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闰吉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28-28,102
历来学者对《释名》的写作态度与方法批评得甚多,其实,《释名》的训释多有所本,对所本又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对纬书借声训售其私进行了批判。刘熙对理据的认识,也颇为进步,其推求词的理据的最主要方法-声训,也较科学,且揭示了给事物命名的客观依据。因而以往的批评大多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2.
《释名》释语中的复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名》释语中的语词颇具特色,一是复音词数量多,在25000字左右的篇幅中,有不计重复的复音词1069个;二是复音词在构造、意义和使用上,完全符合汉代书面语复音词的一般特点,也能反映出汉语词汇中各种构造法从先秦到汉代的发展规律;三是在大量使用两汉产生的复音词的同时,还有300多个新词为本书所首用,其中又有200来个被后代书面语所沿用,为丰富汉语词汇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力的《同源字典》多处引用《释名》,其引用方式有二:一是采用《释名》的声训作为同源字,一是以《释名》训诂见义。王力对《释名》的引用仍十分谨慎.但比以往已有些微改变。其对《释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太平御览》征引《释名》六百三十余条,其中75%的条目不同于现存最古的《释名》版本翻宋本。这些引不仅可正翻宋本之误、可补翻宋本之脱、可删翻宋本之衍,而且《太平御览》给征引条目所加的注解和反切注音等也有助于《释名》的校勘。  相似文献   

5.
《释名》研究始于三国时韦昭,两晋到明代的研究多停留在引用和申发上,清代是《释名》研究的繁盛期,对《释名》的整理和研究成就最大。“五四”以后,特则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释名》研究几乎成了一大热门。《释名》又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书,历来引发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作者及成书年代、性质、价值、训释条例和缺陷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所释之词,有的在《释名》中已有用例,而该词典所举书证迟后于《释名》。今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释名》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以"穿凿附会"、"唯心主义"来评价它,且被视为作用不大之书。那么今天在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在汉语词源学获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很有必要站在语言学而不是语文学的立场上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语言学建构。  相似文献   

8.
刘熙《释名》训诂中的“互训”具有不同于一般互训的特点:第一,互为训释的两个词词性不一致;第二,互为训释的两个词中,同一个词作为被释词与训释词时意义不相同,它们实际上往往是同形异词或同词异义;第三,《释名》中的互训不是同义相训而是同源相训,因此,《释名》中这种貌似互训的现象,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并不是互训,基于这种分析,建议把一般训诂中的互训称为义训类互别,而把《释名》中的上述“互训”称为声训类互训。  相似文献   

9.
《释名》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语言学建构。  相似文献   

10.
张锐 《华章》2007,(11):206
《释名》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著作,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本文从《释名》的词汇入手,试对其造词法--语音造词、虚词造词、词序造词进行浅近的分析与描写,以从侧面认识两汉时期的词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句法角度研究《释名》中《释天》至《释形体》的句子,运用归纳和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描写,并得出了以下结论:《释名》的语言具备古汉语的基本句式;句子中主语、宾语、兼语多承上省略;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熙之作《释名》,以声训的方式跻于训诂之列,而在民俗文化研究方面有更为重要的价值。《释名》中那些释词与被释词之间没有语源联系的声训,也多是依据当时的文化情景作解,汉代的服饰习俗、饮食习俗、起居习俗、丧葬习俗及世俗心理由此可得以观之。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对联绵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连语类编》是他这方面的研究专著.书中引用了不少《释名》里的联绵字,从中可以看出其对《释名》的态度及其对《释名》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释名》具有较高的宏观语言学价值和微观语言学价值,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释名》的推原思想及声训方法也是比较正确的,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5.
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汉代服饰文化更是我国服饰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词典,而其中的《释名·释衣服》较细致地描述了汉代服饰类词语,是研究我国上古服饰文化进程的重要来源。本文对其中服饰类词语进行归类,并依据实际情况考证名物称谓,以期揭示汉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说文解字》是一部以形求义为体例的书,其实它的声训探源功能也较强,足以和《释名》中的声训相媲美。《说文解字》早于《释名》,这说明《释名》释文体例是对《说文解字》及早期声训的借鉴和发展。正确解读这些声训,比较两书的异同,能够更好地理解声训对语言的探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释名》成书时代较早,相关史料匮乏,且部分材料孤立无证、甚至相互矛盾。后代学者根据不同史料,对《释名》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判定。考证可以发现,"刘熙作《释名》"说更为可靠;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释名》是我国首部语源学述,但由于后世对该书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使得这一开创性的语言学要籍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足够的重视,因而影响了对其积极意义的继承和发挥。本要澄清后世对《释名》的某些误解并考察《释名》因声探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重新认识和评价它的重要的理论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释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源学性质的专,也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此书第一卷为主要内容,从字形结构入手,运用上古音为分析手段,对每条训释逐一进行分析、归类,可以揭示其声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刘熙的《释名》声训研究作了较全面的概括和归纳 ,对“以声探源”的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尤其是通过丰富翔实的材料 ,对《释名》的地位和价值作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前人对《释名》的评价 ,对《释名》的性质作一次较为恰当的认定 ,对《释名》的语言学价值作进一步的探讨 ,从而挖掘它的语源学价值 ,使刘熙的语言学观点得到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