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进入青海,建立了对青海的统治。但是,在清政府的怀柔政策下,清统治势力逐步渗入青海地区,和硕特蒙古日趋衰落下去,最终以1725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为转折,直接控制了青海,正式设置西宁办事大臣,从行政建制到政策措施,加强对青海地区的管  相似文献   

2.
和硕特蒙古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入主青海之后,一直是这一地区政治上的主宰力量,清初,其势力涉及到了青、藏地区.随着清王朝国势日盛,控制青海、统一西北成为历史的必然.为了完成这一政治目的,清初,清廷对青海蒙古实行了一套符合现实和统治需要的政治政策,成功地控制了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3.
清朝前期,在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清朝政府与厄鲁特蒙古之间围绕着统一与分裂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继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以后,雍正初年又出现了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叛乱。  相似文献   

4.
入清以前,蒙古卫拉特各部的分布情况十分模糊。就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而言,自15世纪也先汗死直到17世纪噶尔丹崛起,雄冠四卫拉特,此后又占青海,人西藏,称霸一方。但是由于和硕特较早期的历史活动和地理变迁不见明确记载,使人们难以全面了解其全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本文试就现存不多的文献资料,对明末清初和硕特部迁徙青海之前的西北游牧地进行考述,旨在请专家学者们指正。  相似文献   

5.
论清初阿拉善和硕特部与清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初阿拉善和硕特部与清政府的关系徐晓萍清初居住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右旗,即河套以西的阿拉善和硕特部,究其源流属于额鲁特蒙古的一支,所以一般史籍也称之为阿拉善额鲁特或西套额鲁特。至和罗理一代,阿拉善和硕特部开始与清政府建立密切的关系,1697年(康熙三...  相似文献   

6.
和硕特领袖固始汗应格鲁派之邀于1642年率军进藏,击败掌握当时西藏统治权的藏巴汗,从而掌握了西藏的统治权,自此西藏便由固始汗的后裔统治,直到1717年准噶尔军侵扰西藏,杀死当时和硕特的领袖拉藏汗,至此统治西藏长达75年之久的和硕特势力土崩瓦解,退出了西藏的历史舞台。本文依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对和硕特蒙古在藏势力衰亡的原因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所谓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是雍正帝为削弱西部蒙古势力而部署的一次有计划的军事行动。雍正帝就此契机设置了驻藏大臣,长期驻藏理政,由以前任命和硕特部间接统治西藏变为直接统治西藏。雍正帝继位后采取的一系列对西部的政策,加强疆域管理,增强边疆民族的向心力及中国多民族国家和国家版图的最终形成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朝康熙年间,一些临界州县的汉人就陆续进入阿拉善蒙古地区。清朝中期,阿拉善蒙古地区已涌入大批汉族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邻近之甘肃省民勤县以及宁夏、山西等地,并以从事农牧业、经商、开采矿产以及挖掘甘草苁蓉等多种途径进入阿拉善蒙古地区生存,此外"传教移民"也具有一定规模。移民的不断涌进对阿拉善蒙古地区传统的经济生活、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均构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运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档案馆藏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蒙、汉文档案与相关资料对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汉族移民的来源、迁移原因与途径、生活状况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阐述了明末清初,蒙古和硕特部汗王固始汗在改朝换代的动荡年代里,力挽狂澜,拯救格鲁派于水火之中,统一青藏高原,倾心中央政府,改革吏治,发展当地文化经济的史实。  相似文献   

10.
青海蒙古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在清政府的民族政策不断调整下,从人口、阶层、婚姻、文化、习俗等社会结构方面发生巨大了变化,本文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这段时期青海蒙古社会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在青海蒙古社会变化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秦边纪略》对清初青海蒙古的若干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秦边纪略》中有关清初青海蒙古的若干记载诸如“蒙古回回”,青海蒙古的商业贸易活动等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这些记载对于研究和探讨清初青海蒙古史提供了新颖的史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12.
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1690—1697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此即俗称的康熙平准战争。战争是由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的矛盾引起的。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均为蒙古之分支。在顺治初年,他们的关系是“间通使,间为寇”。至顺治中期,厄鲁特蒙古趁清军方定中原未遑远略之机,“吞噬西北,日渐强大”。(《圣武记》卷3“康熙亲征准噶尔记”)至康熙中期噶尔丹袭杀索诺木阿拉布坦自立为汗后,东侵西略,他娶青海和硕特部车臣汗之女并借机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蒙古文档案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的相关边界规定,即边界管理制度、对边界纠纷的处理及对越界者的处罚措施等。它是清廷施行于蒙古地方的盟旗制度的一些具体表现,然而清廷所订立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盟旗时则有许多变通。尤其,有清一代,为了避灾自救,被灾蒙旗牧民或有组织,或零散地移牧邻旗之事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中叶,为避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侵袭,和硕特部和罗理与准噶尔部罕都等人逃至西套地区,是为西套厄鲁特蒙古的起源。西套蒙古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双方在对彼此的认识上曾经存在差异,但总的趋势及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西套蒙古向清中央王朝的归附,这是符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方向的。  相似文献   

15.
会盟制度是蒙古封建主商讨军国政务的一种议事机构.顾实汗统治青藏高原后仍沿用蒙古旧制,建立了青海会盟祭海制度.清廷为整顿青海蒙古,加强对青海地区的管理,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借以参与会盟祭海活动达到控制蒙古诸部的目的.会盟祭海也随着青海蒙古由强到弱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藏族是一个崇信佛教的民族,藏族佛教在历史的演变与进程中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教派,而这些教派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很大一方面会寻求一个政权的庇护。格鲁派在它的发展初期为了打击反对它的一些教派及政权时,选择了蒙古和硕特部为依靠,在藏族历史上奠定了它的地位。而同时和硕特部得到了它相应的权力,成为统治西藏的执行者,统治西藏长达75年之久,对藏族与蒙古族间的文化、宗教、经济间的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蒙藏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正德至嘉靖中期是明代蒙古部落在青海活动的最初阶段。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在青海的蒙古部落及活动作一粗浅的钩稽,望识者指正。 一、最初进入青海的蒙古部酋、年代及原因 明代中后期为蒙古族重新开辟青海这块新活动天地的是蒙古右翼地区的封建领主亦不刺和满都赉阿忽勒呼(明人称之为“阿尔秃厮)。亦不刺这个人物在明代史料中都认为他是小王子(达延汗巴图蒙克)的丞相或太师,有些史料又作“亦孛来”。《蒙古源流》汉译作“伊巴哩。”根据目前学者们的研究,都认为亦不剌和他先前的两位蒙古著名人物加思兰  相似文献   

18.
大召是呼和浩特十五大寺院之一1576年,土默特部阿勒坦汗为了巩固新生贵族、牧主阶级的统治,为了向青海、西康、西藏地区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意鄂尔多斯部博硕克图济农的提议,邀请黄帽派喇嘛教即黄教法王索南嘉错达赖三世来蒙古地区传播宗教。为此,蒙古右翼土默特、鄂尔多斯、雍谢布三万户在青海西岸察布齐勒地方建立了仰华寺。这是在蒙古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黄教寺院。1577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和硕特是和硕特部的一个分支,又称西套和硕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包括阿拉善盟左旗、阿右旗和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这里的牧民热爱生活,同时也非常喜欢音乐。他们的民歌古朴而悠长,深沉而庄重。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民歌音乐形态方面的粗浅分析,进而总结出民歌在调式、节奏节拍、结构等方面的一般特征,为今后对当地民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西海蒙古在大通的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青海蒙古的盛败与大通地区的兴衰关系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