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是描写知识分子的名篇之作。从作品一问世到现在,小说中的主人公潘先生历来都成为人们批判和责骂的对象,都认为他自私、虚伪、狡诈等。其实,如果今天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用人文关怀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潘先生这一形象,就会发现:潘先生并非想象的那样自私自利,他的很多行为也是被逼无奈的,并不是不可原谅的。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是一个面向现实的作家,他对封建礼教困厄下的女性悲剧命运给予热切的关注,通过穷愁的人生透视社会的不公和人间温情的匮乏,尤其是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悲剧存在描写,则着重揭示他们的庸俗、卑琐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理想的生命意志的失落与颓废.另外,有的作品表现革命者决绝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品质,成为英雄悲剧小说中少有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诞生于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平民的家庭.父亲叶仲济为人忠厚,品行端正,深得邻里钦敬,母亲朱氏在家料理家务.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还有祖母与外祖母,全家七口人,仅靠叶仲济为一吴姓地主管理田租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相当窘迫,有时竟至不能举火的地步.所租住的房子极其简陋,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弄得书箱湿,桌椅湿,挡不胜挡,防不胜防.叶圣陶的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度过的.1900年,六岁的叶圣陶进私塾读书.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诞生于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平民的家庭.父亲叶仲济为人忠厚,品行端正,深得邻里钦敬,母亲朱氏在家料理家务.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还有祖母与外祖母,全家七口人,仅靠叶仲济为一吴姓地主管理田租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相当窘迫,有时竟至不能举火的地步.所租住的房子极其简陋,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弄得书箱湿,桌椅湿,挡不胜挡,防不胜防.叶圣陶的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度过的.1900年,六岁的叶圣陶进私塾读书.  相似文献   

5.
徐龙年 《上海教育》2009,(15):27-27
1912年叶圣陶中学毕业,社会的动荡和家境的贫寒,使他不得不正视现实,必须尽快找个工作。在草桥中学校长袁希洛的协助下,他到苏州中区第三初等小学(简称言子庙小学)任教国文等课。从此,叶圣陶走上教坛,终生从事并热情关注着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时间长达76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小说风景描写的审美心理折射出真实感、质料感、层次感和主观感。真实感是创作者与接受者相互应符的满足心理的有力认证,质料感表现出创作主体对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认同心理,层次感是审美心理的一种结构形态,主观感是一种精妙的诗意心理。  相似文献   

7.
<正>1979年第5期《文艺报》发表了一篇《忆“五四”,访叶老》,老作家叶圣陶畅谈了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以及他本人创作活动的一些情况,特别介绍了自己在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以前从事文言小说创作的一段经历。为我们了解当时文艺界概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果从发表于1914年的第一篇文言小说《穷愁》算起,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活动至今已六十七个年头了。在漫长的年代里,作家创作了大量小说、童话、散文等作品,奠定了自己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叶圣陶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作家,而且,他创作的文言小说在旧民主主义文学中留下了踪迹,给辛亥革命以后荒芜的文坛增添了一丝生意。他是从近代文学转向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五四同时代的一些老作家相比,叶圣陶  相似文献   

8.
一各类文学由于不同的审美功能和不同的审美接受,不仅各有各的不同的生活逻辑,不同的审美支点以及建立在这一不同审美支点上不同的审美变形方式,而且有着与之成龙配套的不同的审美原则。载道文学的审美功能主要在教化上下力气,因此务求审美世界贴近生活,逼近现实,尽量保持现实世界的本来面貌,审美表现在反传统的同时又对传统审美表现方式不时地眉来眼去。纯美文学的审美功能主要在美感上做文章,务求不仅在审美形式一反传统的审美成规,而且在审美内涵上刷新传统的审美成事;既然如此,纯美文学必然把自己的审美视线实现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一位重要作家,也是该团体作家中创作劳绩最为卓著之一.五四运动前后,他就开始写小说,除长篇《倪焕之》外,还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等.叶圣陶遵循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的主张,他的小说一开始就“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其主题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他的创作态度是极端严肃的,曾说道:“我似乎没有写过什么自己不怎么清楚的事情”、“中国革命逐渐发展,我粗浅的见到一些,我就写那些.”(《叶圣陶选集·自序》)因此,真实地反映时代特征、描绘平凡的人和事,从而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语言的朴素精练,感情的淳厚朴实,这就是叶圣陶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学的名作家,他是中国新学史上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和童话的作家,本对叶圣陶小说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叶圣陶的小说在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形象的同时,融进我国的美学传统,追求传冲荚,创造深浓的意境,在小说的创作中较好地融合了中西美学的审美观念,为中国现代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俗文化始终是甘肃小说描写的对象之一,这一写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80年代:追求民俗文化描写的真实性.二、90年代:反思民俗文化存在的意义.三、世纪之初:赋予民俗文化深刻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良性前进的发展过程,实事上,文学乡村的意义在文学中还将长期存在,甚至可能越来越重要,所以,关注感性的民俗文化以构建理性的文学乡村是值得甘肃小说作家去探索的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李红 《山东教育》2006,(3):16-19
叶圣陶,一个不能让我们忘怀的名字。这位著名的文化大师,在20世纪的中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其文宗兼师宗的历史地位人所共仰。在其生前,茅盾曾发自内心地喊出“叶圣陶万岁”;在其身后,冰心曾由衰地称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永垂不朽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人各有志,有人向往浅滩,有人向往大海。表面谦和冷静而内心热烈的叶圣陶,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一直贯穿在他的生命之中,那整个暗暗长夜,我们始终看到的是他奋然抗争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李红 《中学教育》2006,(2):29-31
叶圣陶,一个不能让我们忘怀的名字。这位名的化大师,在20世纪的中国留下了不可摩灭的足迹,其宗兼师宗的历史地位人所共仰。在其生前,茅盾曾发自内心地喊出“叶圣陶万岁”;在其身后,冰心曾由衷地称赞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永垂不朽的教育家。”[编按]  相似文献   

15.
贺雨桐 《文教资料》2012,(33):66-68
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的讽刺小说创作时期是他文学创作中趋于成熟的时期,除了揭露时弊,最重要的是他讽刺小说的对象在他笔下被写成了圆形人物,他着重通过对人的两面性的解读展示讽刺对象堕落的过程,在人性善恶的发掘过程中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寄托。本文着重通过对讽刺小说《新生》、《移行》的分析阐释张天翼对人性的解读,并在童话《大林与小林》中找到创作原型和解决方法,并注意与鲁迅讽刺小说写法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审美的人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①艺,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说:“有志于道,根据在德,依托于仁,游心于六艺。”  相似文献   

17.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创作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人物塑造的成败。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给小说增添了许多的姿色,怎样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跃然读者眼前,关键在于塑造人物的方法。今天,笔者主要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张惠保 《甘肃教育》2010,(11):27-27
小说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或时代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为后文作铺垫,蓄势。③烘托人物性格、品质或前途命运。④揭示、深化主题思想。⑤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⑥推动情节的发展。⑦照应标题。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细节描写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著名作家沙汀说过一句话,叫做“故事好找,零件难求”。这里的零件也就是细节,正因为细节难求,所以要求作者下功夫去寻求。其实把一篇小说拆开了,可以看到,它不过十几个场面;而进一步把它“砸碎”了看,它不过几个或十几个细节。可以这样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节的作品是缺乏生命的。正像一个人体只有骨骼而缺乏血肉,像一棵大树,只有大枝干,而缺乏细枝碎叶。一篇小说中,正是由于其中出现几个生动的细节描写,顿时带来了生气,仿佛在茫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