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从一家文摘报上读到一则简讯,说某地一位记者被该报社长以“反面报道有点多”而加罪辞退,使我这个毕生致力于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地方党报老记者感到十分惊诧和愤慨。我特地找到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反面报道有点多”的记者被辞退看舆论监督的尴尬》一文,  相似文献   

2.
独自进京担负全国人代会的字报道工作,我已经轻车熟路,心中毫不紧张——这是我在今年3月6日晚8点之前的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月23日是“国际图书日”,报刊上不乏关于我国读书活动的报道。我也应上海图书馆之邀,为上海读者做了题为《阅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专题讲座。此行的意外收获是,承上海书友虎闱先生热情相助,我借阅到了心仪已久的《业务通讯》和《古旧书讯》的私人藏本,并完成了一篇文章《一份店刊的“杂志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末,有关"张国立高空写遗书"的报道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而后续有关报道却让读者大跌眼镜,不禁对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我是在4月25日北京某报上首先看到第一篇报道——《张国立9000米高空写遗书》。报道  相似文献   

5.
早在去年春节,辽宁电视台专题部就琢磨一个问题:一年一度的3月5日学雷锋,该在这方面的报道来个突破。碰巧那天,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一篇简短的报  相似文献   

6.
自从“9·11”事件之后,美国航空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的航空业要振兴,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安全措施,以恢复人们的信心。对于美国民航的安检之严,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一我于2002年7月3日离开北京经洛杉矶前往纽约。离开北京前,看到了不少报道讲美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可能会遭受恐怖袭击的报道,而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和旧金山。也有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美国的安检是非常严格的,因此许多同事提醒我到美国不但要小心,还要耐心应对美国的安检措施。起程前我虽然对此有所顾忌,但想到…  相似文献   

7.
从1985年开始,我一直是解放军报社记者。17年的军事记者生涯里,我报道过战争,也报道过和平。这是历史给我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坦率地讲,我做新闻记者,99%的文章都是做主旋律的正面报道,1%的文章是做“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尽管如此,一则“批评报道”见诸报端后,还是不免常常担心被批评者的白眼,以至找上门来要求“说个一二三”,甚至“法庭上见”云云。然而,今次这则“批评报道”,却皆大欢喜。2001年8月,因了解生态屏障建设科研课题的需要,我去阿坝州的理县考察、采访。在以题为《探密孟屯河峡谷》为题正面报道了理县上孟乡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后,仍食不甘味。于是,又以《乱砍滥伐逼近孟屯河》为题,写了一则“批评报道”,于9月21日在…  相似文献   

9.
2002年至今,我在新华社从事军事报道已7年.在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报道,在某些领域的报道已经成为重复性劳动之后,所谓的"七年之痒",似乎也让我有了些许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准确的第一手消息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关键 2004年5月10日,在巴格达电站的大火以及几次突发事件中,作为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记者,我比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摄影记者都早到现场,也因此赢得他们的尊重.但是无法避免的是,根据二手消息源采访,很少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此,突发事件的采访,决定摄影报道成败的关键就是时间和速度.  相似文献   

11.
我 过去长期当记者 ,写过无数稿件 ,其中“内参”约占五分之二。从当记者起 ,我就把采写“内参”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回忆自己从事“内参”报道的经历 ,32年前周恩来总理给我上的一堂“内参”课 ,使我终生难忘。一份“内参”改成特急函1970年8月 ,中国乒乓球队邀请一个友好邻国的乒乓球队来华比赛和访问。8月16日 ,两国球队就比赛事宜进行了会谈。由于双方都坚持各自的计划和想法 ,会谈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争执。在此同时 ,还有个别中国运动员说了一些不尊重对方的话 ,双方关系不太融洽。8月18日就要比赛了。如果双方关系不…  相似文献   

12.
贠瑞虎 《青年记者》2004,(11):43-43
2004年8月9日,备受关注的济南轻骑重组复市终于尘埃落定。作为这一事件的追踪报道,我也长长松了口气。蓦然回首,我深深感到自己收获的绝不仅是一篇篇独家报道,而是对党报记从业理念的重新认识:“只有真情投入,以心换心,才能真正赢得理解支持,进而开拓出源源不断的独家新闻;只有面对大局敢于取合,真正为企业、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负责,才能提高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写出‘政经大报’需要的稿子。”  相似文献   

13.
朽木 《传媒》2002,(6):21
据说如今传媒——我这里主要指地方传媒,刊发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东西正在多起来。好得很。一个证据便是批评报道、“问题新闻”的增多。看看现在的一些地方传媒,隔三差五便有“抨击性”、“揭露性”的报道出现,热闹得很嘛。 聪明的读者可能会读出笔者的不恭乃至不以为然之味。说实在话,对以上这类现象作出不加分析的乐观的估计,我还真的不尽苟同。批评报道多不多,我说不少;批评报道多了好不好,我说太好了。问题是真的多吗,真的好吗?甭说  相似文献   

14.
我发现,《燕赵都市报》非常热衷于使用“黑名单”这个词。现举一例如下: 2001年7月26日十八版标题:《一批不合格药品上了“黑名单”》。 每读到“黑名单”我就生疑:“黑名单”是什么玩艺儿?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文中不见解释。但从报道内容不难看出,上  相似文献   

15.
吴言 《新闻界》2003,(4):52
我不想杜撰新名词,“有效新闻”确实是我最近关注非典报道时常常跃上脑海的一个名词,即众多非典报道中确实有一类读者急需了解又十分有效、有益的新闻,值得我们关注,比如:5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报:动物专家认为(引题)非典病毒源于动物尚未证实(主题)5月7日新民晚报:(1)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引题)飞沫仍是非典传播主要途径(主题)(2)卫生部近日表示(引题)疑似非典病人10天内可确诊或排除(主题)5月6日人民日报:(1)卫生部人士答记者问(引题)治愈非典病人未见复发者(主题)吸烟不得非典无证据、蚊子传染可能性极小(副题)(2)世界卫生组织新发现(引题)非…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位我曾经多次报道过的、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民企业家,拿着一份几个月前的某大报,对我诉苦道:“这报上的假数字可把我害苦了!”不消说,这篇报道就是我写的,可“假数字”却是好心的大报编辑给“编”出来的。面对因编辑删改失误而出现的“假数字”,我亦哭笑不得。 去年12月 29日,我市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武,召集“异蛇村”的38户农民,第三次合计他们的“十五计划”。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新闻,我当即在现场写下一篇970字的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  相似文献   

17.
在我十余年科学记者生涯中,<一个城市与肺癌的战争>是影响较大的报道之一.这篇反映云南个旧锡矿工人肺癌防治困境的报道,还为我带来一万元物质奖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2009年组织评选的环境报道奖.  相似文献   

18.
邢瑞 《青年记者》2007,(6):19-19
关注时政,关注大事是《新京报》的显特点,“两会”“预热”,独我一家——从3月1日“两会”开幕前三天起,((新京报))就开始做有关“两会”的报道,成为同城媒体最先报道全国“两会”的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候,南京曾发生某公交车拒载民工的怪事。事隔不久,11月25日,南京某媒体又以《女大学生倒追庄稼汉》为题,报道了辽宁一女大学生“倒追”比她大8岁、丧偶且有一孩子的农民,并嫁给他为妻的事。按理说,这样的事确实新鲜,值得报道。但是,更让我觉得新鲜(准确地说是奇怪)的是,该报竟在大字标题中用了“倒追”二字。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大众网记者每人开设一个特色栏目,从各个角度报道全运会,我的小栏目叫"发仔揭幕". 能得到挖掘开幕式的揭秘报道机会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