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公民的公共责任伦理至少应涵盖四个方面的维度,即作为道德主体的公民对自然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公民公共责任伦理的实现,首先,需要加强对公民的责任认知教育,唤醒公民责任自觉;其次,完善责任奖惩机制,提升公民履责能力;再次,要在制度设计和外部监督上为公民公共责任伦理的实现创设足够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公民伦理在日用人伦之外间接而生,它不仅仅隶属于道德情操的范畴,还是行为的规范性法则.对公民伦理核心概念的论述,需要从“个人的善“与“社会的善“谈起.现代社会公民伦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与行动哲学,体现出六种基本特质.在这个民主参与的现代社会中,公民伦理承担的是整合理性的人与理性的规范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3.
规则、伦理规范、道德责任被认为具有"规范性"特征和要求,对这种"规范性"的理解和解释成为伦理学基本问题之一,也成为当代伦理学理论中道德"错误理论"论辩的一种前提、伦理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争论的根源。规则和伦理规范如何能够提出"要求",因而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事物?这些更基础的问题在于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实质。在制度性事实理论的基础上,一种对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说明,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错误理论的问题所在,也可能为伦理学中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一种"自然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制度化是极其必要的现实途径,公民道德制度化是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制度公正就是使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它是一种底线伦理,而底线伦理主要适用于公共领域,用于那些严重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制度公正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和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制度公正通过有效调节公民的善恶行为、公私行为和道德与幸福关系,从而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忠恕之道"是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道德实践方法,其所表现的是对自己的要求与对他人的态度.在当前行政伦理建设中,"忠恕之道"所蕴含的"平等"、"宽恕"、"责任"理念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力图从哲学的视域在最原初的层次上去讨论建筑师的伦理责任,为了有别于流行伦理学的视域下的道德意义上的伦理责任,它被称为"原始伦理责任".海德格尔在其<筑居思>一文中指出:建筑的本质乃是人之栖居,也即让人是其所是地去存在.他认为"伦理"一词说的并不意味着传统道德意义上的"伦理学",在其<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尔称自己的伦理思想为一种"原始伦理学".海德格尔的始源伦理学打开了探讨建筑师最根本的伦理责任的崭新视域.如果仅唯美学、唯技术、唯经济等角度去考虑建筑的工程建造,必然会使建筑丧失掉对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聚集,丧失掉召唤人类栖居的场所.为了避免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建筑师必须担负起神圣的原始伦理责任,成为人类生存家园的创造者与守护者.  相似文献   

7.
伦理心态是以道德的认知方式、道德的情感方式、道德的行为方式构成的道德心理反应机制,认知形成信念,情感形成爱憎,行为形成人格,伦理心态既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构建道德行为,也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完成对自己的构建。伦理心态在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四个构建角色,即:构建自我的共同体的道德态度、道德思维,构建自我的道德本性、伦理本性,构建自我的非"绝对自我例外"的道德态度,构建自我的道德创造能力。伦理心态对道德行为的构建作用来自三大资源的支撑:认知、情感和意志资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9.
责任意识由社会人格发展而来,是在社会人格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与升华,体现出社会人格的主动性、道德性和担当性。如何在社会人格基础上实现责任意识的提升,如何建构以责任为基础的"责任——社会人格"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课题。要建构"责任——社会人格",首先,应回归责任主体的主体性价值,对公民进行责任主体意识教育;其次,应树立整体思维,促成社会协同效应,在群体互动中形成公民的整体认同感;第三,应树立公民角色意识,提升实践活动,建立积极的行为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有两套规范系统相辅相成:健全完备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教化系统,前者指制度道德性,后者指公民德性。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公民德性伦理建设中,必须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否则在要求公民养成德性和承担义务上的任何努力,往往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须传承民族的主体价值,否则就会极大地限制我们承续民族文化和伦理的范围,导致在世界文明冲突剧烈、社会生活普遍商业化的条件下,难以确立国家和社会的合理文化认同,难以避免信仰危机和道德真空。至于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主要是一种特殊的整体性终极关怀,即深刻的、自觉的义务感,它相应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道德性",在构成提高"公民德性"的共同性伦理背景的同时,也必然对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明  齐礼良 《成人教育》2008,(12):48-49
对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应作广义的理解,是教育伦理功能的延伸,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包括内含式伦理责任与外生式伦理责任,是远程教育的活动主体在远程教育活动中依据“善”的标准而对行为的道德素养所施加影响的过程,同时它又与教育伦理存在着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2.
教师伦理是教师共同体承担的教育的道德责任。调查显示了教师伦理六个关系维度的现实样态:教师最看重学生成绩,师生伦理关系一般;教师职业认同不够坚定;教师专业自主受到多方面挑战;教师的非专业任务繁重;教师对待家长态度差异大,班主任责任凸显;教师同伴合作观念优于实际的合作行为。教师伦理重构需要反思:现实境遇下教师应坚守教育的道德性目的;"全面关心学生"是教师伦理的首要指标;教师共同体伦理责任亟待加强;适度量化考核,提升教师自主。  相似文献   

13.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良心在道德阶段和伦理阶段有着"形式的良心"和"真实的良心"的本质区别。道德阶段的"形式的良心"是个体纯粹抽象的主观自我确信,自我意识在缺乏绝对反思的情况下容易使良心转向作恶的待发点上。而伦理阶段的"真实的良心"是以善为普遍化要求的一种伦理设计和价值追求,规定着道德主体相应的客观行动标准和义务要求,能够避免良心走向恶的可能性。当"真实的良心"真正具有伦理性性格时,自在自为的善和自由就会实现,而现实的伦理精神就会以客观的、普遍的伦理实体定在——家庭、公民社会和国家彰显出来,真正实现了伦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责任是对网络信息行为主体的一种应然要求.网络伦理教育就是要试图唤起人们在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责任自觉,它是网络信息道德责任、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原则等各种道德意义上的应然要求方面的教育和教化过程.网络信息责任的基础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责任的先验性.人的社会性决定网络信息责任的先验性,而网络信息责任的先验性不仅决定网络伦理教育的合法性,而且决定这种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道德问题已为世人瞩目,深入开展对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研究,明确科技行为选择的伦理本质,既是科技实践深入发展过程中向科学家们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规范科学家科技行为选择的道德评价基础。目前,在“科技价值中性论”、“科技作用分别论”等科技伦理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认真研究科技行为选择的责任伦理,对科学家们所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明确的责任定位,是现代社会科技伦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材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时代性、针对性等基本属性.本文从对高校教材基本属性的认识出发,结合出版实践过程,阐述高校教材建设中的几个责任伦理问题,提出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判别高校教材编写出版中各种行为的"责任伦理"是非与否,判断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益行为"的"道德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11,(Z1):66
"不要忘了,人们对你的所有道德期待都来自于你的这个角色——教师。"在黄兰的生活中,有三样角色是她不敢怠慢的:公民,知识分子,教师。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她认为这是人的首要责任。她很喜欢法国的一句名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的实质是价值选择的过程,即对事实进行选择后予以报道的行为,这种选择使媒体和传播者时时处于一种道德冲突的境遇.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传播者介于商业和专业之间的双重属性,良好制度的缺失与体制重构的滞后,新闻传播呈现的多样性、多渠道性和传播者责任与自律意识的缺失.其伦理救治的途径是树立"合乎伦理的新闻事业是更好的新闻事业"的理念,弘扬受众意识,对受众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遵循新闻媒体的规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加强新闻道德法制化建设以及新闻自律意识,摒弃新闻低俗,守住自己捍卫社会良知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9.
杨俊国  刘颖 《文教资料》2008,(3):130-132
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经常讲"师德"而"师德"却日益彰显出某种贫乏?韦伯强调在行动领域里责任伦理的优先性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我们置身其中的是一个"除魅的世界","道德传统"的破碎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离开对这一特定的价值处境的考察,对道德的重建作理想化的期待,将是于事无补或效果甚微的.在现实环境中,任何一种信念,惟有当它与责任伦理结合在一起时,才可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在赋予教育多样化选择与创造的同时,也给教育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担忧与困扰。"责任伦理"由其理论品格中对行为后果的预设与自省,能够实现在教育技术条件下对实践行为的"反求诸己"。"自为时空观"作为教育技术对实践行为发生境遇的延展,也是责任伦理效用发挥的向度;"多级交往主体"使责任伦理的行为意志遍布每个教育技术的实践主体;"信息话语"以沟通与对话的形式确保了责任伦理表达存在的有效性;"信任共建"是当下教育情景中责任伦理建构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