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节想不想排个小品?”后座的李兴高采烈地问我,眼里闪着光.我一愣神,想到中学以来阔别已久的舞台、灯光与话筒,心里的某个地方似乎被这短短的一句话点燃了.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许是数年前在北京观看人民艺术剧院的“老戏骨”们演的一场《茶馆》,舞台于我便有了无尽的吸引力.我享受站在舞台上置换成剧本里人物的身份,讲出句句台词的畅快淋漓,更享受一群人在一起努力演好一场戏或者一个小品的美好过程.  相似文献   

2.
邓灿明 《教师》2008,(13):81-82
刚接手初一时,学校要求初一年级组每班排一个节目参加元旦文艺汇演。安排任务下去后,第二天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方案,我从中发现文娱委员丁佩蓉写的小品有一定价值,便对她说:“佩蓉,邓老师发现你是未来的琼瑶呢!这个小品蛮有点意思。我建议你以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为题材,写一个剧本,怎么样?”她露出了惊喜的神情。我帮她理清思路,列出提纲,她心领神会地回教室去了。几天过后,她送来了初稿。我们又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把剧本初定下来,这就是后来的小品《我们233班》。  相似文献   

3.
马祥 《教育文汇》2003,(10):42-43
让我们先看几则评语: 精彩的小品让大家掌声阵阵,可生活不是演小品,演坏了可以重来。初步的成功满足了吗?男子汉不放空炮.相信你会演好人生舞台上的角色,老师等着为你鼓掌。  相似文献   

4.
她优雅地端坐在校长室里的写字台前,声音朗润地叙述着。突然地,我惊奇地喊了一声“慢”!便把她快节奏的谈话打断了。“这一届武汉市中小学教师技能竞赛还有小品比赛?”“有!除了教育学、心理学、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一堂课,还要求参赛者自编自演一个小品。”“你演的小品叫什么名字,几个角色?”“《升旗》,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用不同的声调表演两个角色。”“祝贺你获得了武汉市教育能手的称号,二十年来你一共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主要材料:剧本一部,演员若干,摄像机一台,三脚架一个(对自己臂力有信心者可不考虑)。哈,据说炸药是在炼丹的炉子里爆炸而被发现的,但它本是要到皇帝肚里的,所以,材料的混合,不是开玩笑的事。剧本:我拜托了同学周佳,她微笑着在24小时里搞定。演员———下面是简短的招募过程:俺:我要拍校园剧,演不演?FOX(点头,什么也不问):你欠我人情……WJ:帅吗?我看看剧本……嗯,看不懂。(死磨硬缠一番)好了好了!!我演就是了!MG:嗯?演戏?好!好!好!嗯?周佳的剧本?我不懂,但我一定要演!滢:啊,和那三个人?不要…  相似文献   

6.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在剧本《武器与人》首演成功之后,接受要求上台与观众见面。这时,台下突然有人大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萧伯纳向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剧本上演吗?"  相似文献   

7.
今天早晨,老师告诉我们周五要举行“艺术小花朵朵开”主题中队会,大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老师还让我们自己准备节目。按照老规矩,我们自由组合,自由选材,自己排练节目,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我在一个小品里扮演一个卖黄瓜的老大爷。我想:这太简单了,一定能演好!排练时,我按台词扯起嗓子喊了起来,逗得小朋友们直笑。他们都说我演得不像。小章说:“你吆喝得一点都不好听。”小方说:“要和唱歌一样,有节奏,最后一个字要拉长些。”于是我按照他们说的又吆喝起来。这样一来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又说像唱歌。哎!这么个小角色怎么这么难演呀?这时不知谁说…  相似文献   

8.
周海亮 《快乐阅读》2008,(5):108-109
星期天上午,幸福院的院子里聚集着一群快乐的孩子。他们要在这里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为此,他们已经排练了一个多月。节目有二十多个,男孩的节目排在了最后,是小合唱,他是领唱。年轻的女教师说,这很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一个节目。可是突然,她发现那个男孩躲在一旁偷偷地哭泣。女教师走上前去,问他,你怎么了?男孩说,我不想演了。不想演了?为什么?她问。  相似文献   

9.
演错了     
班里举行“迎国庆”联欢会,节目演了一个又一个。下一个节目是《大灰狼抓小兔》。小兔跑呀跑,大灰狼追呀追。跑呀,追呀,小兔不小心摔倒了。台下的观众看了,担心极啦!大灰狼一看,马上跑上前去,扶起小兔,关心地问:“摔痛了吗?”“不痛!不痛!”小兔站住了说,“谢谢你!”这是演的什么节目呀?观众们都在想:两个小演员是谁呢?突然,两个小演员摘下面具,原来是佳佳和娟娟。他俩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们演错了。”“没错!没错!”观众们欢呼起来,“大灰狼救小白兔,演得棒极了!”劈劈啪啪的掌声,响了好久好久。演错了@胡木仁…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元旦会演又到了 ,同学们都争着想上台 ,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体师生、自己的父母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表演能力。但是 ,全校24个班级的节目 ,一个下午的时间 ,显然 ,机会有限 ,怎么办呢?对 ,来个大合唱 ,生生有份 ;再来个小品 ,小品人数上尽可能考虑多几个角色。于是我今年自编了一个很有新意的节目———小品“招工” ,角色多 ,场面大 ,气氛好。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演猎头公司、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的董事长、总经理。主要角色有穷有志、穷无志、富有志、富无志 ,又设计了3位举牌礼仪小姐 ,共有13位同学参与演出。放学后 ,仍有同学…  相似文献   

11.
小品是观众喜爱的一种文艺形式。中央电视台有个小栏目叫“小品小品”,引导观众品评小品,其意尤深。笔者联想到:一个教案中如有一两点精采之处,亦不愧为一个好的教案。若视这一两点精采之处为教案中的小品(可叫“教案小品”),拿来在同行中小品之,同样是件有益之事。为抛砖引玉,献上二则。  相似文献   

12.
练哭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说,每个人都得准备一个节目。我正没想出演什么好呢,班长把我叫去了。还是班长有心计,她早把节目准备好了,是小品《娇气的小女孩》,主要人物是一个大姐姐、一个大哥哥,还有一个小妹妹。那个小妹妹非常爱哭,动不动就哭。由于我在班级里个子最小,也非常爱哭,所以,班长就让我演这个小妹妹。  相似文献   

13.
大约是小铁上三年级的那一年的元旦前,老师让每个同学在元旦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这让小铁有点犯愁,他回家后一脸愁云地找我,先发泄对老师的不满:“爸爸,老师也真是的,非得让我们每个人演节目!”我对他说:“老师让你们每人演节目,是件好事呀,一个小孩应该能演个节目,锻炼锻炼,对你们有好处。”他又说:“可我也不会演什么节目呀!”我说:“那没关系,谁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我可以教你一个!”“您?您会?”“你可别小瞧你爸,你爸打小就总在学校里演节目,你爸还考上过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呢。”我这点光辉历史让小铁刮目相看,他不敢小瞧我了,对我说…  相似文献   

14.
《英语大王(小学)》2010,(12):F0004-F0004
坚持是一种力量,在林依晨的人生中有很多个“坚持”。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她在上大学期间要半工半读,坚持把工作和学习都兼顾好;不是科班出身的她,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而坚持努力地学习表演科目……  相似文献   

15.
几经磨难和筛选,5个最后的成功者终于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剧组。他们最大的不过13岁,最小的刚4岁,问他们有把握演好自己的角色吗,一个个响亮地回答:有!那份信心真让人感动。于是发给他们分镜头本,8岁的羊羊奇怪地问:“这是什么?”告诉她是一剧之本,要好好读,读明白了,才能演好戏。“那叫我爸来,让他给念。我不识这么多字。”看来还要配识字老师,我担心他们离角色太远,无法去体验那些孤苦孩子经历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招生。主考官林洪桐老师面试时的小品题目是:“唐山大地震时,你正在外地出差,得知你的家被夷为平地,所有的亲人全部遇难,可是你不能马上回家。一个月之后,你终于回到家乡,现在,你来到了你们家的废墟前,脚下是一片瓦砾。”要求6个考生编成一组,同时演给老师看。轮到蒋雯丽那组表演时,其他5个考生都站到“幕后”,只有蒋雯丽与众不同,她搬了一把椅子放在自己的“格子”里,然后就坐在椅子上。老师喊:“预备!”她不动,老师看了看她,有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辅导》2023,(30):53-63
<正>开场交际·话题导入·还有一个月就是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了。班长想到了一个创意:“我们演一部话剧吧!可是,演什么?怎么演呢?”班长的话音刚落,文娱委员就接上话了:“我觉得演不成问题,关键是得有好剧本。”学习委员点了点头,说:“说得对。要是没有剧本,连演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演?”  相似文献   

18.
康思悦 《现代教学》2013,(11):62-62
导演和教师有相同之处吗?有。导演准备好“剧本”到“拍摄场地”指挥,如同教师准备好教案进入课堂上课。但结果却大有不同,演员会随着导演的意思按部就班地演好一个个角色,遵守编导精心安排的剧本。而学生思维大胆,不受约束,在课堂上往往会演绎出教师设计不到且意料不到的精彩。作为一名智慧型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鲜活的资源,叩开学生深度思维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登台     
“三八”妇女节到了,爸爸单位要举行联欢晚会,要求每个家庭都出一个节目。爸爸对我说:“你表演个‘解环’好吗?”一开始,我没当回事,因为“解环”是我的拿手戏。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我却不由地紧张起来,心里想:演砸了,人家好  相似文献   

20.
“借薪助火”作为一种雄辩术,是指借助论辩双方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因素,以柔克刚,说服或战胜对方。 剧作家肖伯纳在剧本《武器与人》首演成功之后,接受要求上台与观众见面。这时,突然有人大叫:“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