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训练在哪个年级"起步",这个问题一直有约定俗成的结论.大家基本认同的起步年级为三年级.这个结论多年来一直左右着小学习作教学.然而,我对这个结论却不认同,而且新课标中也没这个说法.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这个条项,有这样一句话:"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1~4年级都划分为习作的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作文",我比较喜欢称之为"儿童写作"。"儿童写作"指向两个原点:一是儿童生命原点。"儿童"是一个生命阶段,与成人完全不一样的生命阶段。二是课程原点。课标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目的是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兴趣。要统称"写话"和"习作",便是"写作"。  相似文献   

3.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习作是这个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新课标将三至六年级的"写作"改为"习作",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写作水平的.所谓"习作",就是学习写作,这比"作文"更易为小学生接受.以前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疼.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当然就达不到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要求了.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我的做法是"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年级习作教学是习作起步阶段,但学生写作素材缺乏,写作方法缺失,是起步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大的困境。采用多种体验方式促进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在习作讲评中激发写作兴趣,渗透写作方法,促使写作常态化是解决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愉悦的写作心理。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在这一起步阶段并不喜欢习作,作文课对他们来说“无趣、无词、无劲”,成了小学生最惧怕和最头疼的事情,存在着严重的写作心理障碍,其表现如下。一是消极被动。表现为对作文课缺乏兴趣,厌倦拖沓,习作不主动,常消极应对教师的指导和讲评。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写作主体需求和兴趣的培养,习作成为学生被动要完成的一种任务,而这种任务由于命题限制和各种作文技巧的过高要求又难以完成。习作内容上的要求激发不起主体的写作欲望;作文技巧上的过高要求又难以使学生享受到习作的成就感。久而久之,被动、消极与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强调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在小学三四年级作文起步的阶段,老师的激励、鼓舞,可以让同学们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轻松地踏入作文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在小学三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8.
史玉芹 《考试周刊》2014,(41):61-61
<正>小学阶段是进入写作、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这时如果孩子对写作有良好体认,或许会成为一生写作的动力,反之,如果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则会直接影响书面语言的表达。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在习作教学的初始阶段就产生对习作的热爱,使他们热衷习作、钟情习作,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历年的工作中,始终注重低学段儿童的习作教学,从而不断培养他们对习作教学的兴趣,为孩子们习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课改步伐不断的加深,小学习作课堂上怎样让学生从抗拒写作到爱上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先导后写",将学生固定在作文题目这个框架之内,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难以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针对小学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刚老师"先写后导"的习作教学理念,对怎样巧妙运用"先写后导",让习作教学更加高效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习作教学大多要求"全篇幅写作",面面俱到,加之受教学时空等限制,无法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化需求,使学生望而生畏,兴趣索然。引导学生进行类似于网络里的"微博"式写作,不做题目篇幅的限制、快速精准、不拘形式,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习作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三年级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阶段,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对学生未来写作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利用手中的教材为"抓手",充分运用教材,教会学生习作的一些方法,提高他们习作的兴趣,指导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这中间有一道门槛,要跨过这道门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文起步的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意写,有兴趣写。这样,可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也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跨过这道门槛,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呢?本文从培养兴趣,使学生乐写;注重引导,使学生会写;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吴勇 《江苏教育》2012,(7):12-14
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在习作教学板块,修订稿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内容"、"实施建议"的表述中透显出这样三个鲜明的课程研制意图:基本立场不动摇,语文素养重融合,传统现代都兼顾。一、保本护基从实验稿到修订稿,在习作教学板块,有这样的几个基本立场一以贯之,始终坚持:1."兴趣"与"信心"是起步。小学阶段,是儿童进入写作、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对写作的良好体认,或  相似文献   

14.
一到高年级,孩子们的习作在题材、内容、语言等方面会出现许多雷同现象。追本溯源,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习作起步阶段推崇范例式,而教师的教学指导也注重强调"规矩与规范",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甚至将每一类型的习作都归纳出了应考性很强的写作套路,而海量的作文选集更是成了孩子们提升习作水平的必备工具。渐渐地,孩子们的习作便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张祖庆老师提出了“习作赏评课”的概念,我觉得在小学阶段,这种提法有一定道理。原因有二:一是在儿童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激发写作兴趣是首要任务。而赏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二是对于儿童的言语,教师最好的姿态就是亲近与赞赏,让儿童的语言在童年世界里“多飞一会儿”,柔软地走向“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首要任务。在这一作文起步阶段,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和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分析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观察作文是这一阶段习作训练的重要形式."画秋景--写秋色"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一次观察习作活动.它与单元主题"色彩"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习作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图画再来写作,使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能否成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进行了不同阶段的划分,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为"习作",第四学段为"写作"。这样划分是为了引导教师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写话是写作教学的起步和入门阶段,对于儿童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想提高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水平,需要从低年级写话抓起,注重训练,提高写话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低年级写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这就要求老师在低年级小学习作教学中,应首先激发写作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习作成为学生快乐的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在小学分为两个阶段: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写话是整个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因此,培养好低年级的写话能力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