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宅设计中,一些不易引人注意的细节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甚至产生安全隐患.对住宅中安全性细节设计以及厨房、卫生间、阳台、衣橱等功能空间的细节设计进行了总结和阐述,认为细节设计应注重在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也已开始重视教学过程,但对课堂上一些细节问题仍需提醒关注。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描写细腻”,是指无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都能将笔触探到细微之处。使描写对象具体而鲜明,读者能留下深刻印象,是我们本节训练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散文家黄宗英说:“细节就是你的‘珠子’,一颗珍贵的珠子能使项链熠熠生辉,一个好的细节能使一篇作品读后难忘。”(转引自梁晓声《京华闻见录》)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或者是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表情……即抓住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5.
细节描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与技巧,也是另一种包蕴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形式。著名作家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任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原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也说“好的细节跟成功的形象同等重要。”若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细微之处,师生共同阅读、感知、体悟、探究,进而交流、反馈,迁移和运用,于细微处见精神,就会“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新课标),达到叶圣陶老人所言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两千多年前.李斯就精辟地指出了细节的魅力: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  相似文献   

7.
《少年科学》2010,(7):F0004-F0004
上海世博会,到处都被高新科技“武装”起来了。我们就从一些细微之处一窥究竟吧!  相似文献   

8.
【试题回放】请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没有多少审题障碍的作文题。命题者只是非常朴实、真诚地询问大家:你学会观察生活了吗?你学会思考生活了吗?你会体悟生活中的细节了吗?这种朴实而真诚的询问,体现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试图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下的许多课堂,关注个性发展,关注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折射出教师教育思想的光辉,促进了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10.
支撑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育理念,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是教学细节。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细致而微小,它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作用,却能润物细无声。这就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细节虽然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当然细节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11.
一、“小专题”研讨的背景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共性的小问题,比如“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们总爱插嘴”“孩子们喝水时总爱挤”“课堂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少数孩子”等等。以前,这些小问题总被认为是“常规教育不到位,教育教学能力差”,自然很多教师讳而不谈。但“教育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功”,细节往往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当这些教育小事情摆在众人面前、  相似文献   

12.
在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很多考生都以为从此“万事大吉”。殊不知,考后还有许多后续事务要做,更需要以小心谨慎的心态来应对一切,特别要重视那些关系到你的未来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下面,我们就为你一一道来考后要注意的细节,助你不留遗憾地写下victory(胜利,成功)这个单词。志愿卡要小心填Volition 年年高考,年年填志愿。然而,每年总会有一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致使一些考生错填志愿或填报了无效志愿。这种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1)填错院校批次位置;(2)误用往年资料上的院校代  相似文献   

13.
裂项相消法是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因其具有快速简化运算的效果,深受考生的喜爱。然而在运用裂项相消法时,同学们常因忽视细节和一些关键之处造成错解。现就运用裂项相消法时要重视的三个细节进行剖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教学细节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有人说:“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回忆上过的、听过的一堂堂课,能搜索到的常常是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教师的一个提问、一个动作、师生之间的对话……看似不起眼,但这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却往往包含着智慧的火种,成为思维的创新点,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就了一个个精彩的生成。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充满智慧,积极捕捉并有效开掘教学中精妙的细节,定能于“细微之处见精彩”。下面就以下方面谈一些笔者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甚至命运轨迹,都可能从一些细微之处反映出来。颜色就是其中的一种,最近欧美流行一种“幸运色”的心理学说,当你按特定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幸运色后,不但能从总体上把握自己的性格特征,而且依照幸运色的指引,有可能让你的事业、爱情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小与大     
“小”,指的是小事、细微之处,平时不容易被注意的细节;“大”,指的是大事、成功。那么小与大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人们总说“小中见大”,“因小失大”。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可见“小事”往往并不小,它可以决定成功,也可能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17.
佚名 《高中生》2012,(7):44-45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两千多年前,李斯就精辟地指出了细节的魅力: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细微之处人手。高考填报志愿也不例外。它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只有提前注意填报过程中的“一粒石”“一滴水”,才能为志愿系上保险带,降低被退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他这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吃饭前要洗手,大的苹果要让给别人这些生活常识。”可见,要做好大事情,就得从小事做起,从小事的每一个细小的方面做起。同样道理,教学活动也是由一个一个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教学细节,主动创设、积极捕捉与珍视这些精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义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或者是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表情……即抓住关键之处,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细微之处放大,令读者睹之情生,闻之心动.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与关键之处组织教学。这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而一篇文章的要点又往往隐藏在文章的细节之中,细微之处见精神。如何扣住文章的细节,进而把握文章的脉络,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