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元1041年(宋庆历元年)二月,西夏与宋发生了好水川之战。西夏国主元昊以诱敌深入,据险设伏之计,在好水川口大败宋军。宋大将任福以下数十名战将阵亡,士兵仅战死者达一万零三百人,受伤、溃散者更多。消息传来,“关右震动,军须日广,三司告不足,仁宗为之旰食,宋庠请修潼关以备冲突。”寥寥数语,足见其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2.
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承五代纷乱之局,“内无大臣跋扈,外无藩镇专横,独夷狄为可恶”1。在两宋三百多年的统治期间,为中国患者,先后有辽夏金元四国。北宋虽然为新兴的金国灭亡,但实际困扰宋室最久、削弱中国最甚者则为西夏。西夏自李继迁倡乱,侵扰日甚,叛服无常。宋廷旨在招纳怀柔,一再予以优容。及元昊僭号称帝,仁宗下诏征讨,双方开始长期处于敌国地位。宋夏战争时断时续,几乎与北宋王朝相始终,给北宋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所要探讨的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仅限于从北宋建国至宋仁宗时两国攻守之势的变化)。在宋夏的长期战争中,攻守之势不断发生变化,北宋对西夏时…  相似文献   

3.
北宋中期,为防御西夏和辽的侵入,宋廷在陕西、河东、河北三地率先设置了常驻地方的安抚使路,设立经略安抚使主持一路军政,对宋代的军事、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河东路经略安抚使是河东路的最高军事长官,由并州知州兼任,该职始设于宋夏冲突升级之后的1041年,而非以往论著一般所认为的太原入宋的979年;实际莅任其位的有53人;作为守边重臣,朝廷对其人选比较重视,据现有资料可知,大部分经略安抚使均能不孚众望,守边有方,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我国西北出现了一个地方二万里的西夏王国,它与辽、北宋以及金、南宋先后长期鼎足而立。虽然地瘠民贫,在经济上仰给于中原,在政治上亦处于臣属地位,但在军事上几乎断断续续没有停止过战争,尤其是仁宗年间打得最为激烈,影响也最深刻。搞清楚这场战争的性质及影响,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世纪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宋太宗时期,党项羌内部分裂为二,一部份内附于宋,另一部份仍以宁夏为根根地,联结辽国,与北宋对抗。元吴时,他一面整顿内政,一面对吐蕃、回鹘用兵,先后攻占吐蕃确厮罗的牛城和回鹘的瓜、沙、肃等州。元吴称帝建国后,形成了宋、辽、夏分立的形势。宋仁宗不甘由同原来称臣的党项平起平坐,下诏削夺了元吴赐姓和官爵,准备讨伐。这时,党项的经济、军事力量已大为增强,从公元一○四○年起,每年都向宋发动一、二次大模规军事进攻。终宋仁宗一朝,我国西北边地战争不息。随着宋、西夏战争的互有胜负,西北地区的党项羌、吐蕃等少数民族诸族帐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本文钩稽诸书,就仁宗时期我国西北地区诸族帐及其政治态度作一考略,希望治史者对于此部份资料的利用,不无小补。 庆州  相似文献   

6.
宋仁宗时代,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强盛起来,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宋王朝则屡战屡败。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终于遏制了西夏军的侵扰,安定了局势,显示了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当时边上歌谣唱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在守边的同时,还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词,《渔家傲》即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光,一片凄凉。“塞下  相似文献   

7.
李德瑜 《高中生》2009,(22):8-9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战"与"和"1.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如匈奴对秦汉,突厥对唐,契丹、女真、党项对宋,蒙古对宋、明等。②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相似文献   

8.
宋夏对峙时期,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是北宋在宁夏军事防御前沿地带设置的一级军政合一的高级军事指挥机构。战争并没有将双方的各种交流彻底隔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仍有过充分地交流,有不少遗物传世。固原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就有一些较为珍贵的西夏文物,主要包括西夏铜牌、各类印鉴、西夏瓷扁壶等,它们是宋夏对峙时期留在镇戎军境内的文化遗存,体现了西夏历史时期各类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9.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并与宋、辽、金鼎立达200年,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夏能够立国归结于党项族的尚武精神和对军事的高度重视。这种尚武精神,是一个处在上升飞腾民族心理的表白,也是对前途、对命运、对力量、对速度、对生命的赞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蒙古灭西夏时采取了灭绝政策,使得西夏王朝的许多历史变成千古之谜。然而,西夏岩画及西夏文题记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时期的手迹和文物资料,借助于古今所编撰的西夏文辞书和历史、民族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夏人活动范围以及在宗教、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发展的脉络,认识它的发展规律,对于发展中华民族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宋政府在应对与周边少数民族矛盾时会采取各种政策招降以削弱其力量,其中对西夏的招降最为典型。自李继迁叛宋以来一直到北宋灭亡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宋夏战争不断,为了更好地削弱西夏的力量,北宋自始至终贯彻了对西夏的招降政策,且方法多样。夏人归降后,北宋政府对西夏降人采取优待措施的同时也相对地予以限制。招降政策使得大量人口流向北宋,为北宋争取了一定的战争优势。然而,长期的推行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加剧了北宋的经济负担。大量人口的归降也必然会导致宋夏矛盾加剧,爆发一系列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自北宋天圣九年(1038)元昊建立西夏王朝起到西夏宝义二年(1227)西夏末帝李睍被杀,西夏共存在190年。在这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佛教一直是西夏所崇奉的宗教,拥有国教的地位。在西夏王朝中期,尽管执政者企图提倡儒家学说来抑制佛教势力的过分膨胀,但这种政策的执行是短暂的,也是无力的。从西夏王朝建立到灭亡,佛教对这个政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可能与西夏特殊的国情,以及西夏王朝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受这种环境的影响,西夏王朝存在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疾病和自然灾害等问题,再加上多次对外战争,使得西夏国力和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破坏。为了稳定统治,统治者需要佛教,同时普通民众也需要佛教的精神慰藉,所以在整个西夏王朝统治时期佛教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宋与西夏(从李彝兴起)对峙二百余年。由于党项诸部人口的繁殖,畜牧业的发达,原有的牧地已感不足,因而不断向宋掠夺土地,扩充疆域。而宋为了阻止西夏势力的扩张,其争战经常发生,但力皆未能,间不得不互息干戈,通和订盟。在这种时战时和的对峙过程中,为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邻邦君后的生辰、丧葬等方面的原因,双方信使往还颇为频繁。其周旋聘问之仪,揖让进退之节,制度之规程,似乎至今鲜有人去探索。近人聂崇岐先生撰有《宋辽交聘考》(见《宋  相似文献   

13.
李继迁在宋太宗、真宗两朝时,以夏州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势力,与宋廷展开长期争战,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积极扩充势力,为后来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宗时,李继迁曾一度归顺宋朝,以后又叛宋自立,不断侵扰宋朝西北边境。真宗初,李继迁再次归顺宋朝,以求暂时缓解双方尖锐对立的矛盾,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宋真宗考虑到长期战事已经引起西部边境民生凋弊的实际状况,再加上即位之初稳定政局的需要,于是接受了李继迁名义上的归顺,并赐予李继迁国姓及官爵。  相似文献   

14.
出于政治、军事斗争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西夏曾分别与宋、辽、金等国进行过社会交往和边关贸易活动,形成了西夏对外贸易以"榷场贸易"方式为主、以"和市贸易"及"贡使贸易"为补充,同时还参与中西方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鲜明的历史特点,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春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58-61,6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其文集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范仲淹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宋廷积弱、战争屡败的情况下文人儒士普遍关注兵学问题的士风有关,也与其经略边防的实践经验密不可分。范仲淹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改革朝廷军事政策的观点;反对冒然兴兵、主张以"和"、"守"为主的边防政策。  相似文献   

16.
青白盐问题是由宋夏战争引起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战争的发展,双方政治、军事对立的扩大,一直没有能够解决,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宋夏关系的研究。青白盐问题缘起及暂时平息青白盐问题缘起于困李继迁。公元982年,李继迁反对族兄李继捧投降宋朝,献出世居的四州八县之地,出奔地斤泽,他利用蕃部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心理,联姻豪族大姓,组织反宋联盟。公元985年攻下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当时正是宋朝与契丹处于战争激烈阶段,继迁利用  相似文献   

17.
公元1402年9月,北宋与西夏在镇戎军(固原)定川寨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夏军长驱直入,一直抵达渭州(平凉)境内。这次战争涉及城址较多,但《宋史·地理志》等书多无详细记载。北宋为扼制西夏南侵,曾几次修筑镇戎军城,城四周修筑寨堡,是历史上在固原境内修筑寨堡最多的朝代,形成了固原宋城网络。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阅读》2007,(4):14-14
北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势日渐危急,西北边陲面临着西夏王国的危胁,而朝廷又政策不利,统治因采取重内轻外的措施,造成边疆长期放松警戒,武备废弛。1038年,西夏国元昊称帝,宋王朝忙中出错,虽扬言讨伐,却缺兵少将,仓皇上阵,以致每战必败。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担任陕西经略要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真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西夏钱币     
西夏(公元1038——1227年)地处西北,是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与同时的宋朝相比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在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西夏同我国历代王朝一样,也设监(管理铸造钱币的机构)铸钱。据《宋史·夏国传》载:西夏在第五代皇帝仁宗天盛十年(1158年)“始立通济监铸钱”;就现有实物资料,早在第二代皇帝毅宗时,已铸造了西夏文“福圣宝钱”,比文献记载提早一百年。  相似文献   

20.
狄青是北宋杰出的军事将领,在抵御西夏的战争和平定侬智高叛乱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为人缜密,智勇双全,有远见卓识,善行兵法,且不贪功不贪财,现存的平蛮碑、墓志铭等碑刻材料也给予了狄青很高的评价。狄青虽成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牺牲品,却仍旧流芳青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