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省略介词宾语是古人的语言习惯,一般情况下,省略介词宾语后的句子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但有时古汉语介词宾语省略后,也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2.
英语省略结构是运用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但是省略有时会引起歧义,而这种歧义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消除。我们研究省略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一些变化和矛盾,就是要有效地避免歧义,从而正确认识语言运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4.
英语歧义现象出现在语言的不同层次,影响人们的正确理解和正常交际,为了更好地认识英语语法结构的本质和特性,达到正确理解之目的,本将对英语歧义的各种现象以及排除歧义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歧义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本文拟从语法结构方面,对英语歧义现象进行剖析,旨在阐明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和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6.
邵伟国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5):29-31,35
英语介词被动句经历了从"直接被动"到介词被动、复杂介词被动和短语介词被动等主要发展阶段.能够使用介词宾语进行被动转换的有介词动词、不及物动词 介词、复杂介词动词和短语介词动词等四种动词形式,它们之间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比较、分析英汉语言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如何消除语言歧义产生的负面影响、发挥语言歧义积极作用的有效方法。方法:从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境歧义和语法结构歧义四个方面对英汉语言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两种语言歧义现象的原因和特点,结果:中英文化差异引起语言歧义现象的产生。结论:各种语言歧义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并非所有的语言歧义都需要消除,因为语言歧义可以作为一种制造幽默的手段,用于相声、广告等言语交际形式和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0.
何霞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85-86,90
《国语》中的介词宾语的位置出现了前置现象.介词宾语前置主要分为:不用“是”和“之”复指,直接将介词宾语提前;用“是”和“之”复指,如“以”字前置宾语可以用“是”复指,“与”字前置宾语可以用“之”复指.  相似文献   

11.
论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形式能传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这种现象称为歧义.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本文对歧义的各种产生因素及可利用的排除方法进行浅析,同时,歧义也有其实用价值,它是产生幽默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歧义现象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类型.在此本文主要将此划分为三种类型:语法歧义、与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并阐述解决不同类型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语音、词汇、句法、语境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歧义现象,提出了一些消除方法,并阐述了歧义的消极和积极意义。歧义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语言现象,歧义分析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就象其它一切自然语言一样,英语也存在歧义现象.一般认为英语歧义分为三种一是语音歧义;二是词汇歧义,三是语法歧义.在英语中语法歧义比较复杂.本文就英语语法歧义产生的原因作了粗浅的分析,归纳出12类一般引英语语法歧义的语法结构,并分别用例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歧义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它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歧义在语言交际中使用不当可导致误解。本文着重分析了结构歧义的概念、原因和主要类型,并强调了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歧义的消除。  相似文献   

16.
要研究对象介词短语及其蕴涵句的生成与成分间的制约关系等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对象介词短语的内涵特征及其变体类别作出中肯的分析与界定。就对象介词短语的内涵特征而言,它是具有"传移"或"情态"谓核成分的语义指向、但并不能使其发生变化的语义成分;就其变体类别讲,它有"给予对象"、"索取对象"、"对待对象"、"朝向对象"、"谓宾对象"、"比较对象"六种之别。  相似文献   

17.
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分析了汉语句法中歧义现象形成的原因,讨论了消除歧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英语语言中,引起歧义的原因主要是词性的转换和成分结构。从交际效应的角度看,英语歧义有时确实给我们的正常交往带来不同程度的误解,但有时也会被积极地用于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中。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调换位置以及语调和停顿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歧义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语言学家在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西方的语法理论分化汉语组合歧义的过程中, 提出并发展了小类词、语义指向分析理论, 逐步完善了层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变换分析, 引进了“格”语法、配价理论和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理论, 推动了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研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汉语语法理论的可论证性和解释力向纵深发展, 从而显示出歧义分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