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言     
高等职业教育高在哪里?和中职如何区分?高就高在技能加素质。在课程设置中,应强调技能加基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时龙的观点。文科高职一定要考虑四种区别:一是它跟普通高校的区别,突出职。二是文是专业类的区别。三是考虑层次,就是跟中等教育的区别。四是要考虑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文科  相似文献   

2.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生产技术知识的新型劳动者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最近,中央提出,要在五年内,根本改变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状况,建立起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的中等教育体系。这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已强调了多年,但在我省一直步履唯艰,进展缓慢,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我们要抓住时机,做好工作,使其有一个大的突破。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是发展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国的国民教育体系都是由纵横交错的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构成的。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在中等教育阶段,它与普通教育没有层次关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它与学科性教育也没有层次关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观念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中等教育又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属于“普九”范围,是义务教育;而高级中等教育则是非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在教育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接初级中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上接高等教育和劳动世界。由于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中级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普九”任务基本完成以后,高级中等教育的问题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对高级中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改革作些探讨。 一、教育现代化:讨论问题的基点 研究高级中等…  相似文献   

5.
徐健 《职教论坛》2000,(1):48-48
一、统筹协作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中等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重点,而我国的中等学校教育的发展,在体制上,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双轨制,即一轨主要为升入普通高校为目标的普通教育,另一轨是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两类教育,两种目标,必会有两种不同的前途。另外,中国人传统思想中有“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故接受高等教育被视为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只有升学失败者和无力升学者才到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就使中等教育双轨制的天平总倾向于普通教育一侧,虽然在中等教育体制改革之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变,职教事业…  相似文献   

6.
终身学习是人类文明史和教育史的一次观念革命,是从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需要。其中,义务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是重要枢纽.而职业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学习最为活跃和多样化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世纪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应当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观背景当中考虑,应该贯穿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以后乃至人的一生,核心就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在我国实现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目标之后,将重点转向“保障全民基本技能(Ensure Basic Skill for All)”上来。逐渐实现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在质量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的今天,我们在考虑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时,应把重点放在分析研究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质量。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开展了教育质量专题调研,并从调研中引发了变革教研内容与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观念的转变上,强调人的身心教育,注意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尺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部新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深度学习人才。深度学习是中等教育体系改革的切入口,文中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对中等教育阶段深度学习研究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通过中等教育阶段的年度发文量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深度学习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阶段深度学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通过梳理近十年来中等教育阶段深度学习的相关文献,发现中等教育阶段深度学习研究存在深度学习效果难以测量、深度教学观念消极、深度学习难以落地、教育决策可靠性不力等问题。最后,文中从深度学习观念、深度教学价值、深度学习实施机制、深度学习评价路径、深度学习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深度学习实践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中等教育阶段深度学习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是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既要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我省普通高、中等教育的发展情况,也要深入研究新时期我省普通高、中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思路:辽宁高、中等教育要进一步围绕体制性、结构性两大深层次矛盾,进行调整,重点是结构调整,同时要把结构调整与改革结合起来,促进高、中等专业教育在体制上发生根本变化,充分利用高、中等教育自身与外部条件与环境,构建适应辽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高、中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当前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的现状入手,指出了教师对创新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和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进而阐明了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现代教育家林砺儒将全人格的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目的,其意义在于:切中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坚守中等教育的基础性;是抵制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侵蚀的利器;培植了会通中西、学贯文理、志在振兴中华杰出人才成长的沃土。以全人格的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目的,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从分析当前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的现状入手,指出了教师对创新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和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进而阐明了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体制,更是一种思想、观念和化。人力资源培育中观念的转变-正确处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实现观念变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减轻负担注重能力提高素质──谈在中学民族班进行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体会杜正模第四十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上,……科技发展的持续挑战,将迫使所有国家的中等教育走向能力培养这条路。”在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紧...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应与普通教育处于同等地位.这是分析各国教育现实和相关法律法规后得出的结论.世界各国的学生们一般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后接受职业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之上的相对于普通教育的分类.就我国情况看,<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自成体系,是一种相对于普通教育的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处在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把着力点放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一、教师在教法上应有所创新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题目:全民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新定位 报告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力 主要观点: ·新世纪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应当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观背景当中考虑,应该贯穿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人的一生,核心就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其根本宗旨的。我们必须用“大教育”的观念来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就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方向而言,目前对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仍有争议。归结起来有如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心理治疗上;第二种,认为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咨询上;第三种,认为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应放在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上。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观点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特别是第二种观点与第三种观点有许多交叉的地方,发展咨询与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有重叠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发展咨询包括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即当前高校心理咨询或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