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求解动力学条件极值问题,要注意“刚好”“恰好”“最大”“最小”等制约条件,应用物理规律列出研究对象在极端情况下的方程,从而求出极值.本文对以最大静摩擦力为制约条件的物理极值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求解这类问题的方法,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学习物理时,加强解题训练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面.“练”要有选择,有目的,更要有技巧.笔者认为“练”有三个目的:一是对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检验;二是完善、巩固新知识,使之及时消化、吸收;三是检验吸收的同时促进智力发展,形成能力.三者之中,前两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怎样通过最简单的手段达到最好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在平时习题训练中要培养这样的习惯:解题之后要三思.  相似文献   

4.
牛朔峰 《物理教师》2004,25(6):4-16
构建模型,应用规律,这是解题的关键.构建模型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然后,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模型中.笔者建立了一组“圆”物理模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物理问题“难”,还在于物理条件比较隐蔽.很大一部分物理问题中的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物理习题足依据一定的物理模型设计而成的,明确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物理解题中的“模型联想法”是指通过相似、相近、类比、相关性等联想,以一些基本的物理模型为思维元素,并借助它们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迅速把握物理问题的处理方向.运用“模型联想法”解题,可将那些物理过程复杂,已知条件隐晦的物理模型变换成与之等效的简单、明了的基本模型或分解成一些基本物理模型的组合,往往可达到别开生面、化繁为简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转化”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不但在数学解题中有重要运用,而且在物理解题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在物理解题中恰当地应用“转化”策略,常常能起到避繁就简、化难为易,从而使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在物理解题中常见的几种“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试行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计划中,将开展“研究性学习”列为必修课,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招”,就是要将教师由“知识的装载机”转变为“学术研究的导航员”,将学生由解题的“技术员”转变为问题的“研究员”,物理教师也必须由教“物理解题技巧”转变为真正的教“物理学”.它是培养一代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奠基工程,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是,  相似文献   

9.
解题拾零     
物理教学应从“题海”中跳出来,把时间多花在对物理知识的汲取和领悟上,而不能死记硬背地学习物理知识.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养成训练,加强对物理过程情景的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正确理解物理公式的含义及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列举学生解题时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分析不清、错用公式的几个真实写照,供读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物理解题中的审题就是要了解时间、位置、对象、过程、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求解问题的关键.下面归纳出审题中应注意的六个问题,配以实例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物理函数图像是运用数学的“形”载着物理的“质”来表示物理规律,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利用图像法解题不仅比用传统的解析法解题简便、快捷,而且能形象、直观地再现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有助于寻求解题的突破口,提高思维效率,拓展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俞花 《新高考》2006,(7):6-8
许多同学在物理复习中,常碰到“听课时懂,解题时懵”的情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审题上下功夫,有些同学甚至根本就不会审题.另外,命题者在设计题目时,除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外,也会经常有意设置“陷阱”.可见,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解答物理问题时,常常因为问题所给予的条件散乱无序,看似与解题目标无任何联系而卡壳.这里分析解答2个问题,期望同学们能认真挖掘问题的条件,从散乱、没有联系的感觉中走出,发现条件中的“序”,找到条件与目标间的联系,去征服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每个高中老师都会给学生传授答题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审题”是必定要讲的.“审题要慢,答题要快”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审题,透彻理解命题的意图、试题给定的物理情景、各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才能快速正确答题.所谓审题要慢,就是要仔细,要全面,要审透,关键的词句理解要到位,深入挖掘试题的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提取解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排除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根据师范生课程设置,提出物理“活动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活动课”的内容要具体、适当,充分体现实践性原则;“活动课”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6.
物理解题中的“数-形”转化与结合策略,是指在求解物理问题时,交替运用代数式和图形图象等进行求解的一种思维策略.“数”与“形”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数-形”转化与结合能使“数”“形”优势互补.一般来说,用代数式进行表述和思维具有精确与深刻等优点,用图形图象进行表述和思维则显得直观和生动.  相似文献   

17.
物理过程可以用文字来表述.也可以用数学式来表述.还可以用图形来描述……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各自的优势.运用物理图象来解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图象解题法”.也可简称为“图象法”。“图象法”的优势是直观性强.化抽象为形象,将抽象与形象融合在一起.极有利于对题意的理解.化难为易.从而.相对来说较轻易地解开难题。  相似文献   

18.
高考物理试题对考生而言,其物理条件的隐散难寻、过程的复杂多变,常使考生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因此突破的难点在于如何审题.这既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不仅要发现明显条件,更要挖掘出隐藏得很深的条件;通过审题要最大限度地沟通已知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黄法祥 《物理教师》2000,21(6):25-27
在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中开展物理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简称“三小”,下同)活动,已逐步成为中学物理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多年来开展“三小”活动的实践表明:这项活动的广泛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好物理的信心,培养创造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对丰富物理课外活动,改进物理教学方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三小”活动要收到上述效果,并非易事,至少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1要端正“三小”活动的指导思想 随着人们对“三小”活动作用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有计…  相似文献   

20.
方红霞 《考试周刊》2010,(31):10-12
高中物理试题常使学生深感"条件不足"而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养成"从物理概念、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物理状态、数理关系、关键词语、图形变化中去认真挖掘隐含条件"的良好习惯,是高中学生提高解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