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当前由于小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甚少留意生活,使得他们的习作空洞无物,虚假现象普遍。本文从"走进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学会思考;记录生活,学会积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日常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习作要靠生活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实践表明,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把生活当作源泉,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唐恂奕 《四川教育》2002,(12):22-22
这是上的一节识字课。内容是通过看图认识“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个生字,很简单,也很明了。我先拿出8幅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认认生字,组组词,最后开始了师生对话:师:在这8个字中,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生1:我最喜欢和“水”交朋友,因为当我口干的时候,我需要喝水。师:还有谁也喜欢和“水”交朋友?请说明理由。(数人争着回答)生2:我也喜欢和“水”交朋友,如果没有水,我的小花狗会渴死的;如果没有水,妈妈不能洗菜烧饭,我们吃什么啊;如果没有水,厕所里该怎么办?……(评:听了学生的发言,可以…  相似文献   

5.
"生活化"习作教学是能够极大激发出学生写作潜能的习作教学手段,其核心内容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措施,包括注重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写作氛围等措施,旨在指导今后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6.
张文军 《教师》2013,(31):89-89
一、看生活,悟生活 习作也是艺术,艺术更多的是要给人美感,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小学生虽说年龄偏小。生活阅历浅,但是他们的童稚生活世界同样丰富多彩,同样富含哲理与韵味。在教学中,我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如:笔者在低年级上的一堂习作课《会变的水果》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叶老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当让  相似文献   

8.
9.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的习作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需要写出真情实感,小学生在习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需要教师做大量又比较实质性的工作。一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已开始进行草根化且具有实践性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生畏写,教师费改。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铺路架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离不开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应落实"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主要从阅读中积累、观察中积累、实践中积累、思考中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相似文献   

14.
周芳 《考试周刊》2014,(92):48-48
<正>辽阔的农村,有着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水面船只、小桥流水、田野风光、参天大树;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地方名人、历史地理、古迹民俗;有着生机盎然的春种秋收:播种、翻地、浇水、施肥、收获……可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大自然是一个生活大课堂,蕴含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学生生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是他们活动的乐园、体验情感的舞台,更是他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基地。我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捕捉生活气息:跟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教学中一些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差,教师对学生语感培养存在困惑,对语感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讨。分别从语境的创设、教材内容的利用以及生活素材的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把生活与教育紧紧联系起来的教育思想,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思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生活教育,让他们在生活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学习。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意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教师应当让作文课堂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同的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背景以及对生活持有的态度。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总会遇到成功及挫败。这就是生活的色彩,而我深信这些生活色彩是由家所带来的。家是组成社会架构的基础。不管你是在工作上获得赏识或者在课业上的失败,最终的栖息地还是温暖及充满着爱的“家”。  相似文献   

18.
作文本身是一种生活,作为农村的小学生,应该能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缺少生活味,没有品质。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体会生活,使作文教学直面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写出有品质的佳作。  相似文献   

19.
20.
韦琴芳 《幼儿教育》2012,(34):34-35
原方案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中不会主动穿脱衣服、容易感冒生病、常流鼻血等实际情况,从秋天的自我保健着手展开教学,体现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和适宜性。然而,细品案例,感觉说教的痕迹比较重。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更多地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让秋天自我保健方面的学习内容更加有血有肉。因此,我们需要细致地观察生活,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如:秋天早晚凉,家长接送孩子时,会给孩子穿上一件较厚的外套;秋天中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