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性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尤金·奥尼尔却在他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有多部作品对母子关系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他笔下的母子关系大多是畸形的,母子亲情关系中却总渗透着情欲之爱,由于违背伦理和道德,结果母子都不可避免的遭受悲剧命运的残酷惩罚。对母爱的向往和追求却使奥尼尔在最后一部作品中塑造了《月照不幸人》中乔茜这一角色,她与男主人公吉米超脱了情欲之爱,显现出了母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早期的剧作受自然主义影响,但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中期的剧作多是实验戏剧,有表现主义悲剧、精神分析悲剧和信仰探索悲剧;晚年的剧作是更加正视惨淡人生的现实主义悲剧.他追求艺术真实,但不是表象的真实,而是一种情感化的主观真实.他的戏剧给以后的剧作家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例,为20世纪美国戏剧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定远 《文教资料》2014,(34):49-50
尤金·奥尼尔与中国的渊源深厚。道家思想对奥尼尔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他借鉴自道教和老子哲学中“无为”、“非战”、“循环”、“回归”的思想,为他的戏剧增添了“神秘主义”的色彩,使他的戏剧具有哲学和美学意义上的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与“拿来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化理论研究——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同时,更多地从接受研究的角度。对奥尼尔实行积极的“拿来主义”。用奥尼尔这块“他山之石”来攻中国话剧这块“玉”,把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与振兴中国话剧实践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出奥尼尔研究的崭新天地,把中国当代话剧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来自希腊神话和圣经等西方经典的原始场景,作为文化编码存在于西方许多作家的潜意识中,在他们笔下或被继承或被颠覆。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所体现的神话原型及圣经场景的投影和颠覆进行分析阐述,使我们对奥尼尔价值观和作品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继承与超越——论尤金·奥尼尔的独幕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以一系列独幕剧揭开了他的戏剧创作,近二十年后又几乎是以另一部独幕剧《休伊》结束了他的文学生涯。本文作者通过对奥尼尔不同创作阶段独幕剧的研究,旨在揭示《休伊》在戏剧风格、戏剧形式、戏剧技巧等方面对早期独幕剧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亲的社会人格都已被固定化和模式化了,母性即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正如爱男人更甚于爱女人自己早已成为男权文化中心对理想女性的人格定位一样,爱子女甚于爱自己也早巳成为父权社会对理想母亲的人格定位.但奥尼尔和曹禺却在他们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它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9.
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是:愚昧无知,天生在智力和能力上低于男性,无法独立,一生只能局限在家庭,做一个谦卑、顺从的妻子或母亲。作为一位女作家,奥斯汀对这样的女性定位极其不满,在小说《劝导》中创造了独立、睿智、在婚姻中不依附丈夫的克劳福德夫人和安妮等女性形象,表达了她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主体的创造性发挥和情商领悟 ,乃是沟通音乐形式之美与诗性之美的艺术中介 ,而正是这种质的规定性 ,才使音乐审美教育的规范训练和情感陶冶成为可能 ,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象征通约中 ,升华社会前进和民族昂首的生命意境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1.
焦振文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38-41,62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存在大量反映母亲形象的剧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性除去具有自然母性的特点外,更具有附着在其身上的另一种色彩,即她们多站在男权话语立场上进行言说,自觉地维系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规范,恪守着传统的妇德礼教伦理纲常。  相似文献   

12.
自身形象和教学效果不佳问题一直是高中政治教师自我发展的瓶颈,新课程实施为改变这一状况带来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抓住契机,大力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和政治的学科魅力,藉此提升形象,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扭转政治课教学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3.
伊沙是当今诗坛一位广受争议却特色鲜明的诗人,是“民间写作”的重要代表。伊沙诗歌在中国当代新时期诗坛的位置与作用不容忽视。它的生成受到中西文学、思想、社会背景、生活经验的深刻影响。在吸纳诸多营养的基础上,伊沙以自己的个性和方式熔铸诗篇,成为一个独特的诗性存在。此外,伊沙诗歌在救赎与沉沦之间徘徊的悖论性处境、优长与缺失并存的两面性上都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文化反思湖流中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具有丰厚的内蕴,批评家们对其内蕴进行了多方面阐释。本文从对20世纪中国小说传统长子形象进行颠覆的角度来研究,通过对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三个长子形象的分析,得出《白鹿原》是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相似文献   

15.
尤金·奥尼尔晚期的戏剧作品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但其早期和中期作品中揭示人生的幻想与现实的双重困扰的主题没有改变,而是有了进一步深化.他的悲剧作品生动地展示了当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并试图为陷入精神危机中的人们探索一条拯救的出路,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16.
司东晓 《时代教育》2010,(5):170-170
林黛玉和简·爱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经典女性形象,是人们常说常新的人物。本文着重对两者的性格和爱情观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诗歌意象,通过凸现女性的叛逆和自救以及颠覆传统男性权威,超前地向世人展示了女权主义思想及女性新形象,从而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这比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兴起早了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著名文学形象安娜·卡列尼娜举世闻名。通过分析安娜追求真挚爱情不得并惨死的人生悲剧,展现其悲剧形象的丰满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站在爱尔兰家庭传统的立场上,接受了希腊神话中的悲剧意识、尼采和弗洛伊德的思想与存在主义的学说,并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悲剧的形式完美地表达了他对人与人性、人类命运和人类精神的探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