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制了外形、尺寸、重量与国际标准男、女铅球相同的三维数字测力铅球系统,其核心是内装电阻应变式三维力传感器。该系统能够单独进行无线测量,并能与摄像机、三维测力平台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同步测量。能够测得人体对铅球在X、Y、Z空间3个方向的力值、力的曲线、各方向的合力值、曲线和X、Y、Z方向上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冲量。该测力系统精度高,反应速度快;可实现无妨碍、无损伤检测;测量安全可靠。可连续测量、记录、显示、存储、信息处理和输出打印等。训练实验证明该系统不仅是一种科研仪器,而且是一种训练监控系统,将为铅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有力的科学保证。  相似文献   

2.
三维测力台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制一套三维测力台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全部由紫金Ⅱ(APPLEⅡ)微机控制完成,每次采样共得到1536个点.Z、X、Y三个方向各512个点,将采得数据存入磁盘、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得到Z、X、Y三个方向力值与时间的对应值,Z、X、Y三个方的冲量值以及原地纵跳人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和高度并打印、绘图输出结果。本研究改进了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手段,比较准确、快速地获得多项力学指标,为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和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图形技术在三维测力数据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型计算机对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进行数据采集。采用C++Builder编程环境和使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处理三维空间测力数据,为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新的测力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运动员专用脚蹬测力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力学原理设计了一种专用的二维测力脚蹬。其工作原理是:脚蹬受到力的作用后对应弹性体变形,在变形处贴有电阻应变片,以达到测量的目的.经标定后达到了设计要求:垂直力大于100公斤,水平力大于50公斤,相对误差小于1%,旋转角度360度,非线性、重复性、滞后和蠕变误差均在±0.05%F·s 内。该传感器经两年多高速、大负荷使用证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研制开发了一种用于散打教学、训练和评价的移动测力靶.利用该测力靶可以测定散打练习者移动中的击打力值,以及单位时间内的打点次数,为执教者和练习者即时提供数值化的学习和训练效果信息.  相似文献   

6.
汪子文 《体育师友》2010,33(6):67-68
由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2008)中规定:铅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5毫米),从投掷圈顶两侧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为75厘米的白线,  相似文献   

7.
SW──I型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试者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测量人体运动与分析运动技术结构便成为当前体育科研工作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电影技术、测力平台等手段对测量某些突发性动作和人体主要环节加速度的不足,直接影响人们对运动技术结构和机理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为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手段──SW-I型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以2009年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结果表明:在过渡阶段刘相蓉右腿的蹬伸时间最长,其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移动的速度比较快,较早的进入了蹬伸阶段;巩立娇垂直速度的波动幅度最大为0.886 m/s;刘相蓉和瑞拉比在过渡阶段提前对铅球施力了,肩轴打开的时机过早,不利于躯干充分扭紧以及超越器械动作的形成;在过渡阶段右脚着地后,3名选手的左髋速度都大于右髋的速度,动作合理,但是3名运动员在左脚着地后,右髋的速度小于左髋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走访训练学方向的教授、优秀铅球教练员,阅读大量关于铅球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相关文献。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优化出26种训练手段作为提高铅球运动员技术和力量的最佳手段,并按一定的比例合理的分配到各训练中。实验结果表明优化以后的训练手段能更有效地提高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更好更科学的运用训练手段,提高铅球运动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女子铅球曾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们应当树立信心,正确对待我国女子铅球队伍的现状、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组织攻关队伍、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在国际大赛中磨练运动员,使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能够重振雄风,为中国田径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铅球最佳投出角问题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决铅球适宜投出角度公式与实践偏离的问题,分析了铅球成绩与抛体最大射程的函数关系,得出了最大成绩定理、“新”最佳投出角度公式和最佳出手角度标志线参数式。抽样检验和空气动力学实验指出,新公式能够准确地描述出高、中、低各种水平铅球运动员的适宜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12.
旋转推铅球技术对我国男子运动员适用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和对比分析法 ,对国内外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秀运动员的相关专项素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身材高大、力量素质好的运动员能取得优异成绩 ,身体相对较小、力量素质相对较差的运动员也能取得优异成绩。根据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力量特点及较好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感 ,探讨我国运动员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在田径运动中,推铅球是单手投掷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推铅球时的技术方法与场地器械有其独特的特点,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结构。推铅球同掷铁饼一样,都是在圆圈中投掷,左腿都有一个制动,支撑用力的动作,但是左腿用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形式,推铅球时,左腿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合球的支撑技术,对最后用力的效果影响极大。因此,本文就推铅球时如何优化运动技术结构,使之达到比较完善的效果,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推铅球技术演变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困难,笔者提出:采用新教学方法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预加速阶段人体和铅球的合速度是滑步教学阶段的重点;充分利用肌肉的生理特性和已获得的动量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并提高出手速度是转换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5.
再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推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重新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的阶段。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提出了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理论 :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支撑脚着地后积极蹬伸产生向前水平支撑反力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和双支撑 ,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左趾向前水平位移、身体重心速度水平向前增量有积极的作用 ,促进左脚积极着地进入双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在训练中选择提高下肢离心 -向心收缩能力的练习 ,提高力量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教学实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大专院校体育专修班铅球教学进行实验。实验证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技术技能和观察分析等能力的提高,且能提高班集体内部的凝聚力,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名教育家赞诃夫提出的“高难度教学原则”为依据,提出了以滑步技术为教学第一环节的教学顺序突出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教学,并进行了实验论证,取得了较为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微格演练在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格演练应用于推铅球的教学实验后,得出微格演练可以使讲解示范与技术分析同步进行的结论,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与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蔡德诚  严海风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60-662,666
分析与诊断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参数,对提高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定2004年"菲普莱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南京站)男子铅球比赛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像机以50?fps的速度同步拍摄,运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铅球出手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影响铅球运动距离的各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杰峰  卢伟华  黄勇  张沂 《体育科研》2005,26(2):41-43,60
根据力学公式数据采集实验法、数理统计的方法、文献资料法,全面阐述和分析了影响铅球运动距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满足出手速度这一首要因素的情况下,调整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