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笔者认为音乐教学不仅要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有必要通过以下五种途径来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四、加强音乐记忆能力培养;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儿童来说.音乐带来的愉悦感甚于其他任何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与其让儿童静听,不如运用艺术通感,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肢体,感受美,体验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学期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学前儿童用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意愿和情感的视觉语言。当儿童反复感知和多次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表象之后,他便想通过绘画等美术活动把头脑中形成的事物表象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增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去感受和发现美,同时研究各年龄阶段适合幼儿绘画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来打造具有美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应尽量结合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欣赏进行,有目的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与丰富对音乐的美好记忆;当音乐中的美感因素被完全体验,音乐的审美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表象思维、心理相册两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小学低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出一组通过言语活动中的表象思维训练进行全脑开发的策略,通过为时一学期的实验表明:1.表象思维训练,可显著提高小学低段儿童的字词学习水平和说话能力,对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特别是中等生受益最大;2.表象思维训练能激发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稳定、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3.本实验所采用的表象思维训练的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表象思维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4.本实验所采用的表象思维训练的方式与途径能提高不同类型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这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音乐--心灵高尚和精神纯洁的源泉。音乐像微微春风、丝丝细雨育化幼苗那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迷人的魅力,使一切说教相形见拙。音乐对儿童品德的陶冶从内容上讲与德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是一致的,但音乐是以艺术的魅力诱发儿童的美感,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成为爱美的人。我国自古以来就把美和德联系在一起,将高尚的行为视为美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真理转化为有血有肉的具体行为和行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教育和善良情感的形成,而以情感育人是音乐学科育人的一大优势。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是人类最亲密的朋  相似文献   

7.
音乐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九十年代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音乐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许多有益的教改尝试.例如:愉快教育、舞蹈、形体律动、器乐进课堂……等,几年来的音乐教改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音乐课的教学改革离不开“美”;音乐课的“美”,离不开整体美.即:音乐美、教学艺术美,课堂环境美…….而美感的形成,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以及理解、思维、表现、创作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整体过  相似文献   

8.
戏剧和音乐作为艺术课程的两个分支,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戏剧教育和音乐教育都是为了弘扬真善美,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戏剧与音乐相融相生、相辅相成,戏剧教育可以助力音乐教育,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将两者融合,通过音乐和戏剧,引导儿童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领略艺术的魅力,丰富儿童的审美体验,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周萍 《家教世界》2013,(4):16-17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相似文献   

10.
音乐图像学作为一名独立而又交叉的学科,现如今正被一些音乐史学家们重视。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线索进行音乐史研究,是对美术作品中的音乐题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的有关音乐史。本文从黎锦晖出版的儿童歌舞作品的文字刊物图像进行分析,探索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的纯朴童真和符合时代气息的儿童形象,进而分析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钢琴教学中,不仅需要坚实的技术基础,而且更需要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音乐本身是抽象的,具有非语义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学前儿童钢琴教学怎样才能实现语义与非语义的沟通,这就是本文要说的想象与联想的结合。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又把它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指在过去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改造和组合,创造新表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新表象、新事物和新成果产生的前提,文艺创作就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想象的活动。再造想象,是指按…  相似文献   

12.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所有这些,在“和”这个概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张静 《考试周刊》2011,(39):221-221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儿童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老师要细心、反复地观察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要使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逐渐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品发生感情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美学渗透。一、朗读中感知表象美作品的自然美首先要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音乐美、语言美甚至情感美。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舞蹈教育应着眼于让儿童在舞蹈音乐游戏中,得到愉快,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目的是寓教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淳朴之中。这种特殊的学习能不断使儿童增长才干,促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本文就本人在实践工作中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6.
论音乐表象     
音乐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人在音乐艺术括动中的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及认知过程.其中表象在音乐认知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音乐认知活动中概像推理、意象思维的接心基础.深广丰富的音乐表象资源乃是催发音乐自由想象、直觉灵感和哲理洞察力的决定性心理与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韵律活动"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精确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人们对韵律活动概念的认识存在过于宽泛、精确性不足等问题。遵循科学概念建构的程序,韵律活动首先应被归于一种表现性活动。在确定种概念的前提下,韵律活动的特征属性决定了它应该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儿童运用一个或一组自然的身体动作来反映其音乐感受的写实性表现活动。在这一界定中,音乐与动作构成了韵律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方面音乐与动作都是儿童内在情感的表征手段,由此二者在韵律活动中形成一种同构关系,而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与动作所要表达的情感一定是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情感,较为单纯、直接,易被孩子感受和理解。另一方面,音乐与动作相互牵制或制约,音乐支配着动作,幼儿运用动作的目的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理解并积累音乐语汇;同时,儿童动作发展水平限制着他们表达自身音乐感受与情感的方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加强操作培养能力○袁茹珉张继文杨洪玲儿童认知规律可以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遵照儿童这一认知规律,强化学生操作,要求学生把操作的过程形成表象,再以表象做支柱去理解、记忆知识,同时能用数学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学生操作是...  相似文献   

19.
回归20世纪中国新诗建设初期的诗论,新月派提出的“三美”特别是“音乐美”被视为诗美之核心。徐志摩等人则十分强调音节对于诗歌美的重要意义,认为“音乐美”形成的关键正在于“音节”,并对“音节”内涵作出了创造性的拓展与发现。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的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笔者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和美育的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