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知道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2)知道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3)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4)了解自感现象的应用与防止.【教学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教学难点】运用自感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实验:让MP4中的音乐从音箱中播放出来.问:声音为什么会从音箱中播放出来呢?学生猜想、讨  相似文献   

2.
在《互感和自感》的教学中,现有的实验不能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增加感性认识的需要。为此,作者利用生活物品与实验室现有器材研究设计出了5个制作简单、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实验,本文详细介绍了这5个实验的器材、实验原理及其操作、实验设计思想等。  相似文献   

3.
梁桂娥 《中学理科》2007,(10):51-52
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授自感与互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和开拓创新,形成师生互动、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动"课堂。本文通过《互感与自感》的教学设计,来阐释以"问题驱动、主体活动和立体互动"为主线的这种新课堂。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教科书关于"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互感现象"和"互感电动势"的定义存在着实质性的不一致,根据它们的实质,对"互感现象"提出了一种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李沙  马玲 《物理教学》2021,(3):7-10
本文将STEAM教学理念渗透于高中物理课堂之中,利用自制实验装置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体现生活的艺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互感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引发学生将物理原理应用于生活及工程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互感与自感》一节教学的实录与反思,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课堂更加灵动,让学生获得理性的思考,真正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互感与自感>一节教学的实录与反思,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课堂更加灵动,让学生获得理性的思考,真正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例举“互感和自感”教学实录中的几个精彩片段,尝试运用“延迟判断”的教学策略,重演规律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过程,使探索真正成为物理教学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具有互感的线圈的串联或并联后的分析方法,给出了理想线圈串联和并联时的自感计算公式,并重点讨论了两线圈和三线圈串联、并联时自感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提问的效果,课堂提问可以分为:有效的提问、无效的提问、负效的提问。高效的课堂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到  相似文献   

12.
13.
黄国龙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11):9-10,11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应挖掘物理教材中有关的探究性内容,以探究式教学理论为指导,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整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作用,多角度、不同层次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本文就《自感现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笔者的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自感现象是现行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其中1个用来演示通电自感,如图1所示,另1个用来演示断电自感,如图2所示。关于教材中所演示的现象和解释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材中对现象的解释不够严谨、全面,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对于自感现象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令人惊奇的实验效果足以令学生为之神往,但在理解和解题中又常令学生困惑。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对这一知识点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因为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为新课的开展预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18.
李琴 《宁夏教育》2007,(7):106-106
成功的物理教育不仅应该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播,还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科学的探究欲望。学生对新课的开始都会产生好奇心,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机,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新课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导人是整个课堂教学首要的也是重要的一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化学教学不正是如此吗?一个好的导入要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求乐学”的氛围.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多年来,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贯彻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导入原则,使导入艺术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继芳 《考试周刊》2009,(41):177-178
自感电动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产生的原因学生较容易接受,但对于自感电动势引起的回路中电流的定量计算却是教学中的难点。下面笔者从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