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对外汉语教材或学习辅导刊物中指出:在陈述句中,如果有能愿动词,那么,副词“再”应该用在能愿动词之后。例如: 明年夏天,我要再去一次北京。 你的病刚好,应该再休息几天。 从副词“再”与能愿动词共现时的位置排列来看,这样的情况确属多数。但是,这种提法容易使留学生误认为“再”只能放在能愿动词之后。事实上,“再”位于能愿动词前的用法也是有的。本文拟从对外汉语教学的  相似文献   

2.
能愿动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因此,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能愿动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效率,我们试从偏误角度来分析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根据偏误语料对能愿动词的偏误进行归纳,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常见的偏误现象有:遗漏、误加、误代、位置不当、否定、重叠。  相似文献   

3.
汉语能愿动词与英语情态动词无论在语义还是语法和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共性。英语习得者往往将其共性扩大,而忽视个性,从而干扰了情态动词的正确认知,造成了母语的负迁移。本文拟分辨两者的个性,以便学习者更好地领悟情态动词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汉语比较句的句法研究分歧主要由于句法学家对比较标记词"比"的语类认定各有论断,比较标记词的属性认定直接导致了不同的句法结构分析。在"比"型比较句再研究中,将以句法学最简精神为理论支柱,用逻辑推导的方法重新分析其句法结构,认为该类型比较结构表现出附加语的特征,整个比较结构不构成句中动词短语的必要条件,它的辖域不是动词短语而是语言逻辑模板F[S[NP VP]];它外在于该逻辑模板,对语句进行比较性的语义调变,并作为独立语类形成自己的最大投射。  相似文献   

5.
"懒得"是表示意愿的能愿动词,但其在语法功能上又存在一些不同于一般动词和能愿动词的特点,本文试从语义和功能两个方面对"懒得"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能愿动词“要”的主要语法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丽 《考试周刊》2009,(10):31-32
本文简单介绍了能愿动词“要”的语法化过程,特别强调了能愿动词情态意义的语法化的演变过程,并结合该过程说明其总语法化的深层机制,由此证明汉语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隐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7.
能愿动词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动词,仅是其分类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能愿动词的学习是重点,但也是难点,那么如何区分那些易混淆的能愿动词,让外国学生能理解,也是汉语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能愿动词"要"与"愿意"相比,来表现它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示“谁(什么人或什么事物)是怎么样”的句子。这类句子对一定的“人”或“事物”进行描述,表达描述者对所要描述的“人”或“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行为,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后果的认定。我们把这类句子叫做“是”字认定句。长期以来,由于“是”字被认作判断词,使“是”字认定句淹没在“是”字判断句之中。  相似文献   

9.
古今能愿动词异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称“暂拟”)把“能、会、敢、肯、必须,应该、要”等叫做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更有一些语法学家,如杨树达、吕叔湘、朱德熙、杨伯峻、张静诸先生,叫它们做助动词。目前,“暂拟”是中学语法教学的正宗,所以,本文仍用“暂拟”的观点。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数量有限: 1.表示可能的:能、能够、会、可、可以、可能;  相似文献   

10.
汉语能愿动词是一个复杂又颇有争议的小类,因为受语际和语内的影响,学生在能愿动词的习得过程中偏误颇多,而教材的编写又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本文以《实用速成汉语》为例,分析教材对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习得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翻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一个“敢”字立有三个义项:①勇敢,敢于。②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副词,用于反问,有“岂敢”的意思。翻检其他工具书,所立义项也相仿。  相似文献   

12.
目前研究者多从语言学的语法、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对"述宾式动词+宾语"现象规律进行探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在各自理论系统内部进行,并没有对"述宾式动词+宾语"现象的来源、发展道路和流行趋势进行梳理并探究原因。对这种现象的流行原因从历史衍变、中外交流、现象本身的合理性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探究。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结构古已有之,在当代这一结构受到语言接触影响,在结构内部通过语法化、名词后移、汉语词汇句型构造的过程获得了合理性,在结构外部通过新闻语体和焦点信息的作用,应用范围得以扩展。这一结构在现实使用中不断推陈出新,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语紧缩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缩句是汉语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句式。论述了什么是紧缩句以及它的类型、多重形式、与连谓句的区别、语法功能等。提出了紧缩句是和单句、复句并列的一种特殊句子。  相似文献   

14.
"再"和"又"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表重复义的副词,本文通过分析发现,二者与能愿动词连用时在句中呈互补分布,其分布情况不同于二者与其他动词成分的位置关系。基于教学中所发现的留学生的偏误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初级留学生对"再"和"又"在句中与能愿动词共现时的理解,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对学生偏误情况的分析,设计了针对"再"和"又"与能愿动词连用这一语言点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语义演变路径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情态动词“能”最初是表达动力情态的意义,然后由动力情态分别演变出道义情态和知识情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推理是汉语情态动词“能”语义演变的主要机制,原来认为许多由隐喻机制所引发的语义演变,其实是由推理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16.
引 言 汉语的能愿动词(又称助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主观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义。 在句中,只要意义上允许,能愿动词可以连用。但我们感到,学习双语的民族学生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和恰当地使用。这就有必要对汉语能愿动词的连用及其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弥补教学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学界以往的先行研究大多只提及动词完成体"动词+完"或"动词+光"在语法上的某些限制条件,尚未注意到"动词+完"和"动词+光"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异同点。文章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动词的不同种类入手,分两个层面,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和原因。首先,分析了"动词+完"和"动词+光"在语义上的异同及其导致此种异同出现的原因;其次,从不同种类动词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动词+完"和"动词+光"产生异同的制约因素。总之,"动词+完"和"动词+光"作为动词的完成体都可以表示动作的终止,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差异,而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界尤其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能愿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能愿动词"会"的使用对留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准确地表情达意有很大作用。以中高级留学生口语语料为基础,探讨留学生使用能愿动词"会"的偏误情况,其偏误主要表现在漏用、误用、错序、否定疑问形式、与其他能愿动词混用等,分析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其后面应接动词,这一点基本常识,可以说凡稍懂一些汉语语法知识的人都清楚。但由于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语文语法基础,因此这一看似简单且顺理成章的问题,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汉语的能愿动词(也称助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主观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义。在句中,只要意义上允许,能愿动词可以连用。但在教学和实际运用中,我们感到学习汉语的民族学生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和恰当地使用能愿动词的连用形式。这就有必要对汉语能愿动词连用及其在维语中的对应形式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弥补教学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