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新《工伤保险条例》出台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增大,各地区相继开展了补充工伤保险的实践,积极探索化解基金支付风险的方法。国内在工伤保险改革的过程中,涌现了三种模式,分别是员工福利模式、补充工伤保险模式和二次投保模式。作为二次投保的典型代表,湖北长阳从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费用向保险公司投保,这种在不增加职工缴费和政府成本的情况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的做法,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国社会保险法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的《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保险制度的主体适用范围和事故范围;工伤认定程序更为规范化、合理化;理顺了工伤保险关系,划分了工伤保险责任;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理念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新形势;但也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如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还应当继续扩大;没有明确工伤保险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法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条例》中对劳动者的工伤赔偿范围和力度都作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工伤保险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弊端和缺陷,工伤职工不能及时得到赔偿金,有的无法得到赔偿金。实践中应从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工伤赔偿维权程序、工伤认定时适用法律三方面保障工伤职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立法和执法并重,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对《社会保险法》草案的审议修改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实施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工资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粼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失业保险条例(修订)》等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5.
现今,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正全面开展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然而,在此过程中,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实习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但是,从我国《劳动法》《合同法》或《工伤保险条例》等现行法规条例来看,都没有明文确定实习生为法律上的“劳动主体”“合同主体”或“工伤赔偿主体”.这一空白给实习生在现实中的具体维权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1日起,新的《工伤保险条例》施行,与原有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相比,新的规定在几个关键点上,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切实可靠的保护。《中国劳动保障报》法律事务中心的鲁志峰副主任,通过案例的方式对这几个关键点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险法》和新《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工伤保险修订的背后体现了立法理念的创新,使工伤保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使劳动者的权利真正成为社会权,然而在这最根本的、巨大的进步背后,也隐藏着现实层面的巨大问题,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在实际实施中出现了重重阻碍,并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生命力及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优越性,本文以工人权益保护角度,着重从制度建设、立法目的及现实层面解读这一劳动者保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制度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校外实习伤害事故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校学生校外实习伤害事故的法律救济主要是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救济,它存在明显的缺陷,应该引入社会保障法的救济,引入工伤保险机制,即可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受害实习学生一次性补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得向有关学校和实习单位收取保险费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于及时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劳动者的利益受损。应从根源上反思我国工伤保险体系的强制性特征,并借鉴美国的工伤认定理念和判例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现实中,一些劳动者之所以明明有理有据,却遭遇维权失败,往往就是因为超过维权期限,以至于"过期作废"。那么,就劳动者的维权期限有哪些规定呢?这些规定散见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方面: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的时限。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员的劳动法律法规理论知识水平和组织调解劳动争议工作的能力,河南省镇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县培训中心举办了首期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班。对168名基层调解员进行了《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对学员进行了因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和订立、变更、履行、解除、终止和续订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例分析。通过劳动法律理论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学员一致反映增长了劳动法律法规理论…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的合法权益由谁承担往往发生争议,这是因为实习学生的身份何以定位造成。目前,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发生侵害一般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类法律法规,我们可以适用地方性法规,例《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但高职学校实习如何管理制度化、法律法规完如何善等方面的改善都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职工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并由此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这是《工伤保险条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由于一直未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当工作人员出现各种职业伤害或上下班途中机动车事故等工伤风险时,相当一批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无力承担。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人员的工伤处理成为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第2款规定:“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等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参照本条例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上述规定,经国务院…  相似文献   

15.
【阅读提示】尽管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工伤保险条例》,对何种情形下应认定为工伤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因劳动者工种的千差万别与导致工伤原因的复杂多样,条例难免出现鞭长莫及之情形。当劳动者遭遇工伤认定阻碍时,下面案例可以为你提供借鉴援助。  相似文献   

16.
高盼 《华章》2013,(31)
《征收补偿条例》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删去了旧有条例中令人敏感的“拆迁”,代之以“征收”,“拆迁”二字彻底摒弃。该条例不仅是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简单修改,更是我国立法工作者和学者们对国家征收制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同时也体现了立法理念和设计模式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工伤认定申请主体的规定存在诸多的缺陷,在实践中造成了诸多的问题,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要建立用人单位强制申报制度;对享有申请工伤认定申请权的主体的申请顺序作出界定;直系亲属的范围作出一个界定。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有关负责人就《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答记者问问:近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请您谈谈《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答:《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9.
《劳社部发[2005]36号》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待遇标准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陕劳社发[2006]97号》规定,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参照陕西省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伤政策执行,使得陕西省经常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标准等不能执行并低于工伤保险待遇。在《劳动合同法》肯定了聘用制工作人员“特殊劳动者”地位的今天,《陕劳社发[2006]97号》将直接面临与《劳动法》、劳社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制度冲突及与其他省、市相关制度的不协调之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伤保险条例》在实施的近7年时间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工伤认定48小时的规定在实践中暴露出的弊端较多,与我国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宗旨不相适应。因此,我国现阶段有必要借鉴较为成熟国家的"工伤认定"制度标准,以完善我国工伤认定条件,使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更具有"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