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的怀疑     
20世纪初的某一天,托尔斯泰走进莫斯科的一家啤酒厂,请求厂长让他参观啤酒的酿造过程。那或许只是托尔斯泰的一次偶然的散步,又或者是他想了解社会中的各种行业。厂长同意了,并亲自为托尔斯泰做了导游。不过托尔斯泰可能并不知道,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气不出、寸步不离地跟着他的那个少年,便是厂长的儿子,未来的作家伊利亚·爱伦堡。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少年     
很久以前,极少有人到风景优美的喜马拉雅南麓去游玩,因为那里位于尼泊尔境内,交通闭塞,比较贫困落后。 后来,有几位日本游客来到了这里。一天,打算用餐的时候,他们请一位当地的少年帮他们买2瓶啤酒。即使是最近的杂货店,也在好几里地之外,结果少年奔波了3个多小时,才将啤酒买回来。日本游客得知后,非常感动,也更加信任他了。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两个俄国作家都叫托尔斯泰,一个叫阿·托尔斯泰,一个叫列夫·托尔斯泰。其中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第10册《跳水》、第12册《穷人》的作者。本期刊发一篇他少年时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故事,希望小朋友们喜欢。  相似文献   

4.
多维解读     
<正>"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有一次为了拜访托尔斯泰,在出发前,对于该穿什么样的裤子,契诃夫考虑了整整一个小时都无法决定下来,他换了一条又一条,都不满意。穿上窄的,他在想托尔斯泰肯定要说:不像话,这个蹩脚作家;而换上宽的,他怀疑托尔斯泰又会说:快赶上黑海了,这个无赖……契诃夫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感受如此在乎呢?这或许可从他的谈话中找到答案。有一次契诃夫满含深情地对蒲宁说:"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您想想吧,是他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15岁的时候,就上了加森大学的文科。他一年学下来,考试不及格,只得降班。于是他转入法科,学了一年又不及格。经过这些挫折,他对学校的生涯完全绝望了,在加森大学没有毕业就申请退了学,回到了家乡。然而,托尔斯泰没有永远沉沦下去,他醒悟了。他把自己的缺点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一、缺乏毅力;二、自己欺骗自己;三、有少年轻浮之风;四、不谦虚;五、脾气太躁;六、生活太放纵;七、模仿性太强;八、无反省。这样,随时提醒自己。从此,他的生活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1851年,他跟着他的哥哥尼古拉到高加索当兵去了。他当了炮兵的一个下级军官,…  相似文献   

6.
志臻小传     
读过《名人传》,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事迹感染了我;读过《鲁迅自传》,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激励了我;看《志臻小传》,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形象就真实地站在我面前,他喜欢读书、学习刻苦、爱好广泛……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青春少年吧!  相似文献   

7.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作为《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当然和托尔斯泰主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聂赫留朵夫少年时笃信基督,道德纯洁,正直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青年时受到人欲诱惑,一度堕落;成年时良心发现,皈依心中的上帝,成为一个以主的意志为生活目的的“新人”。他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自我完善”的体现。他对一切形式的国家机器的否定则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思想。他对官办教会的否定和“上帝存在  相似文献   

8.
1980年出版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有一篇“佳作”,题目是《参观氮肥厂》,其中的主要段落是这样的:“接待我们参观的唐厂长笑呵呵地给大家介绍建厂的经过。他说:‘为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速度的步伐,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1976年秋,在县委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四日,日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在科学院和省社联同志的陪同下,到歙县参观陶行知先生少年读书的故址“崇一学堂”。当时,他兴致勃勃地吟诵了陶先生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灵辩证法问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在评论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时指出:“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把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理描写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指出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完整地展示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已不再是一种附属的、零星的表现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不满足于人们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交口赞誉。他深入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11.
王梅菊 《文教资料》2014,(19):10-11
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是复杂矛盾的。宗教对于托尔斯泰十分重要,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的宗教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才能真正了解他,才会有新的发现。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不同于基督教思想,但"托尔斯泰主义"受基督教思想影响很大,在其一系列观点中都可以找到宗教意识渗透的明显痕迹。1899年完成的《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它比较明显地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思想,其独特的宗教意识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是一位戏剧大师 ,他的戏剧创作与其小说创作一样是在他自成一家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从这些戏剧作品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托尔斯泰艺术理论的精髓。西方某些文艺理论批评家对托尔斯泰的指责带有很大的偏激性。正确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戏剧创作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的整个创作的艺术价值 ,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足足酝酿了四年,可是动笔时却怎么也写不好开头。他苦恼极了。一天,他走进大儿子的房间,看见大儿子正在读普希金的小说。托尔斯泰拿过书,随便翻翻。他的目光停留在《宾客齐集在别墅中》这个普希金没改定的文章的片断,托尔斯泰读了一遍,连连点头,赞佩地说:“普希金总是这样直截了当地接触问题。换了别人,一定会先开始描写客人,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列夫·托尔斯泰关于教学实验的基本理念和思路,着重记述了他的读写教学方法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简略地概括了他的教学方法实验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托尔斯泰与战争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托尔斯泰与战争主题克冰海明威是一位很自负而又追求很高的作家,他自信自己的创作赶上了、更多地是超过了许多已故的世界名作家,但有两位作家是他一直尊崇、不敢与之并列的,一位是莎士比亚,另一位便是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十分赞赏托尔斯泰,在自己的言论和...  相似文献   

16.
昨天,兴兴作为十佳少年代表被邀请去国家考试中心参观,考试中心的老博士热情地接待了他。 老博士领着他来到一栋楼房前介绍说:“这是考试大楼,共有140个考室,可以同时容纳4000人考试。”兴兴抬头一望,只见楼上“冷静沉着,大胆细心”的大幅标语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贵族,却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一次,他去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上走走,便来到月台上。这时,一列火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了。托尔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着,忽然,一位女士从列车车窗里冲他直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手提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原来,这位女士见托尔斯泰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就把他当做车站的搬运工了。托尔斯泰赶忙跑进候车室拿来提包,递给了这位女士。女士感激地说:"谢谢啦!"随手  相似文献   

18.
校园传真     
厦门职高生出国就业不久前,八达岭长城特区办事处工作人员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块古城砖。古城砖用邮寄的包裹包着,随包裹附寄的信件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华裔加籍少年(他父亲祖籍香港)于2002年夏天随一个寻根团到北京旅游。他登上八达岭长城,兴奋之余在长城脚下拾了一块古城砖,几经周折,他将古城砖带回了加拿大,作为自己登上长城的纪念。后来,他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严厉地批评了他。几经反思,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特意将长城砖寄回并附信致歉。无独有偶,2002年秋天,一个日本少年到八达岭长城参观…  相似文献   

19.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家,世界名著《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他热爱文学、也热爱数学.下面两道题是他与少年朋友在一起时出的,人称托  相似文献   

20.
俄国的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创作了史诗般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当他写到俄国同法国在鲍罗京诺会战的时候,总感到不具体,写不下去。于是,他要去战场上亲自考察一番。果真,托尔斯泰来到了鲍罗京诺战场。他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个战场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