些都促进了嫁接来的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再生成.  相似文献   

17.
有着多重价值诉求的新课改,使复杂的教学世界体现出更为复杂的辩证性。新课改的全球化背景以及国内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状况要求我们认识教学世界的辩证特性必须具有一个更宽广的理论视野,而变革中复杂的教学实践要求我们在自觉运用辩证法时,需要格外关注教学变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洞察教学实践者伴随变革转化过程而产生的情感变化及其所需支持,找到变革中多重教学价值相互协同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8.
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看消防管理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需求日益多样,对政府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消防职能作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必须满足“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完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将消防职能转变放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思考,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合理有效地使用消防警力是当前消防建设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熙宁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为了推进变法的展开,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明显表现了对某些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变法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宋神宗,以及其他变法派人士,都具有传统政治文化的浓厚色彩。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与缺陷。新法在其长期实行中未能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使得新法难以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政治心理上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现状不容乐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限制因素。社区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探寻社区成人教育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独特功能和实现策略,能够有效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