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衡阳方言在湘语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衡阳方言中的否定词也是很有特征的。普通话的否定词主要有“不、没(没有)、别(不要)、无”等,而衡阳方言常用的否定词有“不、有(有得)、莫”。  相似文献   

2.
南阳方言中的特殊词语如“朦胧”“半桩”“歪好”“光”“火色”“闲”“掂对人”“闹人”“肿”“烧手”“烧毛”“妥”“捣”“成色”“茬儿”等,用法与普通话或者完全不同,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有重要的不同之处.本文试从词的意义、用法的角度来描写分析南阳方言中的特殊词语.  相似文献   

3.
邵阳市区方言否定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阳市区方言属老湘语区娄邵片,本力图结合实例具体说明邵阳市区方言不定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邵阳市区方言属老湘语区娄邵片,本文力图结合实例具体说明邵阳市区方言否定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类描写了南阳方言中的代词,把南阳方言代词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又根据其内部的特点细分为若干类。对部分代词做了来源上的考释。  相似文献   

6.
7.
李鑫庚 《语文知识》2013,(1):135-137
南阳方言历史悠久,属于中原官话。本文运用邢福义先生的"两个三角"理论研究南阳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朦胧"、"拾掇"、"消缴"、"闲",并尝试概括出词义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南阳方言中的助词"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方言中的“哩”,既可作结构助词,也可作语气助词;“哩”有其特殊作用,它既可做结构助词。也可做语气助词;“哩”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赵兵 《现代语文》2009,(9):95-97
在语言使用中, "否定"是对现实或意愿的否定性表达,是习见的一种语法意义,存在于各种语言与方言中.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所使用的否定词及否定表达方式往往不尽相同.安徽无为蜀山片方言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方式既有普通话的共性,同时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就此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李鑫庚 《语文知识》2012,(2):116-117
本文探讨南阳方言中"孙"、"毛"、"皮"、"精"、"篓"、"包"、"虫"、"菜"、"蛋"、"头"、"种"、"僧"、"脸子"等名词性詈词后缀的意义及所成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总结出南阳方言詈词后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南阳方言名词的重叠式从构造类型上看,既属于构形范畴,也属于构词范畴;从功能上看,既有体词性的句法功能,也有一定的谓词性功能;从表义功能看,既能用于遍指与统指,也可以表泛化与转指。  相似文献   

12.
元曲作家在创作时以口语入曲,故而元代的许多语词现在仍然保留在一些北方方言之中,南阳方言中即保留了部分元代语词.  相似文献   

13.
南阳越调是河南越调两大地域流派中重要的一支。本文从南阳越调的产生发展为出发点,对南阳越调长期以来保持的传统剧目的正装戏、板腔音乐体系以及鲜明的盆地色彩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面对纷繁复杂的方言现象,汉语的规范工作显得更为复杂。那么,对于这项日益复杂的工作,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文章结合自己在南阳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南阳方言,谈几点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汉语规范的过程中,对方言中的不同现象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平利话表否定的词语及相关的否定格式与普通话有所不同,特别是与否定副词“不”所构成的固定格式,表义极富有地域特色且使用频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事物的特点,因分析的角度不同而不同。方言的词汇特点也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特点。从词源和词的构成分析博白地佬话词汇,其特点主要有:保留了诸多的古语词;有一批与广东粤语共通的词汇;有一批与少数民族语言音近义同的词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方言词;有丰富的带缀词;有丰富的连绵词。  相似文献   

17.
江阴市(澄江镇)方言语音声韵调富有特点,除了具备北部吴语的一般特点,相较于北部吴语代表点——苏州方言,江阴话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陕西紫阳方言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声母、韵母、声调为研究对象,对紫阳方言的语言系统进行分析,探索了该地的方言规律,总结了其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对安溪话中的双重否定用例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和分析,以期对安溪话的否定结构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安溪话中,两个否定词可以复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种特定的语义,并且大部分否定词在口语中都可以构成固定搭配式的双重否定,这些否定词在搭配对象的的选择、语义的表达等方面跟汉语普通话有着明显的不同,是我们值得注意的方言学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