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8月1日,红军还在长征北上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历数日本侵华罪行,谴责了蒋介石国民党步步退让丧权辱国的行径,发出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大团结的伟大号召。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即刻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其驻地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进一步强调“了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首先号召全民族抗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首先号召抗日,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3.
1933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东三省之后,又侵占热河省。5月,又向长城各口、滦西、察东等地进犯,迫使蒋介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协定”不但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而且将冀东的大片国土划为停战区,甚至以所谓“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以行视察”为尔后日本扩大侵略寻找借口埋下伏笔。6月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发表了谴责国民党政府出卖平津华北宣言,反对《塘沽协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协定”的签订,进一步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于是冯玉祥、吉鸿昌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自祖国北方崛起。  相似文献   

4.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通称《八一宣言》。宣言指出:因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加紧卖国,亡国之险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呼吁各个党派、各界同胞、各部分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六千余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要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九&;#183;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民族义愤。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及时发表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相似文献   

6.
如所周知,《八一宣言》是《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之简称。但是对其由来却很少有人知晓,久而久之,便对《八一宣言》诞生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产生了一些误解。比如,《八一宣言》是1935年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发表的,因此便被误以为诞生、发表于长征途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八一宣言》是从毛儿盖会议上发出的,因而称之为“毛儿盖宣言”。其实《八一宣言》既不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的,也不是从毛儿盖会议上发出的。真实的情况是由当时我党在莫斯科工作的吴玉章等人倡议、王明起草、经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等人的同意后…  相似文献   

7.
吴明仁 《档案时空》2003,(11):16-18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我国东北,为了在东北建立殖民统治,“以华治华”,1932年2月,成立了“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发表宣言,称“东北已脱离中国而独立,决定成立‘满洲国’”。3月9日伪“满洲国”即宣告成立。此后,日军步步把侵略魔爪径直伸向华北,并阴谋重演,要建立又一个傀儡政权——“华北国”。先将中国分而治之,最终征服全中国。一1933年3月,日军进抵长城各口。当时驻守长城的有东北军、晋军、西北军及部分蒋介石嫡系,出于义愤,奋起抵抗,大败日军,大快人心。5月,由于蒋介石与日寇达成妥协,长城抗战终以失败告终,北平、天…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5,(7):11-13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路线,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一二九运动中,党领导北平学生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瓦窑堡会议批判了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错误,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红军东征回师通电呼吁“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相似文献   

9.
<正>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立刻申明严正立场。事变第二天,即9月19日上午,中共满洲省委就召开紧急会议,并迅速做出反应,发表了《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此后,又于同年12月1日、1932年1月15日和2月6日,相继三次针对九一八事变发表宣言。几次宣言层层递进,在明确九一八事变为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武装侵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建立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呼吁东北人民团结一心,奋起反抗,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境。中共满洲省委通过发表宣言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持续推进了东北人民抗日情绪的高涨,为建立抗日游击队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先后发表了四次抗日宣言。宣言在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本质,号召工农兵和劳苦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中共满洲省委抗战宣言的发表,率先吹响了民族抗战的号角。  相似文献   

11.
’张锦湖、蒋介石、韩复集三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从目前国内已公开发表的资料来看还无从知晓。为配合张氏家族整理出版《张锦湖先生忌辰五十周年纪念文集》,笔者相继从美国和台湾搜集了众多资料,并走访了许多与张先生有联系的当事入,从中了解了许多“华北事变”期间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的活动内幕。现将其中有关张锦湖规劝韩复果一节整理成文,以期窥见张锦湖、蒋介石、韩复果关系之一斑。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全面侵吞华夏并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罪恶目的,于8月11日召开了五相会议,正式决定了“北支”五省的分治方针。这就是:“…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五年,蒋介石在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指导下,一面对加紧发动对华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暗送秋波,一面诱罗湘、黔、川、滇地方武装对红军进行围堵,以收一箭数雕之功。当时的两广势力陈济案、李宗仁等,因早已窥破蒋介石险恶用心,对其围剿红军虚与委蛇,而实则多方打探情报,充实军备,以待时机。到一九三六年日本增兵华北时,陈济棠察觉蒋介石将决心结束两广半独立局面,便与桂系联合,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六月一日,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决议,是请南京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领导抗日。二日,通电全国。四日,陈济棠、李宗仁以第一、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率西南将领三十名通电响应,并将军队改称“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六月八日进军湖南,公开与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对立态度。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六·一”反蒋事变。现从省政府秘书处档案中选出事变发生前龙云在蒋介石、陈济棠、李宗仁之间奔走斡旋的来往文电,予以发表,供研究现代史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主要精力对准中央苏区,不断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报,《红色中华》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大的舆论动员功能,积极宣传造势。首先,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陋行径;其次,强烈谴责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剿共”;再次,广泛宣传报道中华民族日益高涨的抗日浪潮;最后,及时向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色中华》的这些举动,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起到了抗战动员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上演了一场“伟大预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前期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小把戏》小把戏的由来从九·一八到芦沟桥抗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北四省和华北五省的地方。他们不择手段,花样百出,其目的就是企图灭亡中国,把日本民族从日本三岛搬到大陆来过优越的日子。由于日寇凶恶的强夺,残酷的屠杀,激起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愤慨,坚决要求抗日救国,要把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社会》2005,(5):14-15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7月26日,发表了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全称为《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称《波茨坦宣言》。《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发表前征得了中国的同意。苏联于同年8月8日加入该公告。《波茨坦公告》是一份反法西斯同盟国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宣告日本法西斯的末日已经来临。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偶翻旧报,读到茅盾先生在《救亡日报》上发表的短文,发表时间是1937年8月28日,题为“对时事播音的一点意见》。在整理我国广播史料的过程中,这是作者发现的中国作家最早评述广播节目的论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沪沟桥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号召全民抗战的宣言,抗日峰火燃起在中华大地。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军民奋起抵抗,英勇作战,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救亡运动。受战事影响,报纸无法正常出版或投递,无线电广播成为当时传播时事新闻的主要工具。针对当时情况,茅盾在文章中首先肯定了播音界一致抗日的…  相似文献   

17.
试谈汪伪政权的中央储备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1940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下,卖国贼汪精卫在南京成立汉奸傀儡政权——汪伪“国民政府”,形式上勉强把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所扶立的南北傀儡(东北除外)合于一炉,由汪精卫自任代理主席,发表了“还都宣言”,建立了号称统一的“中央政府”。 既然是号称统一的“中央政府”,就必然要设立“中央银行”以统一货币发行,控制金融命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同商讨国事。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相似文献   

19.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得到社会各界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代表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利益的中国致公党的政治态度颇具影响力,1948年6月9日,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华商报》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宣言》,主题是号召海内外同志加紧努力,拥护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宣言极大地凝聚了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中旬,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UK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集成信息系统委员会主席RegCarr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代表JISC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使用的柏林宣言》,即《柏林宣言》。《宣言》呼吁签署者促进“更多地利用因特网进行知识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