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如果能准确的把握住社会心理,积极引导,有力监督。通过报网融合模式,运用诸多渠道及时说出大众想说的话,做到大众没有想到却应该做的事。大众就会信赖、亲近人民日报社,形成媒体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张莹 《今传媒》2011,19(1):119-121
互联网的兴盛为大众提供了便利迅捷的获取信息方式,但"关注度高,信任度低"的现象却使网站在发展中饱受争议,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急需重建。本文通过对新浪网站这一品牌网站的解读,希望能够为网站的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茜 《新闻世界》2013,(3):91-93
由于商业门户网站没有新闻采访权,因此在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只能以具有新闻采访资格的新闻媒体稿件做为新闻源。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商业门户网站在报道中无法表达自身立场?如果可以,商业门户网站又是如何通过报道手段对此进行表达的呢?本文以新浪网对“河南洛阳性奴案”的报道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比较视角,本文以人民网和新浪网关于"魏则西事件"的202篇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框架理论,从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新闻类型、新闻框架等5个方面23个类目对比分析了两家媒体的报道构架。此外,本研究也关注了两家媒体在不同时间点对该事件的报道数量走势,对其新闻标题制作了词频分析图。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总结了其报道特征相异之处的主要原因,并为媒体如何报道此类舆情事件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何蕊  沈立赛 《今传媒》2006,(6):57-5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据CNNIC于2004年7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8700万,其中男性5159万,占59.3%,女性3541万,占40.7%,男女网民的数量差异正在缩小。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18-35岁的网民已占上网人数的绝大多数,青年人是网民的主体,而女大学生则占据了一个不小的位置。但是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中,为数众多的女大学生的形象是怎样被塑造的呢?本文随机选取了新浪网2005年9月5日至2005年9月12日一周的新闻进行实证分析。选择新浪是因为它是一个浏览率高,信息容量大,且是深受大学生青睐…  相似文献   

6.
刘玎璇 《今传媒》2016,(12):77-79
"网红经济"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凭借着海量的粉丝、强大的话题性、"网红"们已经展现出资本认可的商业变现能力,并打造出了日益延伸的产业链.本文围绕"网红经济"衍生出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思考并总结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PGC(专业生产内容)的商业变现路径,主要为广告定制、用户付费、社交电商和平台服务.  相似文献   

7.
张蕊 《新闻世界》2011,(9):202-203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浪网对“城管”的形象构建。研究方式为内容分析法。研究发现,“城管”是面向社会时常被媒体监督的政府公权力的一种,相关新闻大部分以负面为主,“暴力执法”成为“城管”的主要形象。媒体有妖魔化“城管”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王艳 《今传媒》2010,18(10):33-35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就新浪网对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新疆7·5事件报道的传播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性。通过研究发现民族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仍有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在中国首家推出网络版以来,我国传统媒体上网的趋势变得越来越快。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大陆大约有430家传统媒体上网,另外,一些商业网站也加入了网上新闻传播,这样我国新闻网站便形成了蔚然之势。国内不少学者由此感到振奋不已,讨论第四媒体的煌煌之作不断见诸报章。但这些研究往往着重于宏观性分析预测和抽象理论探讨,很少结合中国新闻网站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的实际研究,因此,对中国新闻网站的了解便失之肤浅和浮光掠影,无法把握中国新闻网站发展中存在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趋势。我们选取了几家代表性的新闻网站作了一定的量化分析,尽管由于精力所限,样本数据不多,但相信这些数据已经能够较为清晰地厘清当前中国新闻网站的发展实际,使我们对国内新闻网站的现状有一个更为清醒、冷静、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媒体在公关活动中大多充当公关平台的角色,却忽略了自身也有开展公关活动的需求。2013年发生的陈永洲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媒体自身对于开展危机公关意识的淡薄。本文结合陈永洲事件,通过案例及理论分析,阐述媒体开展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并对媒体开展危机公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宇 《新闻世界》2010,(10):115-116
网络时代是一个传播的时代,电视、网络、手机、平面等各种媒体在同一个舞台上争芳斗艳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体环境。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下,同一个事件可能以不同的传媒方式,不同的报道角度呈现在人们面前,这种交互的传媒方式带来的一个显著效果就是事件本身的不断扩散,这种扩散有时候是一种外交力量,有时候是一种炒作手段,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人们预期或无法预期的,这就是新媒体环境下带有扩散效应的公众事件报道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10月20日起微软推出了两个重要更新——Windows正版增值计划通知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通知。两个正版增值计划反映到计算机个人终端用户的结果就是:盗版XP专业版用户的桌面背景每隔1小时将变成纯黑色,盗版Office用户软件上将被永久添加视觉  相似文献   

13.
新浪、搜狐、网易三家网站的赢利,成为新闻界和IT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些网站的赢利,使人们感到这些所谓的新媒体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在赢利的背后,新浪等网站的业务经营和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网站作为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相对减弱,而通过IT技术的支撑形成的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的功能在增强,这些网站作为新媒体的角色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4.
刘勃宏 《今传媒》2013,(5):43-44
本文以网络媒体《新浪网》和《腾讯网》为例,分析了其在2011年以动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243篇文章的报道形式、篇幅、报道立场、新闻议题、议题的立场等类目,以期客观的呈现和分析网络媒体中的动画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新浪、搜狐、网易三家网站的赢利,成为新闻界和IT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些网站的赢利,使人们感到这些所谓的新媒体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在赢利的背后,新浪等网站的业务经营和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网站作为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相对减弱,而通过IT技术的支撑形成的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的功能在增强,这些网站作为新媒体的角色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6.
陶然 《新闻知识》2002,(2):15-16
跨媒体在传播业发达国家并不是新概念,在那里,单一媒体很难抵抗市场的巨大竞争风险,像维亚康母,新闻集团,时代华纳无一不是集各类媒体业务于一身的传播集团。1998年,哈佛大学教授克瓦克(Bill Kovach)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森斯特(Tom Rosenstiel)在合作的著作《极速》中就提出,今天是一个混合媒介时代。而去年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合并更是标志着一个更全更新的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正在发展的国内传媒市场,具体来看,跨媒体这一概念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 其一,不同媒体个体之间的合作,如 C…  相似文献   

17.
张蕾 《东南传播》2011,(10):39-41
会理PS事件,从一开始的全民声讨,到"PS风潮"再到最终网民的理解和包容,仅仅经过了不足四天的时间。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情况和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认为微博在舆论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会理县政府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微博这一平台积极回应、坦诚面对、持续关注,最终转"危"为"机",此次会理PS事件的圆满解决堪称"政府公关危机的经典案例"。同时带给我们启示,在"微博问政"渐成趋势的新时期,政府的宣传更需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动新闻”事件谈新闻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1月底,壹传媒《苹果日报》推出了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动新闻",以精细的3D动画形式再现暴力凶杀案等新闻事件,标榜以全新的写实动漫方式呈现新闻,手机网络皆可下载阅读。而此种报道方式也引起了强烈争议。2009年11月26日上午,约有20个台湾民间团体来到壹传媒大楼抗议.强烈指责“动新闻”以大量模拟动画方式报道色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茶水发炎"事件对记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权利做一探讨。笔者认为,对于负面新闻的报道,记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以避免带来负面舆论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方商业媒介:受众的影子──从“戴安娜事件”谈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柳旭东自18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一直在新闻自由与伦理道德以及公众知情权上争论不休,迄今仍没有一个具体标准来界定新闻自由。戴安娜之死使得西方社会关于“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争论进入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