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徐友新 《河北教育》2006,(11):18-21
课改以来,对于传统应用题及传统应用题教学的评论,一直是否定多于肯定,批判多于继承。为此,《数学课程标准》对应用题作了重大调整,新教材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单元,传统教材中应用题的内容被分散、整合进计算教学中。此后,应用题教学的研讨趋于沉寂.名师的公开课也好,普通教师的研究课也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开。“应用题”这一昔日教学的热点,成了时下教学的冰点。与此相应,随着课改年级的升高,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困难、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当前课改必须面对与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改以后,对于传统应用题及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批评,一直是否定多于肯定,批判多于继承。为此,《数学课程标准》对应用题作了重大的调整,新教材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单元,传统教材应用题的内容被分散、整合进计算教学中。此后,应用题教学的研讨趋于沉寂,不论是名师的公开课也好,还是普通教师的研究课也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开。“应用题”这一昔日教学的热点,成了当下教学的冷点。与此同时,随着课改年级的升高,新教材应用题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困难及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当前课改必须面对与亟须解决的问题。那么,如…  相似文献   

3.
课改以来,对于传统应用题及传统应用题教学的评论,一直是否定多于肯定,批判多于继承。为此,《数学课程标准》对应用题作了重大调整,新教材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单元,传统教材中应用题的内容被分散、整合进计算教学中。此后,应用题教学的研讨趋于沉寂,名师的公开课也好,普通教师的研究课也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开。“应用题”这一昔日教学的热点,成了时下教学的冰点。与此相应,随着课改年级的升高,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困难、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当前课改必须面对与亟须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寻求…  相似文献   

4.
沈怡 《考试周刊》2010,(42):71-73
应用题教学一向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现在的课改新教材大多不把应用题作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列出,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并且一改传统应用题多以文字表述为主的现象,从图文情境出发,使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解题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周贺亭 《考试周刊》2009,(32):76-76
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途径。传统教材对数学应用题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淡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偏弱。新教材对此作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长处"恰是传统应用题教学的"短处",而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短处"恰与排斥传统应用题教学的"长处"有关。这一特点印证了"新理念"与"旧经验"之间的人为对立。因此,教师教学新教材中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是我国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几十年来,教材的编写、教师们的教学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题编写与教学的风格。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财富,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但在当今课改进行曲中,从应用题的教学理念到教材编写及教学,更要与时俱进,使我国这一优良的教学传统通过课改的洗礼,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如何做到与时俱进?请看看老师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称为新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几年的课改实验表明,新教材可喜的变化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教学成绩。原因何在?固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更多的是要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一、教师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取消”了应用题,就意味着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应用题不需要重点教了。显然,这些认识是错误的。首先,新教材取消的只是“应…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相遇问题。由此看来,取消了独立的应用题教学单元,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虽然两者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所区别,但教学内容的核心却是相同的。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客观存在,也不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10.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物理教师应认真研究新教材与旧教材,以掌握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从而更好地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人认真研究了新课标与人教版(下同)物理新教材后,初步了解到它与旧教材的几个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引进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抛弃以往陈旧的应用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的精华,找到新旧教材的平衡点,做好继承与创新,才能防止课改中应用题教学的片面化,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高正 《广西教育》2011,(25):42-43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类过细,导致了应用题教学的形式化和机械化。课改以后,教材中不再设"应用题"这一内容,而是把应用题教学结合在具体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是指已经贯穿于低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全部内容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数学》第二册中的应用题教学,是困扰实验教师的一大难题,归纳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华 《河北教育》2006,(11):25-26
音乐课实施课改了,新教材、新课标要求位于课改前沿的音乐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将课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走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是我国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几十年来,教材的编写、教师们的教学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题编写与教学的风格。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财富,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但在当今课改进行曲中,从应用题的教学理念到教材编写及教学,更要与时俱进,使我国这一优良的教学传统通过课改的洗礼,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如何做到与时俱进?请看看老师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手段即为应用题教学。为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障碍及策略展开探讨。一、应用题教学中尚存的问题(1)教育者方面。教师在开展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未能吸收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良成分,对新教材的掌握不准确,对教学新策略的接受度及领悟力不足。开展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中未设计专门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现行修订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仍会发现,时至今日,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学生积肥多少筐”等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现行课改实验使用的新教材中的应用题素材,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一刀切”,还有因南北、城乡学生生活经验迥异,应用题的素材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障碍等问题。因此,改变应用题的内容与教学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产生了利用改编应用题使“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设想,试图通过对现行教材中枯…  相似文献   

18.
王金玲 《教师》2008,(14):68-68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很大比例,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新教材把大纲教材中的应用题进行了扩展并称为解决问题。新教材的解决问题还打破了大纲教材的格局,不再集中编排应用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特别是低段的图文结合的情景应用题该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叶柱 《河北教育》2007,(10):39-41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中,去掉了沿袭多年的“应用题”名称,代而冠之“解决问题”。从课标要求、教材编写等角度分析,“应用题”变换为“解决问题”,这绝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换。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相比,新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范畴更为宽泛(尤为突出的是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材料、分析信息、灵活应用的能力”纳人到了课时教学目标)、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大幅度削减了纯文字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以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新课程大力改革应用题教学.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在安排上也不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把它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在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对于“解决问题”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去实施的?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为此我们在平时听课了解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对全镇使用过新教材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